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且殺幾瑟》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該文是在公叔準備殺掉幾瑟後,宋赫與公叔之間展開的一段對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公叔且殺幾瑟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文學體裁:散文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解讀,出處簡介,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公叔且殺幾瑟
公叔且殺幾瑟也,宋赫為謂公叔曰:“幾瑟之能為亂也,內得父兄,而外得秦、楚也。今公殺之,太子無患,必輕公。韓大夫知王之老而太子定,必陰事之。秦、楚若無韓,必陰事伯嬰。伯嬰亦幾瑟也。公不如勿殺。伯嬰恐,必保於公。韓大夫不能必其不入也,必不敢輔伯嬰以為亂。秦、楚挾幾瑟以塞伯嬰,伯嬰外無秦、楚之權,內無父兄之眾,必不能為亂矣。此便於公。”
作品譯文
公叔準備殺掉幾瑟,宋赫替幾瑟對公叔說:“幾瑟能發動叛亂,是因為他在國內得到了大王(韓襄王)、公仲的支持,在國外得到了秦、楚兩國的援助。現在如果您殺了他,公子咎(韓國太子)沒有了後患,一定會輕視您。韓國的大臣們看到韓王年老,如果太子業已確定了,他們一定會在暗中討好太子。秦、楚兩國如果沒能依靠幾瑟得到韓國,肯定會暗中再去支持伯嬰(韓襄王少子)爭立太子。這樣伯嬰又和幾瑟一樣,是爭奪國家大權的對手。您不如不殺幾瑟。伯嬰受到威脅,必定會請求得到您的保護。韓國的大臣們對幾瑟返回韓國不能肯定,因此也就不敢幫助伯嬰發動叛亂,秦、楚兩國就會幫助幾瑟來堵塞伯嬰爭權的道路。這樣,伯嬰既得不到秦、楚兩國的外援,又得不到韓國大臣們的內應,肯定不能發動騷亂。這對您十分有利。”
作品解讀
最高權力不可分享,只能獨占。誰能當太子,誰就能控制整個國家。如果君王的兒子眾多,那實在是國家的災難,他們為皇位定會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最後勝利的那個王子,必然是能充分利用先王勢力、外國勢力、其他王子勢力進行角逐的謀略家。
維持局面要懂得把握均勢,使各利益主體互相牽制,而自己能從中漁利。“均勢”是一個國際政治概念。它強調國際上對各國家利益權力的分配大體平衡,維持一種既定的秩序與格局。比起相互爭戰、相互消滅的戰爭狀態而言,維持一種互相和平對抗、競爭的均衡格局,是一種明智之舉。之所以明智,是因為由自己來主導和操縱的這種均勢中,自己可以花費很少的成本就能謀得巨大的利益。在當今市場環境下的商界人士,也要具有這種大局眼光,在市場各利益團體的均勢中牟取自己的利潤。
出處簡介
《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原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注》。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