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袞

公袞,漢語辭彙。

拼音:gōng gǔn

釋義:1、上公之命服。袞,古代帝王、上公的禮服。2、指三公一類的顯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袞
  • 簡介:指三公一類的顯職
  • 朝代: 宋
  • 出處: 《祭呂相公文》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公袞

拼音

gōng gǔn

引證解釋

1、上公之命服。袞,古代帝王、上公的禮服。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丁晉公 、 馮魏公 ,位三公侍中,而未嘗冠貂蟬。 杜祁公 相甫百日,當 慶曆 四年郊祠,貂冠公袞,又升輅奉冊,改諡諸後。”
宋 張孝祥 《蒼梧謠·歸》:歸。數得宣麻拜相時。秋前後,公袞更萊衣
2、指三公一類的顯職。
宋 范仲淹 《祭呂相公文》:“謹致祭於故相贈太師令公 呂公 之靈……憂勞疾生,辭去台衡,命登公袞,以養高年,如處嘉遁。”
宋 王安石 《賀留守太尉啟》:“伏維留守太尉,朝廷偉材,宗廟貴器,華問既大,寵祿用光……將壇之拜既崇,公袞之歸豈晚。”
宋 洪邁《昭宗相朱朴》:“昭宗當王室艱難之際,無知人之名,拔朴於庶僚中,位諸公袞,以今觀之,適足詒後人譏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