六相圓融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基本教義之一。也稱六相緣起。印度佛教《華嚴經》認為修行過程的不同階段具有六相,華嚴宗據此進一步提出一切緣起現象也具足六相。六相彼此圓融無礙,稱“六相圓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相圓融
  • 出處:印度佛教《華嚴經》
  • 內容:總、別、同、異、成、壞
  • 著作:《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釋義,代表著作,

釋義

事物的全體是總相:事物的各部分是別相。事物及其各部分都由原因和條件會合而起是同相;各部分各自獨存是異相。各部分會合成此事物,是成相;各部分若不和合,為壞相。法藏以金獅子為喻,謂獅子是總相,眼、耳等差別是別相。眼、耳等同一緣起而形成獅子是同相;眼、耳等各不相同是異相。眼、耳等諸根和合而成獅子是成相;眼、耳等各自獨立而不和合為獅子是壞相。總、同、成、相,指全體、整體;別、並、壞三相,指部分、片斷。前三相也指無差別,後三相則指差別。無差別與差別,相即相入,圓融無礙;離總無別,離同無異,離成無壞;總即別,別即總;同即異,異即同;成即壞,壞即成。眾生在修持中,斷滅惑障,是一斷一切斷;成就功德,是一成一切成,即通過個別法門,在念中而圓滿成就悟解。

代表著作

六相圓融說涉及部分與整體、同一與差別、生成與壞滅的矛盾,在論述宇宙現象大同一的唯心主義形上學體系中,包含了辯證法的因素。論述六相圓融說的著作,主要有智儼的、法藏的《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和《金獅子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