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園村(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竹塘行政村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花園村,位於鳳崗鎮東北部,距鎮政府2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東北有石馬河。相鄰自然村有臥龍村、兩渡河村、上圍村。始建於清朝,因村建於河邊,叫河背村。後因村中有成片紅花,有人把它圍成園,故名紅花園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花園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
  • 地理位置:鳳崗鎮東北部
清朝,屬東莞縣戎廳。民國時期,屬鳳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塘廈區(第八區);1953年,屬第八區竹排鄉;1958年,屬塘廈人民公社竹塘生產大隊;1960年,屬鳳崗人民公社竹塘生產大隊;1983年,屬鳳崗區竹塘鄉;1987年,屬東莞市鳳崗鎮竹塘管理區;1999年,屬鳳崗鎮竹塘行政村。
世居村民以張姓為主,其先祖於清順治元年至順治五年(1644—1648年)從廣東長樂(今五華)遷東莞鳳崗竹園頭下圍村,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89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54人;最年長者7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89人。外來暫住人口1000多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0多人,主要分布在牙買加、南美洲、北美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鳳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番薯,飼養生豬。改革開放初期,村有糧油、榨糖、碾米等加工廠。從1980年開始,有外商,港商、台商陸續到紅花園村投資設廠。之後,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第三產業迅速發展。2015年,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艾粄、炆豬肉、蒸鵝、釀豆腐。
縣道鳳清公路、鄉道中坳路從村旁經過。1965年通電,1984年通自來水,1988年通電話,199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
村有碉樓2座,分別為承恩樓和公眾樓,均建於民國時期,為市級不可移動文物。公眾樓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承恩樓占地面積50平方米。
村中有分別於2005年、2012年編修的《竹園頭張氏族譜》《張氏大業宗譜》,主編張馬通,副主編張玉林。有民國時期制訂的《業盛堂鄉規民約》。
村裡有舞麒麟、祭祖等活動。
舞麒麟,每年年底舉行開光儀式,隨後進行表演,由一人舞動麒麟頭部,一人牽動麒麟尾,隨著鑼鼓樂隊奏出輕、重、緩、急節奏,表現麒麟的喜怒哀樂情緒。
村民一般在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到德金張公祠祭拜。
1923年,創辦大業學校,地址在紅花園村。
1987年8月,竹塘鄉開辦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竹塘紅花園森泰電子廠,全廠有員工8000多人。
1991年秋,鳳崗到清溪公路全面改道,由原來從紅花園村和臥龍村經過,改建成從下圍村和浸校塘村經過。
1995年10月,紅花園村新建辦公大樓落成,建築面積220平方米,占地面積200平方米。
該村代表性人物為張貴和(1939—),中學語文教師,先後多次出席全國性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和國際性華文教育研討會。1987年獲廣東省教育廳頒發的教育改革成果一等獎。1989年被聘為九年義務教育“沿海版”語文教材編委,後又參加馬來西亞《華文》教材的編寫。1995年應馬來西亞華人獨立中學董事聯合會的邀請赴馬來西亞講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