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考古學第1輯》是202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眾考古學第1輯
- 作者: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王濤
- 類別:考古知識讀物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32597376
《公眾考古學第1輯》是202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公眾考古學第1輯》是202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公眾考古學是國內外學術界近年來廣泛關注的重要方向。這是國內*本有關公眾考古方面的學術輯刊,文章內容豐富、類型多樣。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創立本輯刊,總結國內外公眾考古學的歷史與現狀,為開展公眾考古提供更多案例和經驗,對考古的普及和...
中心與國際專業期刊Public Archaeology合作,編輯出版《公眾考古學》輯刊第一輯將於2018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組織機構設定 圍繞中心工作開展,設定以下工作崗位:主任: 袁廣闊(歷史學院教授,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主任,總體負責)副主任:王 濤(歷史學院副教授,負責教學研究工作開展)寇志剛(歷史學院副院長,...
公眾考古學:走向廣闊與平易的學問之道/王仁湘 課後實務:集體參觀附近的博物館 第十三講 專家通俗寫史 線上講義 線下教案 課前文選 當代史學通俗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王記錄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知識大眾化的特點及發展趨向/王記錄 課後實務:通俗讀物閱讀 第十四講 歷史的影視再現 線上講義 線下教案 課前文選 國產...
《中國考古大會》運用探秘空間、專家解讀、舞蹈演繹、實景紀錄、全息影像等形式,充分挖掘總台AI+VR裸眼3D演播室技術的特點,以12個遺址為主線索,邀請12位“考古推廣人”,體驗考古任務,感受“發現發掘、整理闡釋、保護傳承”中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 [2]。 《中國考古大會》圍繞中國考古學百年歷程中的重大考古發現、文...
中國考古學,是在中國領土和領海范困內,以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遺存為研究對象,通過實施考古調查、發掘,以及運用各種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探究中華民族的歷史及其文化內涵和社會發展脈絡的科學。它起源於中國的金石學傳統,又受到西方考古學的影響,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碰撞的結果,也是中國傳統的金石...
博物館、遺址與公眾考古 爭議地帶:歷史、博物館和公眾 美國記憶、文化戰爭與國家博物館科技陳列的挑戰 歷史博物館的終結:什麼是B計畫?追隨佩里的腳步:史密森學會走進日本 尋找商朝人祖先:中美商丘考古隊的一些往事 歷史教育 從“講歷史”到“做歷史”推崇“事實之學”:20世紀20年代中國中國小校歷史教育的趨向 195...
考古學專業學生應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師範類院校學生應具備相應的教師教育技能。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課程框架總體上包括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設計)。理論課程主要由通識類、公共基礎類和專業類三類課程組成。實踐教學包括專業技能訓練、專業實訓和專業實習。各高校可選擇一些反映學科前沿、學校特點和...
11、龔良:線性文化遺產與江蘇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海南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第一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12、龔良:江蘇考古:文明探索與遺產保護,《江蘇省文博論文集2013》,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13、龔良:金色中國 美好生活,《金色中國:中國古代金器大展》,譯林出版社、博書堂,2013 年...
《公眾考古學》輯刊執行主編;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人類演化與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曾主持或參加國內外多個遺址的調查、發掘與整理研究工作。主講《考古學導論》、《田野考古學》、《新石器時代考古》、《考古:探索與發現》、《陶器理論與方法》、《公眾考古學》等課程...
王濤,考古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文物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研究方向:史前考古、陶器分析及公眾考古學;近年來主要關注全球視野下的新石器化進程、陶器技術與文化、考古學與當代社會等。簡歷 學習經歷 先後於西北大學和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學習,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10-2011,美國...
據考古發現表明,迄今所知最早的俑像見於春秋戰國之交,而在俑像發展史上,第一個高峰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它的特點是氣勢宏大、塑造精深,是一個排列有序、富於變化而又整齊劃一的龐大雕塑群體,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藝術奇蹟。漢代秦而立,國做400餘年,統一的國家,繁榮的經濟,使文化藝術發展到一個新高峰。漢俑沒有...
36.《北京大學史學系沿革紀略(一)》,《北大史學》(北京),第1輯,1993年6月。另以《北京大學史學系五十年變遷(1899—1949)》為題收入《北大講座》第六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37.《國民革命時期影響列強對華政策的若干因素》,《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年第3期。38.《英國的兩手政策...
1956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黃河水庫考古隊開展考古調查.在此又採集到一批遺物。當年,安志敏先生撰文認為該遺址發現的兩批陶器獨具特色,以夾砂粗紅陶為主,多飾濃重的彩繪且凸起於器表,既不同於馬廠類型,也有別於沙井文化,應單獨命名為四壩文化。當時未發現共存的銅器,所以推測該文化屬新石器時代,但在後來正式...
《西夏研究》是由寧夏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公益性學術期刊,創刊於2010年,季刊,是國內以西夏學研究為主要內容的中文綜合性專業學術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23年,《西夏研究》在保持刊物基本欄目穩定的基礎上,增設整合“中華民族共同體及中華文化研究”、“敦煌與西夏”、“考古與文物”、“研究生論壇”、“唐...
母系社會,是指母系氏族制社會,又稱女系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
2016年6月,一場“走進校園 古墓解密”公眾考古活動在長沙市雅禮中學舉行。文物部門對外公布,在該校的運動場,共發現古墓葬28座,其年代從東漢至宋代,跨越1000餘年。2021年6月9日,長沙市雅禮中學黨委被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確定為“長沙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擬表彰對象。歷史沿革 創校初期 1901年初,耶魯大學少數畢業...
作者童恩正是考古學專業工作者。《古峽迷霧》取材於考古學上的真實課題:古巴人失蹤之謎。作者在小說里,假定巴人殘部最終消失在崇山峻岭中。可以對比童恩正的《石筍行》,也是一篇考古題材的小說。其中的考古發現:一枚被稱為石筍的奇異石碑,是外星人的火箭,最終升空上天。“消亡在大山裡的古部落”,“和外星人留在...
2021年,獲批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3] 2022年,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入選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3] 2023年,學院建成唐文明研究院、中國式鄉村現代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46] 辦學條件 播報 編輯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2月,學院設有3個教學系,開設4個本科專業。 教學系:歷史學系、世界...
組織“大江論壇”長江文化主題公益學術講座10期,邀請知名專家進行關於元宇宙、走進郭元咀考古現場、漢口商業文明、漢派美食文化意蘊等講座,通過網路直播拓展學術傳播渠道,報告線上看人數最高達7萬人次。特色研究 長江文化研究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一直高度重視長江文化研究,早在1995年就積極參與承辦首屆長江文化暨楚文化國際...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注重基礎培養的層次,是基於學科專業發展的需要,主要是綜合實力較強的綜合性院校選取的人才培養定位的層次。這個層次人才培養定位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對文物學和博物館學兩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學科發展史極為注重,兼顧藝術史、考古學、歷史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結合不同學科對...
努力在文化遺產基礎理論和政策法規研究、博物館學研究(包括數字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有特色的考古學研究、有特色的文物學研究等幾個方面,占據學術制高點。創辦了《文化遺產研究集刊》,已出版3輯,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成立了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為拓展與學術界和社會的交流合作搭設了平台。自八十年代以來,該系教師...
荷馬史詩,古希臘詩人荷馬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彙編成兩部長篇史詩,即《伊利亞特》、《奧德賽》,各24卷。荷馬史詩,以六音步揚抑格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在文學藝術、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都有重大價值。簡介 總述 《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步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
1993年,北京大學在考古學專業下設定了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方向(1998年開始招收本科專業學生)。2000年,西安交通大學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定文物保護技術專業;該時段,復旦大學也曾開設過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後均因各種原因停止招生)。1998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人類學通過系統的研究方法,以整體的觀點來探討人類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透過使用社會科學的質化與量化方法,尤其重視發掘當地人的觀念;強調與當地人的互動,通過直接觀察與訪談,了解當地人在其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和想法。對於那些已經消失了的文化,則通過考古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中國語言及文學 中文系的學習範圍涵蓋語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