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大隊原系國民黨第三集團軍五十五軍二十九師的一個團,經我黨教育改編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大隊
- 大隊長:吳可寄
- 副大隊長:吳可寄、董興任
- 政委:江洪
- 參謀長:趙恆
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大隊原系國民黨第三集團軍五十五軍二十九師的一個團,經我黨教育改編而成。
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大隊原系國民黨第三集團軍五十五軍二十九師的一個團,經我黨教育改編而成。...
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支隊,一一五師東進山東時,三四三旅補充團與晉西三個游擊大隊合編為一一五師獨立支隊,陳士榘任支隊長,林楓兼政治委員。1940年5月,陳士榘率...
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五支隊,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魯北和魯西抗戰的人民武裝。1938年春,由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第二營擴編而成,曾國華任支隊...
1939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到達魯南後,將活動在運河兩岸的孫伯龍、邵劍秋、胡大勛、孫斌全等幾支地方武裝組織起來,實行統一領導,於1940年1月1日在周營鎮(今山東...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七十四師等部編成,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10月改任師政治委員),...
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旅,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魯西抗戰的人民武裝。1939年3月初,一一五師東進抗日到達鄆城地區。樊壩戰鬥後,主力繼續進軍泰西,六八六團...
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山東,自1938年下半年起,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全部及三四四旅一部,分批進入山東。是年7月,由三四三旅六八五團二營擴編之第五支隊增援冀魯邊區;...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由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第 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委任狀 ...
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隊第四支隊一營與山東縱隊第八支隊特務大隊組建成山東縱隊特...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入魯後與山東縱隊並肩作戰,逐步鞏固和擴大了山東的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第三四三旅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之一。成立於1937年8月,旅長陳光。由原紅一軍團第一、二、四師在陝西三原改編。...
濱海軍區六團,其前身最早是1928年7月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後成立的紅五軍。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團,1937年9月奉命開赴抗日前線,...
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部隊之一。...... 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部隊之一。 1939年7月,留在運西的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團第三營擴編的一個團及師直兩個連擴編的游擊支...
1939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到達魯南後,將活動在運河兩岸的孫伯龍、邵劍秋、胡大勛、孫斌全等幾支地方武裝組織起來,實行統一領導,於1940年1月1日在周營鎮(今山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八路軍主力相繼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為了保衛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炮兵營、輜重營,...
《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紀實:抗日戰爭卷》是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由魏碧海編著。...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6軍團和紅軍第32軍、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在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
八路軍政治部,以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 [5] 第一軍團、十五軍團及七十四師合編為陸軍第一一五師,以林彪為該師師長,聶榮臻為副師長;二方面軍二十七軍...
1937年9月我八路軍一一五師以五台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創立了 1944年晉察冀根據地區劃圖 北嶽根據地;1938年1月正式建立了晉察冀邊區抗日民主政權。與此同時...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排長,蘇魯豫支隊第三大隊連長、副營長,新四軍第三師七旅二十團營長,第八旅二十二團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營政治教導員,冀魯豫游擊第三大隊大隊長,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三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熱河軍區第三十九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