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新街2、4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和新街2、4號,是廣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和新街2,4號民居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和新街2、4號
六和新街2、4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和新街2、4號,是廣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
六和新街2、4號民居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和新街2、4號,是廣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築。...
德政中路六和新街位於廣州市越秀越秀南,總計房屋53戶。周邊配套 醫療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州市越秀區兒童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兒童醫院,廣州市正骨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教育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明路分館)...
代表建築:寶源路123號民居、肇昌堂、仁卿李公祠、北亭村陳氏宗祠、沙灣鎮何氏翰林祠 民國時期 488處 58.94% 代表建築:明心書院建築群舊址、奇和堂藥局舊址、太如茶樓舊址、大同酒家 上世紀50年代至上世紀70年代 96處 11.59% 代表建築: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舊址水產館、市總工會辦公樓、雙溪別墅、山莊旅舍 ...
金台西路,朝陽路和朝陽北路東西貫穿整個轄區,北京捷運6號線在轄區內有東大橋站和呼家樓站,北京捷運10號線在轄區內有金台夕照站和呼家樓站。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傳說過去大北窯向北二三里住有一呼姓財主,蓋了樓,高高地俯視低矮的民居,過往的行人常稱此地為“呼家樓”,因此得名。
3、古建民居: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主街道由石板鋪就,兩旁是飛檐翹角桿欄式吊腳樓。現有明清民居76套,一樓一底,傍水而築,臨江“吊腳樓”體現了古蜀民居“乾欄”文化特色。4、古樹:鎮內現有樹齡800年以上的古榕樹6株,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濃蔭蔽日的樹蓋,增添了古鎮的濃郁的古貌古趣,古鎮在鹿溪河畔鎮龍溝內...
進北門院是按照中國北方傳統庭院、磚木結構建造的民居四合院。與傳統四合院不同的是西房為正房,南、北為廂房。臨街倒座房有五間,進北門可見院內的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明三暗二,五間房。正房堂屋向院開門,對稱的耳房套間向堂屋開門,中間用木隔柵分成明暗格局。堂屋是起居、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耳房...
天星寺鎮境內有天心寺、夕陽古道、太平橋和石河焚字塔、廖氏民居、天井坪大寨、石河塔、峰岩溝水庫景區等50多處景點。天心寺廟 天心寺廟位於巴南區天星寺鎮蓮花山,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清同治六年(1867年),維修並建關帝殿,民國三年修建大雄殿;民國十五年(1926年),重修法堂。峰岩溝水庫景區 峰岩溝水庫...
黃埔文化資源豐富,文物繁盛,境內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南海神廟,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有中國“將帥搖籃”之稱的黃埔軍校舊址,東江縱隊增從番獨立大隊隊部舊址,嶺南建築的瑰寶——玉岩書院、橫沙書香街、深井古民居、蓮塘古村等。2022年,黃埔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13.7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9...
後來,杏墩上又新建了“紅旗衛生院”,人民劇場邊橫溝對岸搭建了“農貿市場”,桂墩上矗立了“黟山電影院”,直至2002年大規模舊城改造,拆除了原人民劇場周圍舊建築,建成了商業樓、農副產品市場、新街道路。至此,明清以來的橫溝弦居民住宅區格局徹底改觀,僅剩下的數十幢明清古民居也被眾多新建築及新街割裂成若干...
現南園已廢,舊址在今存山頂(原閩江鎖廠),被民居所圍,但尚可見三石一字排開,石上有一樹,周圍有兩株榕樹,樹仍巍然挺立鬱鬱蒼蒼。名勝古蹟 伯牙潭,與羅星塔隔江相對,背鄰浮峰山,有高山流水之音,故以伯牙名之。為六里四景之一,標為“瀛洲環碧”。有龍窟、觀音岩、鯉魚石、木魚潭、蝙蝠洞諸勝。...
謫仙樓,又名太白樓。在桃花潭西岸彩虹崗左側,清代翟氏建。面積約500平方米,前後兩進,後進為二層樓房。一度作為民校校舍,後成民居。義門,在桃花潭西岸萬村,距涇縣縣城45公里。始建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清乾隆間重建。兩層,底層為通道,呈凹字形。大理石門額,上刻“義門”二字。大門邊牆下部為...
登瀛即今曾營居委會,原為海邊之意,後因閩南語諧音而衍化。“月台”遺址總占地為四十餘畝,耗資之巨、用料之考究為當世民居之罕見。“芝圃別墅”築有亭台樓謝、水池假山,栽種許多奇花佳果,並搜羅有一塊回音巨石,其趣無窮。東南臨海,涌海入懷,興之所至可直接乘小船出海。右築有觀景高台,...
村中存有《李氏族譜》,李裕璋於 1945 年纂修。傳統民居現存 320 座,部分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歷史文化 福寧庵,位於赤石圩東郊,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僧尼住持。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為“佛祖誕”,赤石圩六街及附近村莊村民都要用熟米粉做成各種花卉,並舉行打醮和捐款演戲等活動慶祝一番...
當溪把村落分南北兩畔,由多座小橋串聯在一起,兩畔的路為鵝卵石和青石板輔就,房屋多為明清建築,至今保存著70餘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古民居、涼亭、古街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景。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舊巷與民謠、山歌、龍舞、廟會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由於該村在梅溪下游,故名。清康熙、乾隆年...
現存民居40餘棟,建築布局呈向心形。硬山式,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磚石砌體皆使用傳統的糯米伴石灰砌築。保存有較好的雕花睡床、欽賜壽匾、“雍正朱批諭旨”木盒、“嘉慶二十二年”石碾等器具。民居周邊還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墓葬。2002年11月7日被公布為第四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問津書院 位於武漢市新洲區舊街孔子河...
龍游民居苑 龍遊民居苑在龍游鎮南郊雞鳴山,占地6.6萬平方米,系將龍游鄉間部分缺乏就地保護條件的明、清古建築集中遷移至此而形成的。除雞鳴山原有的雞鳴塔外,1991年開始由原址遷建於此古建築有“高崗起鳳”、“翊秀亭”、“巫氏廳”、“汪氏民居”、“邵氏小廳”、“靈山花廳”等六座。舍利塔 舍利塔在縣城...
特色古民居 興田街道被興寧市人民政府授予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的古民居有:城北楊桃樹下陳屋、鵝三村巒頭嶺李屋、西郊朝天圍、西郊馬路下大王屋、洋崗鳳翔圍。大劉屋 大劉屋,位於興田街道一聯村,始建於明朝崇禎十三年(1640年),為三堂二圍龍轉四角樓屋,分布面積58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65.5米,進深63...
全村現存以留耕堂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約100座,還有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築。車陂街地處沙灣古鎮的中心地帶,東西走向,古建築群保留較為完整。經濟社會 人口 截至2019年,沙灣北村戶籍人口784人,常住人口3970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950人、460戶;農民人口2020人、745戶。主要...
2011年末,龍亢鎮轄龍亢、蘇圩、韓廟、淝河、周王、關廟、西園、紅廟、黃窪、支嚴、莫湖、胡劉、三教、王大郢、新街、汪彭、姚灣、寨頭、邵圩、鈕灣、界溝、邵院22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0年6月,龍亢鎮轄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亢集。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毗河溜鎮、淝南鄉,南...
民居建築 “竹簡屋”型,俗叫“竹篙盾",即單開間民居縱向延伸呈帶狀式的建築形式,成“前店後海”之勢,以三間到五間豎連,多見於公平等圩村。飲食文化 公平有一種獨特的客家艾茸粿,即是用田艾做成的印粿。農婦將田艾採回後,洗淨曬乾,用竹箕將田艾搓擦成艾茸,摻入糯米粉、紅糖水拌成棵坯,以紅糖、...
洪坑土樓群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建於不同時代、形態各異、規模不一的客家土樓以及林氏宗祠、寺廟、學堂等沿溪而建,洪坑村土樓為林氏民居,有建於公元16世紀中葉(明代)至現代的圓形土樓、方形土樓、宮殿式土樓、五鳳式土樓、府第式土樓等各種類型的土樓數十座。南溪土樓長城 湖坑鎮有一條南溪河流經山谷...
現時十八甫大部分已成為民居,只有上、下九路和第十甫路仍是廣州西側的中心商業區。舊時洋人稱十八甫街做Howqua Street(浩官街),因為伍浩官乃當時行主,同洋人做生意,而他又住在十八甫。現存十八甫的街道名稱有:十八甫路、十八甫西路、十八甫南路、十八甫北路和十八甫新街。廣州西關有第二甫、第三甫……...
走在古鎮,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鏤刻於門楣上的匾額,都有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奕代流芳,大德人家、纜籠松茂”等等,盡顯厚重的文化歷史。墨色的木板門鋪面,灰瓦,恬靜的街道,奇異的版畫,木雕,青磚灰瓦,槅門垂花,無處不散發著濃郁的陝南民居的氣息。現在走到的位置是古鎮的船頭廣場,東西兩河交匯為酉水河,...
新街的由來 石磙子上樹 幻想故事 寶盒 識寶 盆琴 神船 神靴 小銅人 灶鍋老爺 天鵝姑娘 青蛙顯靈 兩個駝子 天種草人種糧 城隍和老戴 螞蟻與狀元 乞丐與桃仙 神仙推石車 張果老倒騎驢 頭髮絲牽老虎 姐妹除妖得福 沉州取寶 沉州府城門鑰匙 月老的傳說 癩團黿的故事 牛搏虎的故事 白道士遇仙記 詩聯故事 死...
”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稱為三晉民居建築之首。常氏以儒商文化獨樹一幟,既有進土、舉人、秀才,又不乏書畫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築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獨創之處,是晉中曹家、喬家、渠家等晉商宅院望塵莫及的。從布局上看,主體建築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每個正院均分內外兩進,外院南房倒座一律臨街,東側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