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網

公路網

公路網是指在全國或一個地區,根據交通運輸的需要由各級公路組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狀系統。全國公路網分為幹道網和地方道路網。幹道網內有國道和省市幹道。地方道路網包括縣道和社鄉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路網
  • 外文名:highway network
  • 要求:路網內公路四通八達,乾支結合等
  • 組成:國道、省道、縣道、鄉道
  • 布局方法:專家經驗法、OD流向流量法等
  • 學科:公路交通科學技術
含義,組成,圖示,規劃,布局方法,

含義

公路網是特指某一地域內公路系統而言,它具有特定的含義,有別於城鎮市區內的道路網。從規劃的角度出發,公路網可理解為區域公路網,亦可簡稱為路網。在區域公路網規劃中,區域內的城市或集鎮,以及某些運輸集散點(大型工礦、農牧業基地、車站、港口中等),被視為一個節點,稱為運輸點。公路網就是指這些點相互之間的公路連線,各條路線按要求連線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構成公路網。
合理的路網一般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具有必要的通達深度和公路里程長度。
(2)要有與交通量相適應的道路技術標準和使用質量。
(3)具有經濟合理的平面網路。
由此可以提出公路網的基本要求是:路網內公路四通八達,於支結合,布局合理,效益最佳。四通八達是要求區域內有一定數量的公路,以滿足公路運輸適應“面”的要求,充分體現公路運輸深入門戶的優越性,乾支結合是要求各條公路具有相應的技術等級,並在整體上達到技術標準配套,幹線公路與一般地方道路組合協調。布局合理的實質,就在於路網網路性要好,公路走向與技術標準的選定,必須滿足局部服從整體的要求,並且在巨觀方面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做出路網最佳方案的選擇。效益最佳是指路網方案的最終效益,需要通過科學方法的評價和定量分析,並加以最佳化決策,從而使得公路網在使用中,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上四點要求,相互聯繫,彼此制約,並且與區域內的實際條件密切相關。
注意:公路網和公路等級不是同個概念。高速公路網是指將能供汽車高速行駛且符合較高經濟、政治或國防要求的公路線段共同編織在一起的公路網路。在公路等級方面,高速公路網的組成部分不單有高速公路、還有部分一級公路,因為高標準一級公路能起到與高速公路相似的運輸效果,綜合效益和高速公路的不相上下。

組成

我國公路網按行政體制由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組成。其中,國道網方案於1964年開始編制,1981年由國家經委、計委和交通部頒發試行。該方案共有國家幹線公路70條,全長109000km,布局分三類。
第一類由首都向四周各省放射,共12條,編號為101、102、……112;
第二類由南北走向的縱線組成,共28條,編號為201、202、……228;
第三類由東西走向的橫線組成,共30條,編號為301、302、……330。
省道由各省(自治區)交通部門根據國道網進行規劃、負責建設、養護和管理。
縣、鄉道由各縣規劃建設、養護和管理。

圖示

區域公路網作為一個整體,在平面上所顯示出的圖形,可以簡化成為以運輸點為節點,兩點間的公路為邊線的網路圖式。公路網的網路圖(亦可稱為運輸聯繫圖),可直接用於公路網規劃中的設計和計算。
公路網的網路圖式是由節點和線條所組成。由於節點的位置主要取決於規劃區內各運輸點的地理位置,一般不會有較大變動,而線條是表示公路的基本走向(包括現有公路和規劃線路)。公路的平面位置實際上是迂迴曲折的,作為網路圖式可以取直線,必要時增加輔助節點(線路上的控制點),使得圖式更接近於實際情況。網路圖式中的線條,則按照實際資料分別註明里程、運輸量和交通量等數據,以利設計和計算成果不致產生超過容許的偏差。
由於各個規劃區域的運輸點地理位置及影響公路走向的因素千變萬化,網路圖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為了尋求路網布局方面的規律性,在巨觀控制的規劃階段中,可列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圖式。

規劃

公路網路規劃是公路建設與管理科學化的重要環節,是國土規劃、綜合運輸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路網路規劃屬於長期發展布局規劃,是制定公路建設中長期規劃、編制五年建設計畫、選擇建設項目的主要依據,是確保公路建設合理布局,有序協調發展,防止建設決策、建設布局隨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公路網路規劃必須堅決貫徹黨和國家確定的戰略方針和目標,充分體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和“發展以綜合運輸體系為主軸的交通業”的方針,使公路網發展布局服從於社會經濟發展的總戰略、總目標,服從於生產力分布的大格局,服從於國家的綜合運輸網規劃,正確處理地區間、各種運輸方式間交通網路的銜接,使公路網路規劃寓於社會經濟發展之中,寓於綜合運輸體系之中。同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講究科學,講究經濟效益,從國情、從本地區特點出發,既要有長遠戰略思想,又要從實際出發做好安排。要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法規、制度,嚴格執行公路工程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

布局方法

縱觀交通規劃的發展史,公路網布局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專家經驗法、OD流向流量法、節點重要度法和交通區位分析法,其中OD流向流量法和節點重要度法較為常用,而交通區位分析法是一種較巨觀的布局方法,各種布局方法的特點簡要分析如下:
1.專家經驗法
專家經驗法是在區域交通規劃前期所採用的主要布局方法,主要是根據權威專家與當地專家、領導的經驗來確定道路的走向,從而確定整個道路網路的分布,這種方法完全依賴於專家和領導的經驗,依靠主觀定性分析來判斷,缺乏定量分析的科學依據,但在定量預測難以達到要求的精度時,還往往要依靠專家的經驗來彌補其不足。
2.OD流向流量法
OD流向流量法是從微觀出發,以定量分析為主導,以路網上的交通流現狀OD調查為基礎,從個體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出發,運用系統的原理與方法,研究區域經濟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發展對交通需求的影響,通過交通需求的集中發生預測、OD流分布預測、運輸方式分擔預測和路線交通量分配預測把公路網的布局同規劃區的經濟發展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是常用的布局方法。
3.節點重要度布局法
節點重要度布局法的基本思路是通過規劃地區的運輸集散分析,選擇交通運輸節點,並運用與交通密切相關的多個指標來綜合評價節點的重要程度,通過聚類分析,根據各節點的重要度,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其目的是確定節點功能的強弱,從而確定不同層次路線的主要控制點,在路線的選擇與最佳化上,建立路線重要度的概念,並以路線單位里程重要度最大作為最佳化目標,確定路線的基本走向,得出路網重要度最大樹,最後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進行加邊連線得出規劃地區的公路網路圖,結合專家經驗修改調整得出合理布局。
4.交通區位分析布局法
交通區位分析布局法是在交通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路網布局方法。它從運輸產生的源頭出發,找出規劃區域內交通產生的高發地帶,這個交通高發地帶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交通區位線。具體地說是通過對規劃區域的經濟地理特徵、經濟發展模式和資源的分布,需求情況的分析,結合規劃區在全國規劃區域的地位,從根本上找出交通產生可能性最大的地帶,以此作為路線布局走向的依據來布局交通幹線。這種方法布局的路線不僅在運輸上是必要的,而且經濟上也是運費最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