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常氏

榆次常氏是晉中富商。徐珂《清稗類鈔》稱常氏有資產百數十萬兩。該族原系山西太谷縣人,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常仲林遷居榆次縣車輞村劉家寨,由仲林一世起到八世常威時,家“始裕”,“至於起家,即率經商”。其經商則在多倫諾爾張家口、興化鎮及本省大同、繁峙等處。 常氏發跡之後,氏族分居,添房蓋院,分為“南常”、“北常”。“南常”以萬已為代表,為“世榮堂”;“北常”以萬達為代表,為“世和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榆次常氏
  • 國籍:明朝
  • 出生地:晉中富商
  • 主要成就:榆次常氏家族還被冠稱“中華儒商第一家”。
簡介,商號名稱,參與政治,賑濟災荒,近代工業,投資土地,重視教育,常家莊園,

簡介

北常從乾隆年間始,就以大德玉商號名義在恰克圖經營對俄貿易。隨著業務的發展和資本積累的增加,常氏於道光六年(1826)新設大升玉商號,道光二十年(1840)增設大泉玉商號,同治五年(1866)增設大美玉商號,光緒五年(1879)增設獨慎玉商號,形成了常氏的“玉”字連號。此外,獨慎玉商號還在莫斯科設立了分店。汾陽路履仁先生目睹晚清恰克圖商業狀況,撰文說:“買賣城內有一東西向橫街和三條南北巷子組成,西巷有常家的大泉玉,中巷有常家的大升玉,東巷有常家的獨慎玉。”正如《山西外貿志》所說:“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的眾多山西商號中,經營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門,從乾隆時從事此項貿易開始,歷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七朝,沿襲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圖十數個較大商號中,常氏一門獨占其四,堪稱為清代本省的外貿世家。”“北常”有十家帶“玉”字的商號最著名,號稱“十大玉”。據《漢口山陝會館志》稱,光緒八年(1882)漢口“北常”的商號有如下十二家:大昌玉、大德玉、大泉玉、三德玉、保和玉、慎德玉、大升玉、三和源、大通玉、大順玉、泰和玉、獨慎玉。
因榆次常氏家族重視教育,族內子弟多有大才之人,因此,榆次常氏家族還被冠稱“中華儒商第一家”。

商號名稱

南常”的商號名稱均帶有“昌”字,號稱“十大昌”。其商號遍布蘇州、上海、漢口等地。
在常氏家譜的“壽序”、“墓表”、“墓志銘”中,多有常氏經商的記載。如常氏九世萬達八十“壽序”中稱:“翁為榆邑望族,自少英敏,具幹濟才,方弱冠,遂棄制舉,業掭計,然術事無巨細,便能摒棄區劃,悉合機宜,為老成輩所器重。中年懋遷有無閱歷而話練益精,一切運籌帷幄,克壯其猷,家業日隆。”再如九世常萬育八十“壽序”中也贊其經商才能說:“翁未弱冠,讀書家塾,用力甚勤,人皆許其能。既乃失怙而家計甚切,母獨命學陶朱術,翁因順志北上,據先人遺資,經營二十載,家遂豐盈。”另如常萬達之子、常氏十世常懷愉八十“壽序”中稱“今初而課讀,穎異非常,長而經商,辛苦備至。至於奇蹟廛市,更有可法者,林風沐雨,以煉精神,握算持籌,以廣智略。其深藏若虛也,有良貿風;其億及屢中也,有端木風。持義如崇山,杖信如介石,雖古之陶朱不讓焉。”又如常萬達曾孫、常氏十二世常懌“墓志銘”中,也有“隨父服賈張垣,凡籌劃經營實左右之”。常氏十三世常維豐“墓志銘”也寫道:“君性明敏,事宜張馳,一經裁決,立即決焉,每任一人,皆精明強幹,以放生理日盛,富甲一鄉。”

參與政治

常氏作為封建性商人,曾積極參於清朝的政治和文化活動。例如捐助地方書院。道光十七年(1837)因捐助榆次書院,知縣贈匾一塊,上面寫著“崇文尚義”;光緒五年(1879)八月因捐助山西官書局刻書,巡撫曾國荃贈匾一塊,文曰:“義關風雅”。光緒三十三年(1907),因常氏十四世常贊春以藏書捐贈榆次學堂,山西巡撫恩壽贈匾一塊,文曰:“士誦清風”。

賑濟災荒

常氏還賑濟災荒與善後捐輸。光緒三年(1877)山西災荒,捐輸 3萬餘金,巡撫曾國荃贈匾一塊,文曰:“好行其德”;庚子後,因助清政府善後經費,山西巡撫趙爾巽奏請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奉皇上旨賜匾一塊,文曰:“樂善好施”。在義和團運動中,常氏十三世立教,由村眾舉充鄉團團長,“與村人趙君成業,劉君秉仁協定安置拳眾毋擾,並練團丁,以防他匪侵入”。

近代工業

常氏發跡後曾積極投資土地,在清代後期還創辦了近代工業。
榆次車輞土質不好,即使如此,常氏也未放棄對家鄉土地的投資,南北兩常在車輞村占有的土地,為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一強,約20頃左右。庚子事變,常氏商業受到損失。常氏轉而熱衷創辦近代家庭工業,據載:“望春兄鑒於吾家人眾,而資有限,恐一旦竭蹶,無以為生,因議立敦義和蠶桑局和敦睦織布工廠,由京津聘教授,購機器歸,率族中子弟不習儒賈者以入,有缺額招生”,“招徒工數十人,結絲物織絡帶,以作試驗。翌年,即栽桑數百株,養蠶數十萬”,“至局內設定,如養蠶架、寒暑表及一切器具無不全備,一時敦義和之絲品織物,銷售平、汾、文、交、祁、太、徐、榆等處,獲利頗厚,而平汾等處人言及榆次敦義和絲物,尤為讚許”,“及民國肇興,吾家各埠商肆頓遭損失,工廠貨款無出,將至停辦”。至十年,以所植成桑,歸村公有經理。

投資土地

常氏除創辦家庭工業外,還向山西近代工業火柴局、保晉礦務公司、晉華紡織公司有過投資。保晉公司第四任總經理就是由常氏十四世常旭春擔任。他在職15年(1923—1937),是各任總經理中任職年限最長者。
常氏商業於清末民初衰落,常氏十三世常立訓在光緒中葉曾作為常家的股東代表達20餘年。其《墓志銘》記述了他看到常氏商業“日薄西山”的狀況後感慨萬分:“公蓋不以一時之致富為可矜,而以後日之食貧為可慮,於其酌盈劑虛之際,已足見其持滿戒溢的苦衷。”這就是說:光緒中葉,常氏丁目既繁,需用日浩,已是開支拮据。庚子事變,歸化城受兵燹之苦,張垣又受到德兵騷擾,常氏商務“遂難復如舊時”。常氏十三世常立教“墓志銘”稱:“壬子吾家驟落,京肆事尤棘手,族眾推公往,癸丑公選駐京,至甲寅秋,自以維持無術,謝歸。”這就是說:民國初年常氏商業已徹底衰敗,而且回天無術了。

重視教育

常氏由商起家,傳至十世時,已有“世兼儒賈為業”之稱。常氏自經商家境富裕之後,便注意讓子弟讀書學儒。常氏八世常吉為縣貢生,是常氏家族人貢第一人。此後就延綿不斷,到清末,常氏從八世到十五世入邑庠生達78人。特別是清光緒年間,常氏十三、十四兩世,有4人拔貢,5人中舉,一人成為進士,集常氏一時科舉之盛。清末廢科舉立學校,到1921年,從十四世到十六世間,有 4人赴日留學學成回國,有10人從省內外大學畢業,在榆次家族中首屈一指。由於常氏重視教育,家族中培育出了許多研究經史和書法繪畫有較深造詣者。據《常氏家乘》載:常氏十二世常炳仿柳少師書,常佶雙鉤字時稱無雙,常懌工畫山水及虎、馬、蝴蝶等小品;常憬尤工歐陽體,常惺善詩;十三世常維梁楷工柳少師書;常立德既富藏書,且研究考訂之學,晚學顏魯公書;常立愛藏書甚多,研讀史學、理學,而且懂數學;常立屏邃於史學,書法則工顏真卿、董華亭諸家;常立方既嗜史籍,為清副榜舉人;常維豐工書善畫。常氏子弟中有幾位在省內外政界、文化界均頗有影響,例如:十三世常立教於光緒十一年(1885)考中第53名舉人,赴京會試,曾參與康梁變法的公車上書,在故宮陳列的黃榜上有名,是常氏家族中第一位科舉成名的人物。十四世常麟書,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考中第51名舉人,由翁同合推薦,入國子監南學深造 7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會試,中第 219名貢生,殿試取三甲第87名進士,派往戶部任度支部主事,因丁憂未就。曾任常氏篤初學校教務、榆次鳳鳴學堂堂長,創辦榆次速成師範學校,自任校長兼總教務。民國初年移居省城太原,歷任山西大學、商專、一中等校語文教師。畢生從事教育工作,有《詩經述義》、《禮記易簡錄》等十多種著作。十四世常贊春,光緒二十八年(1902)考中第三名舉人,後就讀於京師大學堂,獲文學士學位,受聘為清史館征訪員、山西文獻征存局編輯,曾任國會第二屆眾議員。畢生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學識淵博,尤通文史,長期在山西大學文、法、教育學院執教,深為學生敬重,總纂《榆次縣誌》,多有創見,著作甚豐,遺著目錄達50卷左右,尤擅長書畫篆刻。十四世常旭春,自幼聰慧才高,童試第一,光緒二十八年(1902)中第24名舉人,1912年選任山西國民公會副會長,1922年到1927年出任保晉公司總經理。書法先學魏碑,後宗李北海,所書筆力氣勢磅礴,蒼勁有力,為名書法家。常氏十六世常乃德,北京高等師範史地科畢業,後赴日,歸國後歷任燕京大學、山西大學、四川大學、華西大學教授,學識淵博,著作甚豐,主要有《中國民族小史》、《史國史鳥瞰》、《中國財政制度史》、《社會科學通論》等。

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位於榆次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距榆次17.5公里。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里,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
車輞常氏始祖常仲林於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遷此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間,七世祖常進全開始
經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萬已、萬達,從事商業活動,贏利頗豐,逐漸使常氏成為晉中望族,晉商中的一支勁旅,開始大規模地營造住宅大院。常萬已在車輛村建“南祠堂”,立“世榮堂”,以村西南為軸心,向東、南發展;常萬達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東向西毗連修建,成一條新街,俗稱“后街”。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經過二百餘年的修築,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側深宅大院,鱗次櫛比,樓台亭閣,相映成輝,雕樑畫棟,蔚為壯觀。共占地一百餘畝,樓房40餘幢,房屋1500餘間,使原先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有諺曰:“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稱為三晉民居建築之首。
常家莊園北閣樓常家莊園北閣樓
常氏以儒商文化獨樹一幟,既有進土、舉人、秀才,又不乏書畫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築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獨創之處,是晉中曹家、喬家、渠家等晉商宅院望塵莫及的。
從布局上看,主體建築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每個正院均分內外兩進,外院南房倒座一律臨街,東側辟各式門樓。前院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正北則又一處倒座南房,正中設垂花門。里院則呈長方形,庭院寬敞,約為外院一倍,上房與南房相對稱,東西各有廂房十、九、八間不等。如上房、南房各達八間時,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從不越“方正”之規、“等級”之矩,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勢。但其附屬建築卻又充分顯示了南國園林建築的“靈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綺麗”。常家大院的綺麗,主要展示在三個方面。
常家莊園繡園,背後為花園常家莊園繡園,背後為花園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飛檐斗拱小巧玲瓏。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牆,婉如鑲嵌寶石的扎帶,使方正雄渾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畫龍點睛般的南國園林秀色。這牌樓花牆將正院隔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種形式,具有獨特風格。
其次是院落之間與院落之後,大多建有花園、菜園,有小門與正院相通。進園之後,有甬道貫通,曲折迂迴其間點綴迴廊、亭榭、小橋流水,或草石農舍,或奇花異葩,匠心獨具,猶似南方園林。
第三是在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和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別具風采。磚雕藝術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房脊的吻、獸和雕花護脊,造形優美,線條嫻熟,刀法細膩,均為清代磚雕精品;二是照壁、花牆磚雕,既有傳統的“百壽圖”、“吉祥圖”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鳥獸和乾、鮮果品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磚雕藝術;三是每排廂房“硬山牆”上端的“墀頭”或花,或鳥,或獸,或字,兩兩成對,卻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現存的部分磚雕護欄,在貴和堂的樓層護欄上,全部由磚雕砌成,圖案由福、壽、喜、祿、禎、祥團花和八卦爐、懸壺、文房四寶等組成,欄柱、欄板渾然一體,猶如天然而成,絲毫不見砌縫,無論雕刻藝術,還是壘砌藝術,堪稱清代建築中的上乘工藝。另一部分在養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藝術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藝術有護欄、門獸、護牆等,大多用細砂石雕成,刻有各種圖案。砂石的粗獷,雕工的細膩,相映得彰,別具一格。
常家莊園現如今的正門常家莊園現如今的正門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戶木雕、門框、屏風、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圖案千變萬化,造型手法各異,木質多種多樣,恰似木雕展覽,使遊人眼花緣亂。可惜木質不易保存,破壞十分嚴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築的代表,室內布置十分講究,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的穩重古樸、勻稱適宜。室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寶、奇花異卉、山水盆景,有別於其他晉商宅院。作為儒商宅院,有其獨到之處,讓人耳目一新。
歷經 300餘年的滄桑變化,常家大院的破壞程度是很大的。鑒於開發晉中商業文化旅遊的需要、政府正擬逐步恢復古建築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進行室內的陳列市置,為晉商文化旅遊增添一顆別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