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望海樓

洞頭望海樓

洞頭望海樓位於浙江溫州市洞頭區境內。望海樓乃1500年前南北朝時,永嘉郡守顏延之在洞頭築望海樓亭以觀海景。公元825年,唐代詩人張又新任溫州太守後,特地乘船尋樓並寫詩紀游。因此重建望海樓景區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意義,建成後的望海樓旅遊區將成為洞頭最具特色、最具觀賞價值的旅遊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洞頭望海樓
  • 地理位置:浙江溫州市洞頭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40.9畝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 門票價格:40:00
簡介,發展歷史,建築布局,主要景點,交通信息,

簡介

望海樓乃1500年前南北朝時,永嘉郡守顏延之在洞頭築望海樓亭以觀海景。公元825年,唐代詩人張又新任溫州太守後,特地乘船尋樓並寫詩紀游。因此重建望海樓景區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意義,建成後的望海樓旅遊區將成為洞頭最具特色、最具觀賞價值的旅遊區。
洞頭是溫州市唯一一個以縣名冠名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山明水秀,四季如春,具有島嶼奇、礁石美、沙灘佳、大橋秀、戰旗紅、風情純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為了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地方特色旅遊文化,加快打造“溫州大都市旅遊休憩基地”的進程,縣委、縣府斥資建設望海樓景區主體工程(望海樓、詩亭、望亭、鐘亭、詠史碑廊、門台、停車場),該工程已於2005年1月動工興建。到此登望洞頭勝景盡收眼底,可見七橋雄據、五島連峙、海天美景以及洞頭列島全貌,並與“海中湖”景區遙相呼應。
望海樓建在洞頭本島最高處,海拔227米,整個景區占地140.9畝,主樓2700平方米,樓層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樓的三層和五層設有觀景廊,登樓遠望,可看到洞頭的概貌,南邊是洞頭漁港、半屏山,東邊是新老城區,西面是七座跨海大橋,北面是大海與島嶼。

發展歷史

望海樓是洞頭標誌性建築,洞頭旅遊第一景,歷史悠久,幾經滄桑最早建於1500年前的南北朝。
公元426年前後,永嘉太守顏延之率屬下巡視溫州沿海,對洞頭的秀美山水稱讚不已,特意在島上築望海樓,休息時前來觀賞海景。過了400年,唐代著名詩人張又新任溫州刺史。他追尋顏延之的足跡,前來洞頭尋找望海樓,可惜當時樓已被毀,於是寫了一首詩,詩的大意是:碧藍的大海圍繞青翠的山峰,多么美的景致!可惜前朝賢人構築的樓亭找不到了,眼前一望無際的,是翻騰的波浪!這首詩收入《全唐詩》之中。
顏延之像顏延之像
從這以後,不少人慕名前來洞頭觀賞海景。不過,受當時經濟落後和交通不便的限制,再加上明、清兩代一段時期朝廷對沿海實行的“海禁”,島上人煙漸少,望海樓未能復建。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三興”戰略的實施,旅遊業成為洞頭經濟新的增長點,2003年區政府決定重修望海樓,請了江西滕王閣重建的設計者陳星文主持設計。2005年1月開工建設,2006年8月主體結構封頂,2007年5月完成內外裝修,2007年6月7日正式落成對外開放。

建築布局

一樓: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浮雕展和城市總規模型
二樓:漁船模型廳
三樓:漁區生活風俗廳
四樓:漁業生產風俗廳

主要景點

山門
望海樓景區的山門為仿清式建築,採用四柱三間三樓碑樓樣式,歇山頂,高12.05米,寬19.4米。兩側牆面為照壁,飾有百島風光的青石浮雕。山門匾額“百島一望”,為著名書法家、工藝大師韓美林先生書寫。意在登樓巡覽,百島盡在一望之中。“望”又有視窗的意思,望海樓是洞頭歷史文化的視窗,是飽覽百島風貌的視窗。
洞頭望海樓洞頭望海樓
山門的楹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沈鵬先生書寫:“一海放千帆,美景難收,為有朝霞托日起;四時妝百島,良辰未盡,更留明月待潮生。”望海樓重建時,向全國廣徵樓聯,短短兩個月,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德國、馬來西亞華僑共1074人寄來3191副楹聯。經中國楹聯學會組織專家評審,17副楹聯獲獎。山門這一聯獲一等獎。為四川李軍先生撰擬。
顏延之雕像
顏延之於公元434年任永嘉太守,(當時溫州稱永嘉)。他稱讚洞頭山水秀美,特建望海樓以觀賞海景。這尊石雕像就是紀念他的。雕像高5米,基座1.5米,泉州石雕成。顏延之左手拿書。對應他平日刻苦好學;右手捋胡,陶醉於洞頭的美景之中。
詩詞碑廊
為了使望海樓更有文化內涵,在望海樓主樓建成後,縣人民政府聯合中華詩詞學會和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舉辦“望海樓海內外詩詞大賽。”四個月時間,徵得作品2500多首,經省和北京的專家兩級評選,評出各個獎次,這裡勒刻的是評審的特邀作品和部分獲獎詩詞。為碑廊詩詞書寫的,是各地著名書法家,書法各體皆備,各呈風采。望海樓楹聯、詩詞、匾額的書寫,共有中國書法家協會11位正副主席;省級書協副主席以上和中國書協理事等32人,兩任國家文化部的代部長,可說是名家薈萃。
主樓
望海樓主樓,由江西滕王閣第29次重修總建築設計師陳星文先生主持設計,仿清式建築,座北朝南,占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樓層明三暗五,高35.4米。三、五層設有外圍觀景廊,樓頂部置4座小閣,呈眾星拱月之勢。望海樓豎匾“望海樓”系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墨寶。五樓橫匾“晉唐遠韻”集趙朴初先生書法,以時間的概念,從人文的角度,闡明望海樓歷史的悠遠,傳承的長遠。三樓橫匾“海日天風”集沙孟海先生書法,以空間的概念,從自然的角度,讚頌望海樓凝山海之奇趣,聚日月之精華。望海樓配置先進的景觀照明,夏季夜間,樓燈亮閃,一片璀璨,尤為迷人。望海樓巍峨壯觀,人們稱讚有“三絕四最”之美。三絕為:從海上島上看,她是一處絕佳景觀;登樓環視,是遍覽百島風貌的絕妙看台;樓內展廳,是普及海洋知識的絕好課堂。四最為:東南沿海島嶼建樓所處海拔最高,樓形眾星拱月氣勢最雄,樓匾楹聯名家聲望最隆,陳列漁村民俗物品最豐。
正門楹聯:“仰層檐抱月曲檻橫,氣吞吳越三千里;俯靈海奔濤遙天返棹,名貫東南第一樓。”仰望,望海樓上抱月橫雲,氣勢非凡;俯視,望海樓外驚濤歸帆,景象萬千,的確是:“氣吞吳越三千里”,“名貫東南第一樓”啊!這楹聯,是中國楹聯學會秘書長葉子彤先生撰擬,中國書協副主席、將軍書法家李鐸書寫。
主樓內1-4層,是洞頭海洋文化展示廳。
【一樓】帆錨相依廳。正面是大型貝雕《帆錨相依》,象徵著洞頭的先民們揚帆而來,定錨紮根,合力開發了洞頭列島。貝雕帆高5.7米,總面積70平方米,用8923斤的野生三角蚌蚌殼打磨嵌制,(對應洞頭全縣面積892.3平方公里)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貝雕件。貝雕帆上的八個大字“洞天福地、從此開頭”,是台灣著名詩人、作家余光中先生所題,他於2010年1月遊覽洞頭,對洞頭的縣名作了全新的詮釋。大廳左側是大型油畫半屏山,旅遊業行家讚譽半屏山是“神州海上第一屏”。她和台灣高雄的半屏山遙相呼應,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山。
大廳右側,放映的是專題片《古樓今昔》,以望海樓的建設、毀損和重修的歷程,再現洞頭的歷史文化,展望美好未來。
【二樓】耕海牧魚廳。展現的是洞頭漁業生活概況及相關習俗。以模型、二維動漫、專題片等表現手段,介紹洞頭列島漁船發展簡史、海洋捕撈作業方式及海水養殖的發展;展示了洞頭民俗八大巧中的漁業生產四大巧及漁業生產的老物件。展廳還置有“捕魚達人”互動遊戲,讓遊客在趣味活動中增加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識。
【三樓】閩甌風情廳。介紹洞頭列島融閩南文化和東甌文化於一體的漁村生活習俗。陳列洞頭民俗“迎頭鬃”模型,再現了漁村生活場景,展示了民俗八大巧中的漁村生活四大巧、漁家菜餚“百島十二鮮”、漁鄉燈彩、生活老物件等。
四樓】非遺奇葩廳。以實物、模型、動漫、幻影成像等多種方式,展現了洞頭縣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至2012年底,洞頭縣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12項,市級28項,縣級82項,琳琅滿目,蔚為大觀。
【五樓】觀景廊。繞觀景廊四望,洞頭諸島歷歷在目,南向,是洞頭中心漁港、半屏山及周邊島嶼;東望為新老城區,大道縱橫,樓宇林立;北邊,可見七橋連線的八個島,能見度高時,還能隱約看到靈霓長堤;西眺是浩瀚大海,養殖網架、歸航船隻盡入眼帘。
泓澄亭
亭在主樓東側,為六角形,雙層結構,六角重檐,寓“六六大順”。亭名取自唐代溫州刺史張又新寫望海樓詩:“靈海泓澄匝翠峰”句。泓澄,原來表示水的清澈深廣,這裡借用來形容亭內的鐘聲清澈宏亮。亭的二樓懸掛“福祥鐘”,為島民和遊客祈福。鐘的銘文為:“新紀盛世,人和政通;古樓重光,百島欣榮。已醜新正,誠鑄斯鐘;福至祥呈,永葆昌隆。”
題寫亭匾的是賈平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亭聯作者為內蒙古的賀成元,望海樓全國征聯二等獎。聯文為:“萬里賦高樓,極目馳懷,白雲不掩甌江月;四時興福地,遙天闊水,錦浪猶傳半島鐘”。書寫亭聯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原駐會副主席張飈先生。
心賞亭
亭處泓澄亭東北向的下方,為四角方形,寓天圓地方之意,亭名也取自張又新寫望海樓詩的“昔賢心賞已成空”句。心賞,用美好心情欣賞秀美景色。亭匾是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賀敬之所題,他是著名詩人,詩作《回延安》、《雷鋒之歌》及歌劇《白毛女》等亟具影響。
亭聯為浙江吳紅雲所撰:“詩酒皆仙,吟魂醉魄歸何處;江山如畫,月色濤聲共一亭。”書寫亭聯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鐘明善。亭內置有張又新寫尋找望海樓的《青岙山》詩碑,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協原主席、著名女書法家周慧珺所書。
同輝亭
亭在主樓出口游步道西側,雙層,六角重檐。望海樓所在的煙墩山巔,春秋季適當時間,可以看到朝日和落月、夕陽和初升月亮同映的美景,故取此為亭名。亭匾是中國文聯主席、文化部代部長周巍峙所題。他是著名文藝評論家、音樂家,《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出自他手。
亭聯為福建曾清嚴撰擬,獲望海樓全國征聯大賽二等獎.聯文為:“須蓬島月來,聽滿閣風吟,一灣魚躍;待海天日出,望七橋鎖浪,石嶺噴霞。”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旭宇書寫。
海洋動物故事園
園在同輝亭西側,為遊客觀海休閒平台,塑有海洋動物故事《魚為什麼沒有腳》、《章魚擒烏鴉》、《海鷗與鯊魚》石雕。洞頭海洋動物故事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凸現洞頭海洋文化特色。
品茗閣
閣在海洋動物故事園西側,為雙層木結構樓閣,專為觀海品茗而設。閣聯有二,一為“客來勝地爐當煮;君去陽關茶不涼”,是中國楹聯學會原副會長、曾獲對聯撰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王慶新先生撰擬並書寫。另一為“七碗風生銜雪浪;一壺春滿醉煙樓”,中國楹聯學會秘書長葉子彤先生撰,湖北文聯副主席熊召政先生書寫。
煙墩攬勝
望海樓所在的煙墩山,在陸島連橋建成之前,是洞頭本島的制高點,海拔227米;連橋後,洞頭本島擴大,讓位給位處霓嶼島的霓岙山了,它的海拔331.6米哩!在煙墩山頂放眼四望,洞頭列島盡收眼底。在這裡,清晨可觀旭日噴薄,傍晚能賞晚霞染海,確是天繪一幅畫圖,美不勝收。
龍潭平湖】煙墩山頂西南側,原來有一道山溝,長年水流不斷,日子久了積成一潭,潭深莫測,潭水常年不乾。人們說,為什麼大旱之年島上到處缺水,唯獨這潭裡還有水呢?是因為潭中有龍,於是稱它為“龍潭”。1985年在這裡建了一個大水庫,積雨面積1.15平方公里,總庫容52.75萬立方米,形成了“高峽平湖”景觀,故又被稱為“龍潭平湖”。庫壩彎形,猶如一張拉滿之弓,鎖住蛟龍。從山頂俯看龍潭平湖,環山秀翠,湖光瀲灩,庫壩巍峨,蔚為壯觀。
腳桶石】在“龍潭平湖”附近山頭,有一塊巨石,約有10米見方,略呈圓柱型,像個桶,被人稱為“腳桶石”。據說是神仙舀龍潭坑的水洗腳後留下的腳桶化成的。
【九畝丘新石器遺址】位於“龍潭平湖”東南面的風門村九畝丘地方,1987年4月,在這裡發現宋代冶煉遺址及唐、宋土墓葬,內有大量陶范遺存。此後,繼續發掘,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石錛和商周時期的印紋陶片等。九畝丘遺址出土的文物證明了早在3000多年前,洞頭列島就有人類活動,我們的祖先已在此漁獵、生活。該遺址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為縣級文保單位。

交通信息

自駕路線:
1.上海出發:市區——滬杭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高速——寧波繞城高速——甬台溫高速——龍灣出口下——靈霓大堤——到達景區
2.杭州出發:杭州繞城東線——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甬台溫高速——龍灣出口下——靈霓大堤——到達景區
3.寧波出發:城市連線線——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龍灣出口下——靈霓大堤——到達景區
4.從金華出發:杭金線—— 金華—蘭溪線 —— 杭金衢高速公路 ——金華東樞紐出入口走金麗溫高速公路——南白象出入口轉走甬台溫高速公路——龍灣出口下——靈霓大堤——到達景區
5.從福州出發:市區——羅長高速公路——羅寧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龍灣出口下——靈霓大堤——到達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