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過灞橋口占

《八月六日過灞橋口占》是近代詩人樊增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將陌塵、殘柳、秋月的顏色放在一起比較,黃色漸次加深,描繪了灞橋邊的典型景象。末句點出全篇主旨,滿眼昏黃的銷魂景象觸發了遊子的思鄉愁緒。這首詩突破了傳統的灞橋留別題材的表達方式,通過層層渲染,寓情於景,委婉曲折地傳達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摹寫逼真,頗為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八月六日過灞橋口占
  • 作者:樊增祥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樊山集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品別名:灞橋題壁、灞橋旅店題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八月六日過灞橋口占
殘柳黃於陌上塵,秋來長是翠眉顰。
一彎月更黃於柳,愁煞橋南系馬人。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灞橋: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橋橫灞水之上。自漢代開始,東出潼關、函谷關,必自灞陵始。灞水沿岸遍種柳樹,自漢及唐,在灞橋邊折柳贈別漸成風習,楊柳成為離別的象徵。《三輔黃圖》載:“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開元天寶遺事》又載:“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口占(zhàn):作詩文不起草稿,隨口而成。占,口述。
⑵殘柳:一作“柳色”。陌上塵:路面的塵土。因陝西位於黃土高原,塵土自是黃色,因此有“殘柳黃於陌上塵”之嘆。
⑶翠眉顰(pín):形容柳葉枯卷宛如女子皺眉。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眉,故稱。顰,皺眉。
⑷愁煞(shà):亦作“愁殺”(shā),使人極為憂愁。煞,表示程度深。系(xì)馬人:遊子自稱。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秋日柳葉漸黃,和塵土的顏色接近。枯葉萎縮,就像美人皺起的眉頭。
天上一彎殘月更比柳葉還要枯黃,真是要把月下的離人愁死啊。

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光緒十三年(1887),當時樊增祥在陝西任知縣。詩人頗負才名,中進士後,卻長期屈居下僚。遊宦關中,“易地者四,勞形案牘,掌箋幕府,身先群吏,並用五官”(《樊山詩集自序》),鬱郁不得志。詩人經過灞橋,信手在旅舍的牆壁上題了這首詩,稍改好作歡娛側艷之語的故習。後來譚嗣同偶然在牆上發現了這首詩並大為讚賞,該詩由是膾炙人口,傳誦一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的一、二句寫柳。古來送別詩中,幾乎都離不開寫柳。如王維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但樊詩一反王詩意境。首先點出柳是“殘柳”,柳已凋枯,比陌上的飛塵還要黃。灞橋兩岸,是東西延伸、不見盡頭的道路,車馬交馳,塵土飛揚。塵土之色與殘柳之色,已混為一體,無法分辨。一個“黃”字,已含無限淒婉之意。次句跌深一層,陌上秋柳離披的殘葉,恰像女子長顰的翠眉。“翠眉顰”三字,點出本意。這首不是傳統的灞橋傷別詩,而是懷人詩,見柳葉而想起閨中少婦的顰眉。樊增祥雖喜作艷體詩,但個人生活甚為檢點,對妻子的感情真摯深厚,所以這裡應當是思念妻子。以柳葉喻眉,亦前人常語,但是詩中與黃塵連說,更覺黯然銷魂。
第三句筆鋒一轉,轉而寫月,出人意表。“一彎月更黃於柳”,再增一景物,再設一喻。一彎新月,比柳色更黃。新月如眉,殘柳如眉,一個“月”字把思路拓向遠方——也許妻子也在倚樓望月。她的雙眉,也像這彎新月,像這秋柳一樣長顰不展。黃的路塵,黃的柳色,黃的月光,在關中這黃土地中,這些都是頗具特徵的景物。離家的遊子,在漫天遍地的黃的氛圍中,思歸愁緒油然而生——“愁煞橋南系馬人”。末句是寫人,橋南系馬,只是暫宿於客舍,試想入夜後孤眠的況味,就更難為懷了。這“系馬人”是久客思家的失意宦遊人,因而見到陌塵、殘柳、新月會感到“愁煞”。
這是一首悲秋之作,借而抒發詩人的悲愁哀怨。詩句情融於景,情景一體,“愁”字雖在末句出現,卻貫穿全篇,景色全為愁人眼中所見,都塗上一層哀愁淒婉之色。雖然題為“口占”,看似不經意寫成,但是情與景會,風韻獨絕。

名家點評

近代譚嗣同《論藝絕句六篇·其四》自註:新樂府工者,代不數篇,蓋取聲繁促而情易徑直,命意深曲而辭或嘽緩,二難莫並,何以稱世?……往見灞橋旅壁,塵封隱然,若有墨跡,拂拭諦辨,其辭曰:“柳色黃於陌上塵,秋來長是翠眉顰。一彎月更黃於柳,愁殺橋南系馬人。”讀竟狂喜,以謂所見新樂府,斯為第一,而末未署名,不知誰氏,至今恨恨。(《譚嗣同全集》)
近代陳衍《石遺室詩話續編》:“魂銷灞岸千條柳”,公灞橋題壁詩,為時傳誦。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錢仲聯《近百年詩壇點將錄》:樊山詩從隨園、甌北入,上及梅村,取徑不高。前後《彩雲曲》最負盛名,清亡以後所為如《賈郎曲》,則俗調矣。然少作灞橋旅壁絕句,為譚嗣同讚嘆為“所見新樂府斯為第一”者,不能不令人想張緒當年。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百代千家絕句詩》:塵色、柳色、月色,層層加碼,有遞進之妙。以柳葉明喻愁眉,而以新月暗喻愁眉,像閨中之怨。

作者簡介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號雲門,一號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緒進士,清末官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曾師事李慈銘。其詩詞駢文時傷浮艷。有《樊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