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是宋代文學家葉夢得的詞作。上片懷古,描寫八公山地形,追述淝水之戰。“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勾畫出了謝氏子弟少年英武的形象以及東晉軍隊的威武雄姿。“沸浪駭奔鯨”形容前秦軍轟然崩潰,如洪匯鯨奔。下片由古思今.用筆曲折深妙,逸出常境。八公山下,斷崖荒草,雲濤吞吐,歷史上的英豪一去不返,再也無處尋覓了,既表達了對英雄的仰慕,又婉轉地表示了對主和派的不滿。接著又正話反說,以否定謝氏叔侄、否定自己,來訴說心中強烈的憤懣之情。結拍三句,以謝安自況,寫出詞人空懷抱負,卻受到猜忌,不為重用的痛苦境遇。全詞表達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慷慨蒼涼,聲情激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石林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葉夢得
  • 詞牌名:八聲甘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八聲甘州·壽陽樓1八公山
故都2迷岸草,望長淮3、依然繞孤城4。想烏衣5年少6,芝蘭秀髮7,戈戟雲橫8。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10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11,遙擁崢嶸12。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13、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14遺情15?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1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壽陽樓:指壽春(今安徽壽縣)的城樓,東晉改名壽陽。八公山在壽縣北,淝水經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謝安、謝玄以八萬精兵大敗苻堅八十萬眾於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寫此詞時,汴京已殘破,所以用“故”。
3、長淮:淮河。當時宋、金以淮河為界。
4、孤城:指壽陽城。
5、烏衣:烏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東南,是晉代王、謝等名門貴族之地。
6、年少:指謝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戰中表現出色的年輕將領。
7、芝蘭秀髮:源於《世說新語》中謝玄的話:“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比喻年輕有為的子弟。
8、戈戟雲橫:一語雙關,明喻晉軍的武器像陣雲一樣橫列開去,暗用《世說新語》中”見鐘士季(會)如觀武庫,但睹戈戟”的典故,讚譽謝安等足智多謀,滿腹韜略。
9、奔鯨:奔逃的鯨魚,這裡形容苻堅兵潰如鯨鯢之竄逃。
10、轉盼:轉眼之間。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晉書·苻堅載記》:“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12、崢嶸:形容山勢險峻。
13、勞生:碌碌的人生。
14、愴:傷感。
15、遺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賦》:“遺情想像。”李善註:“思舊故而想像。”
16、東山老:指謝安,他曾隱居東山。
17、恆箏:桓伊善彈箏。曾撫箏而歌《怨歌》,以諷諫晉孝武帝猜忌謝安,不予重用。謝安聽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見《晉書·桓伊傳》。

白話譯文

淮河環繞著楚都壽春孤城,野草叢生,河岸迷濛。當年南朝謝家子弟,意氣風發,統領數萬精兵。以逸待勞痛擊前秦軍,苻堅百萬雄師如受驚的巨鯨,在淝水中潰奔。轉眼間,建立起大功。
時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當年,簇擁著險峻的巒峰。而今山頭雲濤聚又散,昔日的豪傑杳無跡蹤。勞累終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弔古傷今何必太多情。嘆惜謝安晚年,遭疏遠,不受重用。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紹興三年(1133)前後,是葉夢得登壽陽(今安微省壽縣)城樓及八公山而作。八公山,又名北山,在壽陽西北四里。相傳漢淮南王劉安曾同八公(八個門客)在此山煉丹,因以為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的淝水大戰,就發生在壽陽和八公山一帶。當時,前秦苻堅大舉攻晉,屢遭挫敗,一次登壽陽城陳望晉兵,見部陣嚴整,犒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憮然有懼色。隧後淝水決戰,東晉將領謝石、謝玄、謝琰等趁秦兵移陣之機,渡水進擊,大破秦軍。這次戰爭鞏固了東晉邊防,奠定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葉夢得在壽陽八公山登高望遠,想到這一段歷史往事,遂發思古之幽情,緬懷謝安等的英雄業績,自傷年暮歲晚,功業無成,寫下了這篇詞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寫登山所見。詞人眼中,有環繞“孤城”的“長淮”逝水,以及岸邊的迷離衰草。“故都”與“依然”,表現出一種時空變換的滄桑感。“迷”與“孤”二字,則渲染了一種迷濛、蒼茫的歷史厚重感,營造出懷古的感情基調。
“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用一個“想”字,引出對歷史往事的回憶。當時謝安推薦自己的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率軍出戰,因謝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門聚居的烏衣巷,而稱謝家子弟為“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是作者讚揚他們少年有作為。“戈戟雲橫”表面寫東晉軍隊武器齊整,兵容肅穆,實則暗指少年將領們帶兵的魄力和謀略。
“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坐看”一詞,頗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氣概。當時,前秦皇帝因擁兵百萬,曾說過“以吾之眾旅,投鞭子江,足斷其流”的話,態度驕狂。因此詞人此處稱之為“驕兵”。“沸浪駭奔鯨”描寫苻堅的軍隊倉惶逃竄的景象,十分形象。
“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轉盼”和“一顧”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謝石、謝玄的才能和他們少年豪傑的風采,同時也表現出勝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載”接續“功成”,“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這些千年之後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詞人昭示往日的“崢嶸”,但是“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傑卻無處可尋了。感慨中隱約可見詞人對當朝無人的失望。
葉夢得是南宋朝廷中堅決的主戰派,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卻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擠而離京,心中滿是憤慨,面對淝水之戰的戰場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驅逐異族侵犯的戰爭,自然生出今昔對比之意。
“信勞生、空成今古”,謝氏子弟勞碌一生,他們建立的功業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殞,如今只空餘“孤城”、“長淮”、“八公山”,向人話說當年。一切終將成空,所以詞人“笑我來、何事愴遺情”,以自嘲的口氣笑自己太過執著糾結。
“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一句,暗含謝安晚年的一段歷史典故。謝安年老時被晉孝武帝疏遠,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時,當時的名士桓伊為他們彈箏助興,歌曹植怨歌行》日:“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聲節悲慨,俯仰可觀。孝武帝聽完後,面有愧色。
同樣是忠信見疑,詞人拿謝安和自己進行對比,突出了自身處境的悲慘,謝安雖被猜疑,但尚能與孝武帝一同飲酒,且有桓伊為他仗義執言;而自己卻只能暮年“獨聽桓箏”。下闋從“崢嶸”、“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歲晚”,詞情一再轉折,懷古嘆今的興味豐厚濃郁,深合詞人當時的複雜心情。

名家評論

《宋詞觀止》:煞拍,筆鋒陡轉,東山老與已身融而為一。東山老之聽桓箏已自難堪,而今日則是自己“獨聽”,更是幾多落寞,幾多惆悵。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居住烏程(今屬浙江)。宋哲宗趙煦紹聖四年(1097)進士,宋徽宗時官翰林學士。南渡後,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營留守,積極參加抗金的鬥爭。晚年居吳興卞山,以讀書吟詠自樂。其詞受蘇軾影響,特別是晚年的詞作,“能於簡淡時出雄傑”,間有感懷國事之作。也能詩。有《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避暑錄話》、《石林燕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