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件
公元434年2月,
敕連可汗又將親妹嫁給太武帝,太武帝將她封為左昭儀。敕連可汗再派哥哥郁久閭禿鹿傀帶領幾百人去朝見太武帝,表示感謝。
竺道生(公元355—434年),
佛教思想家,著名的義學高僧,於宋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十一月在
廬山精舍講說,聽法者無不
悟悅。據說他“論議數番,
窮理盡妙”之後,即死於法座之上。
公元434年2月,北魏、宋國、氐族土著人展開漢中爭奪戰,宋軍戰斧兵大敗氐族犀甲兵,收復漢中地區。
太武帝
拓跋燾在位30多年(公元424—452年)間,明確提出了適合中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治國主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尊重和善於使用漢族知識分子,注意學習漢民族的先進文化,並將其套用於治國實踐中。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建立國家財政基礎,制定了“偃武修文”的基本方針,提出與民休息,恤貧省賦,並於延和三年(公元434年),下詔頒布了新的財政經濟政策:“今四方平定,兵革漸息,宜寬徭
賦,與民休息。州郡縣隱括貧富戶為三級,中等戶免賦二年,下等戶免賦三年”。
夏秦王劉昌,也即赫連昌,字還國,又名劉折。史稱
劉昌繼位後,其他劉勃勃的兒子都不服氣,於是兄弟相互撕殺,夏國國內大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聽說夏國內亂,乘機多次進攻夏國。公元427年冬天,拓跋燾再次率領3萬騎兵進攻夏國,一舉攻克夏國都城統萬城。劉昌大敗,逃亡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第二年在上邽被魏將俘虜,送到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劉昌被俘後,最初還受到拓跋燾的優待,被封為假常忠將軍、會稽公、秦王,拓跋燾還將女兒賜給他為妻。劉昌在北魏呆了6年,直到公元434年,在叛魏西逃時被北魏政權處死。他的家屬,也大都受牽連而死。
歐洲大事件
公元434年,已經基本統一了胡人的盧阿調集重兵,南下入侵東羅馬帝國。在拜占廷使者的面前,他又一次重複起父親烏爾丁那“日月所照,莫非胡土,普天之下,莫非
胡臣”的豪言壯語。但他在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前夕突然駕崩,據說是死於雷擊,
拜占廷帝國的壽命因此得以再延續一千年。
公元434年,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派特使去見阿提拉。當時的情況和利奧一世與匈奴王的會面非常相似。會面地點是在摩拉瓦河(如今的貝爾格勒以南)。他贈予阿提拉相當於現在數百萬美元的金錢以換得帝國的和平。利奧用的可能也是這個辦法。
公元434年,當時的荷洛利亞雖年方17歲,但在荒淫的羅馬宮廷中耳儒目染,已相當的成熟。於是在半引自,半自願的情況下,與其侍臣通好。事發後,受到她的母親普拉西亞的責罰。為了懲罰這位給皇室丟臉的女兒,將她送到君主坦丁堡去暫住,反省自己的罪孽。這位任性的公主哪裡耐得了這種責難,她的君主坦丁堡之行恰巧使她聽到了阿提拉天下無敵,萬王之王的神話,於是一怒之下,不顧阿提拉妻妾成群的狀況,私下送了一個戒指給阿提拉,要求接受她為妻。當時阿提拉忙於進攻東羅馬,並未在意。16年後,舊事重提,十分明顯,阿提拉娶妻是假,取國土是真。法侖提尼安聽到此事後大為震怒,第二天召見匈奴使者,拒絕了割讓領土的要求。
聖味增爵是聖盧布斯的胞弟,他參加軍隊,度了數年戎馬生涯,後來決定到法國南部一個海灣的雷冷修院棄家修道,在那裡晉升了鐸品。
公元434年,厄弗所會議後第三年,味增爵編撰《駁異端》一書。在這本書的序文里,味增爵敘述自己怎樣看破紅塵,棄家修道,研究了歷代教父的遺著,定訂若干原則,以區別傳統正道與異端邪說。《駁異端》的正文,分為兩部分,共43章。這本書按紐曼樞機主教的評論說:篇幅雖然不多,但理論精確,是一本確立教會基本教義很有價值的著作。
伊息赫是一名長老,也是資深的神學家。伊息赫是神學家格里哥利的弟子,也是聖大歐蒂米烏斯的同時代人。人們可以閱讀他偉大的著作《在禱告中警醒》。伊息赫於公元434年平安離世。
公元434年,
聖派屈克在Slane的山上點燃了首個復活節火把,向Tara山附近的Laoghaire國王之火發起了挑戰。
[2]搜搜問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