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茗鎮位於大新縣城北面,東鄰五山鄉,南靠桃城鎮,西連那嶺鄉,北接天等縣小山鄉。213省道南北貫穿而過,是大新縣到天等縣的重要通道,交通便利。鎮政府駐全茗街,距縣城8公里。轄全茗社區居委會和靈熬、配偶、政教、頓周、上湖、上馬、喬苗7個村委會,117個村民小組,108個自然屯。2015年末總戶數7476戶,總人口28171人,其中城鎮人口5118人,鄉村人口23053人。2015年行政區域總面積187平方千米。耕地總面積4169.97公頃(含農場5.73公頃、上湖林場55.03公頃),其中水田1652.22公頃(含上湖林場15.55公頃),旱地2517.75公頃(含農場5.73公頃、上湖林場39.48公頃)。林地面積11635.8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全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大新縣
- 政府駐地:全茗街
- 電話區號:0771
- 郵政區碼:532300
- 面積:187平方公里
- 人口:28171人(截至2015年末)
- 方言: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崇左站
- 車牌代碼:桂F
鎮情概況,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政治,村換屆選舉,鎮黨校培訓,黨員教育管理,經濟,養殖業生產,甘蔗劍麻生產,辣椒加工業,招商引資,社會事業,新村建設,林權改革,抗洪救災,民政救濟,綜治平安工作,惠農措施,榮譽,項目建設,
鎮情概況
全茗鎮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237.6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50.27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85.27公頃。糧食總產量6977噸。甘蔗種植面積295.8公頃,入廠原料蔗7915噸。水果總產量1952噸。肉類產量1558噸。水產品產量272噸。農業總產值3194.30萬元。新建沼氣池358座。盛產果蔗、八角、指天椒。礦產資源有鋅、鐵、水晶礦等。主要旅遊景點有喬苗平湖等。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7萬元,一般預算支出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38元。年內,全茗鎮獲大新縣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二等獎、三個文明建設目標管理三等獎。
建制沿革
全茗,唐至清光緒年間是“兩茗”(全茗、茗盈)土司領地,民國前屬龍茗縣管,後併入天等縣。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3月由天等縣劃入大新縣為全茗區,1958年為全茗鄉,同年秋併入火箭人民公社仍稱鄉,1959年稱全茗公社,1962年又稱全茗區公所,1968年復稱全茗公社,1984年稱全茗鄉,1987年改稱全茗鎮。
行政區劃
全茗鎮轄全茗社區居委會和靈熬、配偶、政教、頓周、上湖、上馬、喬苗7個村委會,117個村民小組,108個自然屯。行政區域總面積187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2015年全鎮耕地總面積4169.97公頃(含農場5.73公頃、上湖林場55.03公頃),其中水田1652.22公頃(含上湖林場15.55公頃),旱地2517.75公頃(含農場5.73公頃、上湖林場39.48公頃)。林地面積11635.8公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有鋅、鐵、水晶礦、頁岩土、方解石等。
人口
2004年,全鎮總人口26129人,其中農業2539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57‰。
2007年,全鎮有7096戶,27523人,其中農業人口2577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71‰。
2008年,全鎮有7565戶,27484人,其中農業人口2578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6‰。
2009年,全鎮總人口2771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92‰。
2013年,全鎮總戶數7500戶,總人口27864人。
2014年,全鎮總戶數7486戶,總人口28009人。
2015年末總戶數7476戶,總人口28171人,其中城鎮人口5118人,鄉村人口23053人。
勞務輸出
2004年,全茗鎮黨委、政府著眼於拓寬就業渠道,建立鎮、村、屯三級勞務輸出工作網路,認真抓好勞務輸出工作,還成功舉辦崇左市勞動保障工作全茗點現場觀摩會。通過勞動服務中介部門與用工單位的聯繫,全年全鎮共組織外出務工3986人,全鎮累計在外務工5517人,外出務工年收入約3310萬元,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政治
村換屆選舉
2008年,全茗鎮把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當作年度中心工作抓緊抓好。於3月中旬啟動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實施。全鎮選民20564人,有20255人參加投票選舉,選民參選率98.85%。選出新一屆村(居)民代表397名,村民小組長120名。7月18日、19日,共選出村(居)委會主任8名,副主任15名,委員8名。7月24日、25日,共選出村(社區)黨(總)支部書記8名,副支書8名,委員24名,全部實現主任、支部書記“一肩挑”。截止7月25日,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此次換屆選舉,全鎮村(居)委會實行村(居)民直選,村(社區)黨組織推行“公推直選”和無候選人直接選舉,其中上馬村黨支部是無候選人直接選舉試點村。
鎮黨校培訓
2008年,全茗鎮以鎮黨校為主陣地,開設多種載體的培訓工程。一是以黨中央“四個長效機制”為契機,深入實施“八桂先鋒行”農村黨員大培訓和深化鎮黨校機制改革,加強黨員幹部及廣大農民民眾的理論知識和科技水平培訓。二是對新選舉產生的村“兩委”幹部進行集中培訓。開展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明確工作職責、工作紀律及工作目標;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自身致富能力。共舉辦培訓班8期,全鎮44個村“兩委”班子成員,120個村民正副組長、村民代表共360多人參加培訓。三是開展“農家課堂”按需點題培訓。共舉辦各類“選單式”培訓班23期,培訓農民630多人次。四是以黨員產業示範基地為平台開展現場實踐培訓。組織黨員參觀基地,在培訓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黨員學習的實效性。五是以“簡訊黨課”為教育平台,精心編制理論性、操作性、實用性強,科技含量高,易於掌握的科技理論知識簡訊5300多條向廣大黨員民眾傳送。年內鎮黨校舉辦各種培訓班33期,培訓黨員民眾2800多人次,發放科技資料5000份;派出各種培訓服務隊9支,專家、技術員60多人次。
黨員教育管理
2008年,全茗鎮黨委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一是發展新黨員。全年發展新黨員18名,其中女黨員5名,致富能手12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2名。二是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全鎮共有黨員外出26名。鎮黨委建立外出前教育、專人聯繫、定期匯報等制度,保持與流動黨員經常性聯繫。並利用流動黨員回鄉過年便於集中的實際,舉辦培訓班,確保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三是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選擇政治素質好、作風紮實、致富能力強的人才進行培養。建立培養人才台賬,儲備人才資源。四是開通遠程教育網路。利用寬頻網際網路,在各村黨員活動室設立接收終端站點,通過網際網路和電視機,點播收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專用頻道。年內,全鎮各站點共集中培訓黨員民眾42期,培訓人員1630多人次。
經濟
全茗鎮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黃豆等,盛產果蔗、八角、指天椒等。
2007年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86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57公頃,糧食總產量9537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966公頃。其中甘蔗種植面積670.27公頃,入廠原料蔗3.73萬噸。新建沼氣池839座,累計4493座,入戶率77.84%。水果總產量3575噸。肉類產量1852噸,水產品產量360噸。2007年全鎮財政收入45.15萬元,農林漁牧業總產值8352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2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80元。
2008年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23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73.13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25公頃。糧食總產量7184噸。甘蔗種植面積832.67公頃,2008/2009年榨季入廠原料蔗2.56萬噸。新建沼氣池360座,累計4853座,入戶率84.1%。水果總產量3553噸。肉類產量1640噸,水產品產量251噸。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3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940.2萬元。全鎮財政收入65.21萬元。農林漁牧業總產值11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9229萬元。
2009年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413.4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76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93.2公頃;糧食總產量7886噸,水果總產量3763噸,肉類產量1811噸,水產品產量278噸。
2011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45萬元,同比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2.42億元,同比增長201.36%;農民人均純收入4553元,同比增長11%。
2013年全鎮耕地總面積4111.83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637.51公頃,旱地面積2474.32公頃。有林面積4637.7公頃,其中速生桉面積333.33公頃。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403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38公頃,糧食總產量9221噸。甘蔗種植面積1194公頃,2013/2014年榨季入廠原料蔗9.10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866.66公頃,總產量5670噸。水果種植面積184.4公頃,總產量5515噸。肉類產量1852噸。水產品產量352噸。固定資產投資2.12億元。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73元。
2014年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458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2135公頃,總產量10853噸;甘蔗種植1295.33公頃,2014/2015年榨季入廠原料蔗8.09萬噸;蔬菜種植250公頃,總產量9580噸。水果總產量580噸。肉類產量1869噸。水產品產量370噸。固定資產投資2.45億元。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226元。
2015年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4143.07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2103.33公頃,總產量9107噸;甘蔗種植1032.67公頃,2015/2016年榨季入廠原料蔗5.9萬噸;蔬菜種植419.73公頃,總產量6867噸。水果總產量6931噸。肉類產量1823噸。水產品產量39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136元。
養殖業生產
2008年,全茗鎮大力發展甘蔗生產,以甘蔗生產帶動全鎮農村經濟發展。年初,通過考察論證,在上馬村新巴屯建立“蔗—牛—菇”循環經濟試點,總投資20多萬元。利用蔗葉養牛,牛糞種菇,形成循環經濟鏈。牛品改養殖小區年初存欄23頭,年底發展到58頭,蘑菇種植1450瓶,面積0.35公頃。該項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8元。上馬村新巴屯農戶馮忠進、趙立天建起養豬場。馮忠進戶存欄600多頭,年出欄肉豬1500多頭;趙立天戶存欄300多頭,年出欄肉豬1000多頭。由此帶動新巴屯民眾規模養殖的積極性,年內全屯共出欄生豬4600多頭。以點帶面,周邊村屯也建立起養殖點。全鎮年出欄肉豬16497頭,肉牛596頭,肉羊668隻,家禽24.25萬隻,魚類產量351噸。
甘蔗劍麻生產
全茗果蔗歷來以皮薄、肉脆、汁甜著稱,果蔗種植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努力把全茗果蔗這特色產業做強做大,加大對全茗果蔗的宣傳力度,擴大品牌知名度。同時,對蔗農從技術、資金、物資上給予大力支持,為蔗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實現了果蔗產銷兩旺,眾多區內外客商紛紛上門訂貨,產銷量逐年飈升,產品暢銷區內外。2004年,全茗鎮果蔗種植面積達43.33公頃,全年果蔗產銷量達5200噸,平均每噸售價350元,種植果蔗農戶人均純收入達2186元。
2007年,全茗鎮大力發展甘蔗、劍麻生產。為民眾辦理機耕補貼61.33公頃,蔗種補貼670噸,貼息貸款30萬元,全鎮共擴種甘蔗200.4公頃,占縣下達任務的100.02%,2007?2008榨季入廠原料蔗達3.73萬噸,比上個榨季增加1.91萬噸,增長105.64%。劍麻生產。全年全鎮種植劍麻面積85.33公頃,主要分布在配偶、上湖、喬苗、上馬村。
辣椒加工業
全茗社區的辣椒加工業逐步形成規模,帶動了社區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收入。2004年6月至11月,社區很多收購大戶都大量收購生辣椒進行加工,再將加工後辣椒銷往廣東、湖南、四川等地,使全茗社區逐步成為辣椒集散地。全年全茗社區乾椒銷售量800噸,社區民眾增加收入60萬元。
招商引資
2007年,全茗鎮引進大新龍令發電有限公司投資168萬元在上馬村建設百龍水電站,裝機容量500千瓦,3月竣工發電。年發電量81.67萬千瓦時,產值19.6萬元。年內,引進重慶外商投資350萬元,建成全茗社區紅磚廠,8月投產,年產量15萬塊優質紅磚,產值5.25萬元。
2009年全年引進3家頁岩紅磚廠,投資、擴建資金1500多萬元,日產優質頁岩紅磚10萬塊,提供就業崗位200個,年上繳利稅30萬元。
社會事業
新村建設
2007年,全茗社區那弄屯共投資11萬元建設新村,完成屯內幹道硬化85%,安裝路燈10盞,閉路電視實現“村村通”,沼氣池入戶率86%,屯內建設1個標準籃球場,村容整潔,村內環境清潔衛生,沒有禽畜亂放和垃圾亂堆現象。
林權改革
2009年全茗鎮林業用地面積11380.6公頃,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821.57公頃,經濟林面積3254.7公頃。全鎮大力推進林改工作,完成填證面積5008.9公頃,占發證任務的102.5%。
抗洪救災
2008年9月25日晚至26日,全茗鎮受14號強颱風“黑格比”影響,連降大暴雨,造成受災農作物660.53公頃,魚塘18張;民房236戶進水,倒塌18間,轉移安置1161人;全茗糧所儲備糧倉地處低洼,水位已達0.6米,儲備糧25萬公斤隨時有被浸泡的危險;配偶村新偶、派屯、谷山3個水庫出現險情,谷山水庫水位迅速上漲,蓄水量20萬立方米,超過警戒水位,
洪水漫過壩頂,大壩出現3道長30米、寬0.2米的裂縫,直接威脅到配偶村谷山、逐輕、弄稔、內孔4個屯1500多名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鎮黨委政府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預案,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和應急分隊,發動全鎮民眾積極投入防範工作,實行主要領導24小時值班制,對重點地段、地質災害危險區域24小時嚴防死守。26日凌晨3時,3個水庫出現險情後,20多名鎮幹部分赴水庫開展抗洪救災,迅速動員民眾轉移到安全地帶,拉起警戒線;進行水庫泄洪、加高壩頂、用塑膠布蓋壩、防止雨水滲入壩體、對裂縫進行除險加固,至10月6日完成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洪水退後,鎮黨委政府組織幹部深入村屯對進水民房進行消毒工作,組織民眾對受災農作物進行護理,爭取把洪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民政救濟
2008年,全茗鎮共發放救濟糧2964人,44460公斤。給五保戶、特困戶等生活困難民眾發放棉被415床,蚊帳70床,衛生衣400套,衣服340套,太空衣260件,鞋子247雙,救濟糧1.8萬公斤。48間水毀民房重建如期竣工。
綜治平安工作
2008年,全茗鎮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各村(居)委會、鎮直機關成立相應領導機構,落實領導掛點包村包屯,形成鎮、村、屯三級聯動。簽訂社會綜治、建設平安責任狀;建立健全調解會、治保會、治安聯防分隊、社會維穩信息聯絡員隊伍;把綜治建安工作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實到每個基層組織、基層單位和具體人。層層召開黨員骨幹專題會議,營造濃厚工作氛圍。加強隊伍建設,發揮村委作為人民調解的主力軍作用,落實綜治建安專乾和社會維穩信息督查員,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工作局面。突出重點,開展矛盾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年內,全鎮發生治安案件8起,查處8起,查處率100%;發生刑事案件10起,破獲8起,破案率80%;發生民間糾紛34起,比上年下降3%,全部調處,調處率100%;沒有發生“三大糾紛”案件。全鎮實現“五無”(無毒、無賭、無重大案件、無邪教組織、無法輪功)目標,社會健康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獲大新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二等獎。12月26日,通過崇左市檢查驗收,被評為崇左市綜治建安工作先進單位。
惠農措施
2009年,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鎮參合農民22392人,參合率94.79%,實存參合費44.78萬元,全年門診和住院報銷共5037人次,報銷金額187.11萬元;實施保障醫療救助制度,補助低保和五保對象每人參合費20元,救助獨生子女戶及政策內雙女戶82戶、特困戶1144戶、五保戶240名、殘疾人283名,按時足額發放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傷殘軍人生活保障金77.92萬元、救濟糧43.9噸;落實家電、汽車下鄉補貼政策,補貼金額39.33萬元;發放農資綜合補貼107.81萬元,水稻良種補貼7.25萬元,農機補貼2.12萬元;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舉辦各類培訓16班(期),受訓752人次,發放農民工返鄉優惠證745本;補貼46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6戶;為政教、配偶、上湖3個村的15個屯發放直播衛星設備389套;聯繫縣電影公司到全鎮8個村巡迴播放電影10場,每場觀眾2000多人;建立全茗社區、頓周村兩個農家書屋,藏書500多冊;完成全茗社區路口至巴孟屯、頓周村路口至古光屯道路建設;完成那康、周旺人飲工程和弄屯提水工程及進屯水井、機房建設;完成義乾水庫維修加固、排洪道建設及進屯等5條渠道和新旺等山塘維修。
榮譽
2007年,全茗鎮獲大新縣“三個文明”建設目標管理綜合達標獎、財源建設三等獎。
2008年,全茗鎮獲大新縣鄉(鎮)目標管理(績效)工作綜合三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二等獎。
2009年,全茗鎮獲全縣鄉鎮目標管理(績效)工作綜合二等獎等。
近年來先後榮獲崇左市和諧鄉鎮、崇左市文明鄉鎮、大新縣2010年43.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大新縣2010年度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先進鎮三等獎、計畫生育“兩無一提高”活動先進單位以及2011年度全縣目標管理績效考評綜合獎二等獎和人口計畫生育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民生工作分別獲單項獎二等獎等榮譽稱號。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個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和諧幸福新全茗正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項目建設
2004年,全茗鎮爭取到上級有關部門扶持資金83.60萬元,建成計生綜合樓、農貿市場、籃球場、“英傑橋”(重建)、鎮政府辦公樓裝修等基礎設施項目;引進縣中軍潭水電站投資168萬元在上馬村建設百龍水電站,裝機容量2×100千瓦;引進玉林市個體老闆投資168萬元在頓周村弄輕屯建設興禹水電站,裝機容量2×125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