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渡河村

兩渡河村,位於鳳崗鎮東北部,距鎮政府2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東北有石馬河。相鄰自然村有上圍村、排沙圍村、紅花園村、下圍村。始建於明朝,由於有兩支石馬河支流在村域匯集流出,故名為兩渡河村。曾用名兩渡河圩,別名“小石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渡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竹塘行政村
  • 地理位置:鳳崗鎮東北部
明朝至清初,屬東莞縣歸城鄉第六都;清中後期,屬戎廳。民國時期,屬鳳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塘廈區(第八區);1953年,屬第八區竹排鄉;1958年,屬塘廈人民公社竹塘生產大隊;1960年,屬鳳崗人民公社竹塘生產大隊;1983年,屬鳳崗區竹塘鄉;1987年,屬東莞市鳳崗鎮竹塘管理區;1999年,屬鳳崗鎮竹塘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張、卓、廖姓,以張姓為主。清順治初年,張氏先祖從廣東長樂(今五華)遷東莞鳳崗竹園頭村,清末民國初期遷此定居。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卓氏先祖從鳳崗鶴鳧堵村遷入。民國時期,廖氏先祖從廣東增城遷此定居。
2015年末,戶籍人口135人,其中男性59人,女性76人;80歲及以上5人,最年長者94歲(女)。外來暫住人口1000多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80多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0多人,主要分布在牙買加、南美洲、北美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鳳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番薯以及荔枝、龍眼等,飼養生豬。改革開放初期,村有糧油、榨糖、碾米等加工廠。1980年後,有外商,港商、台商陸續到該村投資設廠。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村有花崗岩礦石資源。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艾粄、炆豬肉、蒸鵝、釀豆腐。
縣道東深路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88年通電話,199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
村有潼吉樓碉樓,建於民國時期,後作倉庫使用,現為民居。
1926年,竹園頭村新建兩渡河大橋,俗稱舊橋。
1947年,村民在海外華僑支持下,重修被洪水沖毀的兩渡河大橋,俗稱新橋。
該村代表性人物為卓馬送(1902—1948),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1948年在鳳崗兩渡河收稅時被國民黨地方武裝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