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擺脫焦慮,網友熱議,
基本介紹
當收入簿上的數字緩慢攀爬,而生活支出卻連連增加的時候,財富焦慮就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
收入水平在提高,積攢的財富反而縮水了;工作越來越忙碌,財富差距反而擴大了;理財渠道越來越多,個人收益反而下降了。面對上漲的物價和居高的房價,廣大中低收入者感到手頭的錢不禁花,家裡的開支與消費的底氣難成正比。財富焦慮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
目前我國保障性住房主要針對低收入群體,覆蓋面有限,中等收入群體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成了“夾心層”。
擺脫焦慮
促進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不讓“腰包”縮水,緩解中低收入者的焦慮
財富焦慮,是消費時代催生的一種情緒失衡,也是在經濟發展、社會變革、觀念變化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緊張。
在轉型期,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原先的社會保障“安全網”被打破了,新的“安全網”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教育、醫療、養老的市場化改革在為人們增加選擇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活不確定性。一旦人們對未來生活少了底氣,就會認為有了“錢”才有“前”(途),對“財富”的渴望和崇拜就與日俱增。
讓人們擺脫財富焦慮,應在提高工資水平上下功夫,也應在控物價、抑房價方面下狠力。
從根本上講,促進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增強公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是規避財富焦慮的根本舉措。
應當承認,現在社會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拼家世”、“拼關係”、“拼資源”……有人鑽制度、法律的空子,一夜暴富;有人加班加點,早出晚歸,卻還是入不敷出。這樣的情形,加劇了人們的焦慮情結。應加快建立真正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暢通向上流動的渠道,讓每個人都看得見未來,穩定生活預期。針對城鄉中低收入人群,政府要切實加大在推進教育公平、深化醫改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減輕人們的生活負擔。同時,還要豐富理財品種,拓展理財空間,給老百姓投資創富的機會,增加財產性收入,不讓手裡的財富一再縮水。
網友熱議
收入沒有物價漲得快
網友1:是我的收入太少還是物價飛得太快?感覺錢總是那么不夠花!親愛的工資啊,你要快快不停地漲啊;物價啊,麻煩您趕緊停下那飛奔的步伐吧!
網友2:寧要上世紀80年代生活無憂無慮,現在的生活壓力太大,物價一天一個漲。政府應該狠下決心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了!
網友3:青春可以有失望,但不能有絕望。請物價、房價上漲的速度慢些再慢些,等一等年輕人收入增長的速度。
網友4:現在在城市裡生活的外來打工者壓力太大,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看病貴、租房貴、上學貴、生活成本貴。舉個例子,一個月掙3000元,租房300元、小孩上學幼稚園500元、水電費100元,生活費1000元,還剩1100元,加上日常其他開銷,一個月下來基本上就沒錢了,工資的增長遠沒有物價增長得快。
理財總是不容易
網友1:過去的人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代的人說:當家容易理財難。
網友2:通脹壓力下百姓理財難:存款發毛股市跌,房子黃金玩不起。
網友4:存銀行被貶,股市不理性難把握,買房被限(或買不起),投資又怕騙,物價又上漲,本想保值或增值的一點點養老錢能做些什麼呢?
網友5:老百姓想理財,想投資,想創收,但不知道該聽誰的。理財難,投資難,創收更難,只能眼看著銀行儲蓄貶值。
買不起房供不起娃
網友1:買房前,手握百萬元,我是英雄。買房後,我欠百萬元,我是狗熊。
網友2:房價不斷攀升,多少人早出晚歸,煉就百毒不侵的心理,就為了供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我現在手裡沒錢,連看房的勇氣都還沒有。
網友3:現在現象是:小城市一家工薪層加一起一個月4000多元的工資,要養孩子和四個老人,供孩子上學、老人看病、購買房子……你們說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