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焦慮

公平焦慮,是公眾在面對社會分配不均等現象時所表現出來的焦慮情緒,表現為,對此類事件的強烈關注與質疑。改革過程中的“公平焦慮”,既是對結果的焦慮,也是對過程的焦慮。在普遍的“公平焦慮”之下,不要說根本性的改革,就是試點改革也會如履薄冰,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

簡介,政策,措施,事例,

簡介

公平焦慮當今時代,“公平焦慮”已是一種普遍性的社會心理。“知識不是力量、戶籍才有分量”的慨嘆,折射出教育公平的現實處境;一個具有事業編制的清潔工崗位,引來不少大學生競折腰,折射出體制內外待遇保障的差別……毋庸贅言,從教育、醫療到住房、養老,從收入分配到社會保障,當前改革面臨的問題,大多與公平正義有關。有人這樣形容中國近1/3個世紀的改革歷程:前30年,解決了做大蛋糕和“先富”的問題;今後,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同時,要解決好分蛋糕和“共富”的問題。雖然是一種比喻,卻耐人尋味。
公平焦慮公平焦慮

政策

公平焦慮“我們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既是對民眾“公平焦慮”的及時回應,更為繼續深化改革標註出“公平正義”的價值導向。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但如果紅利難以體現到民眾切身利益上,改革獲得廣泛的民眾基礎,發展是硬道理,但如果成果不能惠及廣大民眾,發展如何獲得持續的內生動力,從這個意義上,“公平正義”不僅是推進改革的目標,更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公平焦慮公平焦慮
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改革已經駛入一片開闊而光明的海域。讓人人享有出彩的機會,讓孩子成長得更好,是黨和政府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而抵達這一夢想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平正義的實現程度。升學、就業、辦企業、上項目、買房子……只有讓人們在各項涉及自身權益的事情中,依靠規則而不依靠關係,依靠努力而不依賴背景,改革才能獲得更加廣泛的民眾基礎,政府才能贏得更多的支持。
機會的均等,有賴於規則的完善。通過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市場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中國正在努力為每個人面前鋪上一條起點公平的金色跑道。然而,公平正義並非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既需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也要根據時代的條件現實地推進。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而言,從教育公平到機會公平,從制度公平到分配公平,從權利平等到人格平等,公平正義的概念已經拓展到各種領域,成為改革進程中的“剛需”。知之者不易,行之者尤難。面對現實國情和發展階段,那種“人人受益,無人受損”的普惠型改革越來越難以實現,改革常常面臨眾口難調、得此失彼的尷尬,遭遇“不是這部分人不如意,就是那部分人有意見”的兩難。在這種情況下推進改革、實現公平,其難度可想而知。

措施

當今中國,無論圍繞如何改革有多少分歧爭議,公平正義無疑是社會最大的公約數,也是改革的最大共識:
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身份平等的堅冰;
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消體制內外無形的“雙軌制”;
進一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讓人人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唯有以制度和規則為公平正義保駕護航,才能讓公平正義照進現實,才能為中國夢想築牢堅實基座。

事例

2015年7月,深圳市衛計委公布系統內15家單位2015年預算。而據媒體報導,市血液中心人均薪酬達到35.7萬元。對此,中心回應:在職人數為165人,而非91人,因此實際人均年薪19.68萬元;另外血液中心業務收入與員工資福利不掛鈎。闢謠雖出,但似乎並未打消公眾的質疑。在收入分配方面,社會存在“公平焦慮”,這是客觀事實。深圳能夠獲得全國 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的關榮稱號,離不開當地市民的熱情。但如果老是自說自話,守著固有的利益格局,只會讓公眾由於“心理價位”的不適,自然地想入非非,從而必將帶來這項愛心行動的減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