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6年,即周敬王四十四年,周元王元年,戰國歷史的開端,中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春秋時期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間,這個階段的歷史大體與孔子所修訂的《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相當,所以歷史上稱為春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476年
  • 時期:春秋
  • 歸類:時間
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

春秋時期

春秋和隨後的戰國合稱為“東周”。春秋是中國動盪不安,舊的制度和傳統行將瓦解、新制度正在孕育的歷史時期,“禮崩樂壞”。西周確立的宗法制、分封制及其傳統文化形態逐漸衰落了。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不再聽從周王的命令,為了各自的利益明爭暗鬥,混戰不止。有實力的諸侯國就打著維護周王尊嚴的旗號,聯合其他國家攻打敢於對抗周王的諸侯國,或者以“尊王”為名,攻打不利於自己的國家。於是,在激烈地競爭中,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他們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春秋晚期,從社會結構到政治體制等方面都在發生變化,文化教育也不會例外。原來各種專業知識多由少數祝史等人員世代傳習,而這種“學在官府”的情況已不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社會要求在官學外還應有私學,以培養、造就更多的學者和官吏人才。孔子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現於當時的。他頌揚周文王和周公,但也受到春秋時管仲子產的影響。他把歷史上的思想材料,加以提煉,創建了儒家學派。

奴隸制社會

中國奴隸社會:是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較發達,青銅冶煉和鑄造有很高水平。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紂王統治時,周武王興兵伐紂,商亡。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制井田制。周厲王統治時,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跑,政權由周、召二公執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滅亡。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隸制走向崩潰。春秋時期,在文化上出現了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