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沙灣北村是沙灣古鎮的核心區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村內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民居住宅,現存的古建築主要有留耕堂、新錫堂、峙思堂、光裕堂、志觀祠、珠海祠、安寧路的衍慶堂(何炳林院士紀念館)等,其中最著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留耕堂(何氏大宗祠)。留耕堂是沙灣何氏家族的始祖祠堂,始建於1275年,其後屢建屢毀。目前所見的留耕堂為1700年擴建而成,面積為3334平方米,它是番禺區現存年代最久遠、布局最嚴謹、規模最宏大、造工最精巧,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粵中宗祠的經典之作,有“嶺南綜合藝術之宮”的美譽,是沙灣古鎮的標誌性建築。此外,村內還保存有最能體現沙灣古鎮風貌的一條重要古街道——車陂街。車陂街地處沙灣古鎮的中心地帶,呈東西走向,街內的古建築群保留較為完整,並經過近年來的保護與修復,三稔廳、何炳林紀念館等已修復對外開放。歷史上的沙灣經濟繁榮,有“三街六市”的美譽,其中“三街”(車陂街、元善街、新街)尤以富裕聞名,而車陂街位於三街之首,是古代大戶人家的聚居之地。其中廣東音樂名家何博眾、“何氏三傑”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等人都曾居住在這裡,聚集鄉內外眾多音樂高手,吹、拉、彈、唱,共同切磋,創作出《賽龍奪錦》、《雨打芭蕉》、《餓馬搖鈴》等廣東音樂名曲。沙灣北村的飄色造藝精湛,色板《哪吒伏魔》、《嫦娥思鄉》等美名遠揚海內外。
地理環境
沙灣北村地處沙灣鎮中心北面,青蘿路以南,面積約2.4平方公里,下設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60多人。
沙灣北村具有800多年的歷史文化,古街巷建築布局精妙,各大街小巷均採用花崗岩石板鋪砌而成,轄內有省級文化保護單位“留耕堂”、“光裕堂”、“車陂街”等古建築群,堪稱嶺南古建築的代表。座落於北村中心以北的象賢中學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是一座全國示範中學。“沙灣飄色”,起源於明代,聞名全國,是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瑰寶,其中,北村的“哪吒伏魔”、“賽龍奪錦”多次獲國家及省、市的藝術大賽獎項。
經濟概況
2002年工業總產量2.06億元。村實行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村民住院治療費按辦理合作醫療保險部門的有關規定報銷。
沙灣北村的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現有廠企40多家,主要以生產紙品、木業、音箱、製衣、廣告材料和電子五金製造為主。工農業總產值接近2.5億元。
沙灣北村的經濟持續穩步發展,村民收入不斷提高,得益於對外招商引資和民營、私營企業的不斷壯大,沙灣北村現有廠企40多家,主要生產以紙品、木業、音箱、製衣、廣告材料和電子五金製造為主。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以蘭花、綠化苗木、花卉、蔬菜等為主,形成“三高農業的生產格局。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24880萬元,集體純收入8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367元,經濟發展穩步上揚,村民福利待遇不斷提高,村每月為60歲及以上老人發放生果金100元,每年舉辦敬老活動,發放慰問金及禮品,充分發揚敬老愛老的中華美德。在2007年底起為年滿40歲以上村民購買農村養老保險,每年由村集體出資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村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不斷完善和美化村民的生活環境,改善社會治安狀況,在2007年投入30多萬元建造治安監控視頻,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群治滿意度不斷提高。2007年至今,村共投入200多萬元升級改造了村的垃圾中轉站,街巷的下水道工程,增設了街巷路燈,建造民眾休閒公園等設施,村民民眾的生活環境日臻完善。
歷史文化
沙灣北村具有800多年的歷史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及文化優勢,古街巷建築布局合理、村的各大街小巷均採用白麻石鋪徹而成,轄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留耕堂,有廣東音樂的代表人物“何氏三傑”的起源地三稔廳、車陂街、光裕堂等古街巷及建築,古鎮建築古色古香,工藝精湛,極具嶺南古建築特色,堪稱嶺南古建築的代表。坐落於我村中心以北的象賢中學有著近百年的辦學歷史,文化教育底蘊深厚,是一所全國示範中學,村的西面有滴水岩森林公園,園內山塘湖泊布局合理、綠樹成蔭,是一休閒天然氧吧。民間藝術沙灣飄色,起源於明代,聞名全國,是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瑰寶,其中沙灣北村的“哪吒伏魔”、“賽龍奪錦”多次獲得全國及省、市的文間藝術大賽獎項。
沙灣北村人傑地靈、精心打造著一個適宜人們居住和創業發展的環境,沙北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實踐“三個代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努力打造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福利
村民每年公餘糧任務款、應繳水利路堤款、家庭財產保險費用由村集體負責;五保戶每人每月補助180元醫療費由村集體負責;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補助30元;困難戶給予適當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