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14年

公元514年

公元514年為甲午年,生肖馬,南北朝。此時存在四國,分別為:北魏、南朝梁國、柔然國、高昌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514年
  • 外文名:AD514
  • 農曆甲午
  • 生肖
  • 朝代:南北朝
紀年,大事,

紀年

甲午年(馬年
北魏延昌三年
柔然建昌七年
高昌義熙五年

大事

(1)春,二月,丁亥,上耕藉田,大赦。宋、齊藉田皆用正月,至是始用二崐月,及致齋祀先農。
(1)春季,二月丁亥(初八),梁武帝在藉田耕作,大赦天下。宋、齊時代都在正月耕作藉田,至此方改為二月耕作藉田,耕日以太牢祀神農炎帝也改在二月。
(2)魏東豫州刺史田益宗衰老,與諸子孫聚斂無厭,部內苦之,鹹言欲叛。魏主遣中書舍人劉桃符慰勞益宗,桃符還,啟益宗侵擾之狀。魏主賜詔曰:“桃符聞卿息魯生在淮南貪暴,為爾不已,損卿誠效。可令魯生赴闕,當加任使。”魯生久未至,詔徙益宗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又慮其不受代,遣後將軍李世哲與桃符帥眾襲之,奄入廣陵。魯生與其弟魯賢、超秀皆奔關南,招引梁兵,攻取光城已南諸戍。上以魯生為北司州刺史,魯賢為北豫州刺史,超秀為定州刺史。三月,魏李世哲擊魯生等,破之,復置郡戍。以益宗還洛陽,授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益宗上表稱為桃符所讒,及言“魯生等為桃符逼逐使叛,乞攝桃符與臣對辯虛實。”詔不許,曰:“既經大宥,不容方更為獄。”
(2)北魏東豫州刺史田益宗年老體衰,同兒子和孫子們聚斂無厭,部下深受其苦,都說要反叛。北魏宣武帝派遣中書舍人劉桃符去慰勞田益宗,劉桃符回朝之後,向宣武帝啟奏了田益宗侵擾當地的情狀。宣武帝向田益宗賜詔說:“劉桃符聽說你的兒子田魯生在淮水之南貪斂暴虐,如果這樣下去不停止,會損害你對朝廷的誠意效忠。可令田魯生前來朝廷,對他當另加任用。”田魯生長久未至,朝廷詔令田益宗調任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又考慮到他不會接受別人來代替自己東豫州刺史之位,就派遣後將軍李世哲與劉桃符率眾去襲擊田益宗,李世哲等人迅速地進入了廣陵。田魯生與弟弟魯賢、超秀都奔到關南,招引梁朝軍隊,攻取了光城以南的各個寨堡。武帝任命田魯生為北司州刺史,魯賢為北豫州刺史,超秀為定州刺史。三月,北魏李世哲進攻田魯生等人,打敗了他們,重新設定了郡戍。田益宗被命令回到洛陽,授予他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之職。田益宗上表言稱被劉桃符讒言所陷,並說:“魯生等人被劉桃符逼迫而反叛,請求令劉桃符與我當面對質,以明虛實。”詔令不準許,對田益宗說:“既然已經寬宥了你的謀叛之罪,不允許你再打官司了。”
(3)秋,七月,乙亥,立皇子綸為邵陵王,繹為湘東王,紀為武陵王。
(3)秋季,七月乙亥(二十九日),梁朝立皇子蕭綸為邵陵王,蕭繹為湘東王蕭紀為武陵王。
(4)冬,十月,庚辰,魏主遣驍騎將軍馬義舒慰諭柔然。
(4)冬季,十月庚辰(初五),北魏宣武帝派遣驍騎將軍馬義舒召慰宣諭柔然國。
(5)魏王足之入寇也,上命寧州刺史涪人李略御之,許事平用為益州。足退,上不用,略怨望,有異謀,上殺之。其兄子苗奔魏,步兵校尉泰山淳于誕嘗為益州主簿,自漢中入魏,二人共說魏主以取蜀之策,魏主信之。辛亥,以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將步騎十五萬寇益州;命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北,梁州刺史羊祉出庚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出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出劍閣;乙卯,以中護軍元遙為征南將軍,都督鎮遏梁、楚。游肇諫,以為“今頻年水旱,百姓不宜勞役。往昔開拓,皆因城主歸款,故有徵無戰。今之陳計者真偽難分,或有怨於彼,不可全信。蜀地險隘,鎮戍無隙,豈得虛承浮說而動大軍!舉不慎始,悔將何及!”不從,以淳于誕為驍騎將軍,假李苗龍驤將軍,皆領鄉導統軍。
(5)北魏王足入侵之時,武帝命令寧州刺史涪人李略抵抗,許諾事平之後任用他為益州刺史。王足撤退之後,武帝不用李略,李略頗有怨忿,產生了反叛之心,武帝殺了他。李略哥哥的兒子李苗投奔北魏,步兵校尉泰山人淳于誕曾任益州主簿,從漢中投奔北魏,兩人一起遊說北魏宣武帝攻取蜀地,並獻計獻策,宣武帝深信不疑。辛亥(疑誤),北魏任命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統率步、騎兵十五萬人侵益州;又命令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郡之北,梁州刺史羊祉兵發庚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兵發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兵發劍閣;乙卯(疑誤),任命中護軍元遙征南將軍,讓他都督、攝鎮梁、楚。游肇勸諫,認為:“現在連年水澇旱災,老百姓不宜於再勞役了。過去開拓疆域,都因為城主歸順投降,所以有徵而無戰。現在對出謀劃策的人真偽難辨,或者是因為他們對梁朝有怨氣,借我們出氣,所以不可全信。蜀地險隘,鎮戍沒有疏漏,怎么能聽信他人的一番浮言而就輕易地出動大軍呢?有所舉動不在開始時謹崐慎,後悔哪裡能來得及呢?”宣武帝不聽從,任命淳于誕為驍騎將軍,又讓李苗代理龍驤將軍,兩人都兼任嚮導統軍。
(6)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上以為然,使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視地形,鹹謂“淮內沙土漂輕不堅實,功不可就。”上弗聽,發徐、揚民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假太子右衛率康絢都督淮上諸軍事,並護堰作於鐘離。役人及戰士合二十萬,南起浮山,北抵石,依岸築土,合脊於中流。
(6)北魏降將王足獻策,請求攔堵淮水以淹灌壽陽。梁武帝同意這一計策,命令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視察地形,陳、祖二人都說:“淮水中沙土鬆軟流動不堅實,工程無法完成。”武帝不聽,徵調徐、揚之地的民,每二十戶中征五丁,攔水築堰,命令太子右衛率康絢都督淮上諸軍事,並且守護築堰工程,設定官屬於鐘離。築堰的勞和兵士共二十萬人,南起浮山,北抵石,依岸築土,合龍於淮水中流。
(7)魏以前定州刺史楊津為華州刺史,津,椿之弟也。先是,官受調絹,尺度特長,任事因緣,共相進退,百姓苦之。津令悉依公尺,其輸物尤善者,賜以杯酒;所輸少劣,亦為受之,但無酒以示恥。於是人競相勸;官調更勝舊日。
(7)北魏任命前定州刺史楊津為華州刺史,楊津是楊椿的弟弟。早先之時,官家徵收調絹,所用的尺子很長,主管徵收調絹的人就見機行事,前來交納的稅戶誰給賄賂就給誰量的多,誰不給賄賂就給誰量的短,老百姓苦不堪言。楊津下令一律按照標準尺子來丈量,對於交送的物品質量好的人,賜以一杯酒;交送的物品稍微差的,也收下,但沒有酒,以示恥辱。於是,從們競相勉勵,官家調賦收入更加勝於往日。
(8)魏太子尚幼,每出入東宮,左右乳母而已,宮臣皆不知之。詹事楊昱上言:“乞自今召太子必降手敕,令臣等翼從。”魏主從之,命宮臣在直者從至萬歲門。
(8)北魏的皇太子還幼小,每次出入東宮,相伴的只有左右隨從和乳母,東宮的臣子們都不知道。詹事楊昱上言:“請求從今開始聖上召見太子一定要親下手敕,命令我們護從。”北魏宣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東宮臣子中值班的護送到萬歲門。
(9)魏御史中慰王顯治書侍御史陽固曰:“吾作太府卿,府庫充實,卿以為何如?”固曰:“公收百官之祿四分之一,州郡贓贖,悉輸京師,以此充府,未足為多。且‘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可不戒哉!”顯不悅,因事奏免固官。
(9)北魏御史中慰王顯對治書侍御陽固說:“我當太府卿之時,府庫充實,您以為何如呢?”陽固回答說“大人把百官的俸祿扣去四分之一,各州郡收繳的贓款和贖金,也全部運到京師,以此來充府庫,不足為多。況且‘與其有聚斂之臣,寧可有盜竊之臣’,可不戒哉!”王顯聽了很不高興,就藉故上奏免了陽固的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