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

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

《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是一本關於西漢魏晉南北朝民歌的總集。這一階段的民歌前人已作過整理,但《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的收錄在規模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目前收錄最為全面的集子。除了全之外,《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在科學性上也超過了前此的所有著作,對有些作品的真偽、朝代的歸屬、文字校勘等方面,編輯都下了許多功夫。

基本介紹

  • 書名: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105111
  • 作者:王青 李敦慶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集》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民歌的初步整理。在時間上,其上限應該是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其下限,從北朝來說為公元581年北周滅亡,從南朝來說為公元589年隋滅陳。本次整理基本收納了這一段近800年歷史中產生的民歌。大體根據朝代分為兩漢、三國、兩晉、宋、齊、梁、陳、十六國、北朝9個部分。

圖書目錄

整理說明
兩漢民歌
雜歌謠辭
歌辭
平城歌
畫一歌
民為淮南厲王
天下為衛子夫
鄭白渠歌
雞鳴歌
潁川兒歌
牢石歌
上郡吏民
為馮氏兄弟歌
長安為尹賞歌
長安百姓為王氏五侯歌
閭里為樓護歌
匈奴歌
黃門倡歌
劉聖公賓客醉歌
漁陽民為張堪歌
臨淮吏人為朱暉歌
涼州民為樊曄歌
董少平歌
郭喬卿歌
蜀中為費貽歌
鮑司隸歌
通博南歌
蜀郡民為廉范歌
蒼梧人為陳臨歌(二首)
鄉人為秦護歌
魏郡輿人歌
范史雲歌
順陽吏民為劉陶歌
董逃歌
交阯兵民為賈琮歌
皇甫嵩
洛陽人為祝良歌
巴人歌陳紀山
汲縣長老為崔瑗歌
崔君歌
彭子陽歌
王世容歌
巴郡人為吳資歌(二首)
六縣吏人為爰珍歌
詠譙君黃詩
傷三貞詩
風巴郡太守詩
刺巴郡郡守詩
思治詩
謠辭
長沙人石虎謠
元帝時童謠
長安謠
成帝時燕燕童謠
成帝時歌謠
汝南鴻隙陂童謠
王莽末天水童謠
更始時南陽童謠
公孫述時蜀中童謠
會稽童謠(二首)
河內謠
順帝末京都童謠
蜀郡童謠
益都民為王忳謠
恆農童謠
桓帝初天下童謠
桓帝初城上烏童謠
桓帝時京都童謠
桓帝末京都童謠
茅田童謠
鄉人謠
二郡謠
太學中謠(五首)
京兆為李燮謠
靈帝末京都童謠
獻帝初京都童謠
獻帝初童謠
初平中長安謠
興平中吳中童謠
建安初荊州童謠
漢末江淮間洛中謠
京師為光祿茂才謠
閣君謠
東門奐謠
商子華謠
時人謠
擿洛謠
京師為唐約謠
蔣橫遘禍時童謠
時人為三茅君謠
箜篌謠
鼓吹曲辭
漢鐃歌十八曲
朱鷺
思悲翁
艾如張
上之回
翁離
戰城
南巫山高
上陵
將進酒
君馬黃
芳樹有所思
雉子班
聖人出
上邪
臨高台
遠如期
石留
相和歌辭
相和曲
箜篌引
江南
東光
薤露
蒿里
雞鳴
烏生
平陵東
陌上桑
吟嘆曲
王子喬
平調曲
長歌行
長歌行(二首)
君子行
猛虎行(飢不從猛虎食)
猛虎行(少年惶且怖)
猛虎行(稟氣有豐約)
清調曲
豫章行
董逃行(二首)
相逢行
長安有狹斜行
瑟調曲
善哉行
隴西行(二首)
折楊柳行
西門行(二曲)
東門行(二曲)
飲馬長城窟行
婦病行
孤兒行
雁門太守行
艷歌何嘗行(古詞)
艷歌何嘗行(雙白鵠)
艷歌何嘗行(何嘗快)
艷歌行
艷歌
上留田行(出是上獨西門)
上留田行(里中有啼兒)
古步出夏門行(三首)
古新成安樂宮
楚調曲
白頭吟(二曲)
怨詩行
大曲
滿歌行(二曲)
舞曲歌辭
淮南王篇
公莫舞
雜曲歌辭
婕蝶行
悲歌
前緩聲歌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並序)
古艷歌(孔雀東飛)
古艷歌(行行隨道)
古艷歌(煢煢白兔)
古艷歌(蘭草自生香)
古艷歌(秋霜白露下)
古艷歌(白鹽海東來)
古艷歌(居窮衣單薄)
枯魚過河泣
樂府
離歌
古歌(上金殿)
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
古咄喑歌
古胡無人行
視刀鑲歌
古樂府罩辭
古樂府詩(二首)
古樂府(六首)
古妍歌
樂府歌(二首)
漢書歌
古歌(四首)
有所思
古辯異博游
古樂府
古歌(二首)
益都為任文公謠
趙嘉歌

錫山古謠
古詩(五首)
古詩(二首)
古詩(二首)
古詩(二首)
古絕句(四首)
古五雜俎詩
古兩頭纖纖詩
古詩(十一首)
古遊仙詩
古八變歌
三國民歌
曹魏民歌
雜歌謠辭
歌辭
鄴人金鳳舊歌
軍中為夏侯淵歌
徐幹引古人歌
徐州為王祥歌
滎陽令歌
襄陽民為胡烈歌(二首)
京兆民為李莊歌
行者歌
太和中京師歌
謠辭
明帝時宮人謠
明帝景國中童謠
正始中時人謠
嘉平中謠
蔣濟為護軍時謠
蜀漢、東吳民歌雜歌謠辭
歌辭
時人為張飛玉追馬歌
白□歌
謠辭
時人為周瑜
孫亮初童謠
孫亮初白鼉鳴童謠
孫皓初童謠
建衡中壽春童謠
使者為妖祠詩
孫皓天紀中童謠
兩晉民歌
雜歌謠辭
歌辭
徐聖通歌
南土為杜預歌
軍中為杜預歌
陽平人為柬皙歌
三郡民為應詹歌
襄陽兒童為山簡歌
吳郡民為鄧攸歌
豫州耆老為祖逖歌
吏為郭頤劉聰歌
京師為張軌歌
時人為阮修歌
閭里為消腸酒歌
宣城民為陶汪歌
石頭民為庾亮歌(二首)
昇平中童歌
昇平末民歌
太和中百姓歌
鳳凰歌
荊州百姓歌
歷陽百姓歌
桓玄篡時小兒歌
司馬體之從者歌
淫豫歌(二首)
巴東三峽歌(三首)
武陵人歌
時人為郗超、王殉歌
時人為中興三明歌
綿州巴歌
謠辭
泰始中謠
泰始中童謠
蜀民為許遜謠
武帝太康後童謠(三首)
蜀人謠(二首)
惠帝即位時童謠
惠帝時謠
趙王倫為亂時謠
時人為趙王倫謠
永熙中溫縣狂人書
惠帝永熙中童謠
元康三年蜀中童謠(四首)
元康中童謠
元康中洛中童謠
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謠(二首)
惠帝大安中童謠
著布謠
洛下謠
惠帝時洛陽童謠
懷帝永嘉初童謠
永嘉中童謠
苟晞將破汲桑時謠
軍中為汲桑謠
王彭祖謠
北州為朱碩棗嵩謠
愍帝初童謠(二首)
建興中江南謠
時人為裴秀謠
王敦將滅時童謠
明帝太寧初童謠
冀州童謠
鹹康二年童謠
成帝末童謠
荊楚謠
吳中童謠
哀帝隆和初童謠
太和末童謠
沈麟士引童謠
京口民間謠
京口謠(二首)
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謠
荊州童謠
安帝元興初童謠(二首)
安帝元興中童謠
安帝義熙初童謠
安帝義熙初謠(二首)
晉世京師謠
義熙中童謠
三峽謠
清商曲辭
吳聲歌曲
子夜歌(四十二首)
子夜四時歌(七十五首)
春歌(二十首)
夏歌(二十首)
秋歌(十八首)
冬歌(十七首)
大子夜歌(二首)
子夜警歌(二首)
子夜變歌(三首)
上聲歌(八首)
歡聞歌
歡聞變歌(六首)
前溪歌(七首)
阿子歌(三首)
團扇郎(七首)
七日夜女郎歌(九首)
長史變歌(三首)
黃生曲(三首)
桃葉歌(四首)
長樂佳(八首)
歡好曲(三首)
懊儂歌(十四首)
神弦歌
宿阿曲
道君曲
聖郎曲
嬌女詩(二曲)
白石郎曲(二曲)
青溪小姑曲
湖就姑曲(二曲)
姑恩曲(二曲)
採蓮童曲(二曲)
明下童曲(二曲)
同生曲(二曲)
西曲歌
三洲歌(三曲)
採桑度(七曲)
江陵樂(四曲)
青陽度(三曲)
青驄白馬(八曲)
共戲樂(四曲)
安東平(五曲)
女兒子(二曲)
來羅(四曲)
那呵灘(六曲)
孟珠(十曲)
翳樂(三曲)
月節折楊柳歌(十三首)
夜黃
夜度娘
長松標
雙行纏(二曲)
黃督(二曲)
平西樂
尋陽樂
拔蒲(二曲)
作蠶絲(四曲)
黃鵠曲(四首)
舞曲歌辭
拂舞歌詩(三首)
白鳩篇
獨漉篇
濟濟篇
白綸舞歌詩(三首)
晉杯盤舞歌詩
晉世寧
俳歌
雜曲歌辭
西洲曲
長乾曲
休洗紅(二首)
邯鄲歌
雜詩
昊趨行
曲池歌
樂辭
……
南朝·宋民歌
南朝·齊民歌
南朝·梁民歌
南朝·陳民歌
十六國民歌
北朝民歌
附 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