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1999年5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5月
- 頁數:546 頁
- 定價:2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5150901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1999年5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1999年5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內容簡介 《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實感:它是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由於陶醉於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深深的精...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是美國歷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創作的歷史著作,首次出版於1970年,分為上下兩冊,共有7個版本。該書內容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70年代多極世界相對峙時期,上下數十萬年,一氣呵成。該書材料新,範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
《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冊第7版新校本)》是2020年1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譯者是吳象嬰、梁赤民。內容簡介 《全球通史》首開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的先河。《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冊 第7版新校本)》分八個部分,四十四個章節,...
《全球通史(第7版)(英文影印版)》是2004年7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諾斯。內容簡介 《全球通史(上下)》本書初版問世以來,讚譽如潮,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可謂經典之中的經典。後經作者多次修訂增補,現已更新至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華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時新的研究成果,使這部名著...
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對認識古代歷史有重要影響。《古代社會》是恩格斯寫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基礎,將原書翻譯出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摩爾根以及整個原始社會史的基本理論框架。《全球通史》注重遊牧世界的作用以及古代不同文明...
6. 張芝聯、劉學榮主編:《世界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7. [美]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兩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8. [美]戴維•S.蘭德斯:《國富國窮》,新華出版社,2001年。9. [英]H.G.韋爾斯:《世界史綱》(上、下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0. [...
世界歷史作為一場運動或是一個研究領域的興起,人們會異口同聲的把它歸功於威廉·麥克尼爾。———凱文·雷利(Kevin Reilly,著名歷史學家、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內容介紹 一、麥克尼爾《世界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諾德·湯因比、斯塔...
21世紀的新經典:當代全球史領軍者傑里·本特利執筆,全球史數十年發展集大成之作 真正的全球視野:立足文明間的交流網路,徹底顛覆陳舊史觀 溝通歷史與現實:體例新穎,最大限度激發讀者思考 在數十年的發展後,有賴於《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動,“全球通史”不僅突破了以國家為單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越了...
重點突出,主題鮮明,著重有三個主要的問題,即(1)歐洲擴張的根源;(2)歐洲擴張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歐洲的世界;(3)歐洲擴張的各個歷史時期:伊比利亞時期,荷蘭、法國、英國時期,沙俄時期。上冊的主題是1500年以前,諸文明各自發展、間或碰撞的歷史。圖書目錄 《全球通史》第7版推薦序 劉德斌 斯塔夫里...
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第7版新校本)上、下冊 總目錄 《全球通史》第7 版推薦序 劉德斌 013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樂觀與躊躇 高 毅 022 致讀者:為什麼需要一部21 世紀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 027 上 冊 第一編 史 前 人 類 第一章 人類—食物採集者 037 第二章 人類—食物生產者 059 ★★...
致讀者:為什麼需要一部21世紀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第7版推薦序 劉德斌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樂觀與躊躇 高毅 (上冊)第一編史前人類 第1章 人類——食物採集者 第2章 人類——食物生產者 歷史對今天的啟示人性的本質 第二編 歐亞大陸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第3章 最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
致讀者:為什麼需要一部21世紀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第7版推薦序 劉德斌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樂觀與躊躇 高毅 (上冊)第一編史前人類 第1章 人類——食物採集者 第2章 人類——食物生產者 歷史對今天的啟示人性的本質 第二編 歐亞大陸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第3章 最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
第六編 新興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七編 西方據優勢地位時的世界,1796-1914年 第八編 1914年以來西方衰落與成功的世界 辭彙表 索引 編後記 作者簡介 斯塔夫里阿諾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傑出教師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
近年來,在作全球觀點或包含全於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的嘗試中,最具有推動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歷史學家個人獨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最為著名。作者簡介 L.S.斯塔夫里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傑出教師獎秒各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
斯塔夫里阿諾斯,斯塔夫里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曾獲得過古根海姆獎、福特傑出教師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等一系列學術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聞名全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作品為學術界所稱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 圖書目錄 第五編 公元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
[23]新培夫里阿話新,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吳京要,極赤民譯,上洋上公學由順社,2000:402.[24][法]伙爾奉、風修論:上和[M],架守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53.[25]接百紅,古戰爭——手占建歷史學家音羅機比(成記)研究[M].北京:時事止歳,2006:180.後續 東羅馬帝國擊潰東哥特王國...
斯塔夫里阿諾斯(美)在其《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里論述:“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偉大創建者——蘇美爾人,似乎既不是印歐人的一支,也不是閃米特人的一支,這一點很可奇怪,他們的語言與漢語相似,這說明他們的原籍可能是東方某地。”而閃米特人其實就是中華石頭母親崇拜的“石(薩)姆”糯民西亞種...
許倬雲把中國歷史作了兩個階段的劃分,即以公元1500年為界,此前為全球經濟體系成形的前夕,此後則為中國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的500年。這一划分標準,來源於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名作《全球通史》的上下兩冊的副題,分別是“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以1500年為界回答是因為“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歷史記載,普遍認為主要是由於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由中亞入侵,所有才衰落。商朝 位於中國北部黃河流域的商朝文明的類型是歐亞大陸所有文明中最為與眾不同的。中國文明依然是獨特的、唯一的,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地理上的封閉性。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端,因巨大的山脈、沙漠和大...
據《全球通史》記載,蘇美爾人從何而來,有非洲起源論(是以非洲為中心向其他地區人的遷徙活動),可以大致推斷,蘇美爾人可能是來自非洲的遷徙人口,這是其中的一種說法。但隨著1955年碳元素檢測法(通過對古人骨頭碳含量的檢測,可以大致推斷是其大致存活年代)的使用,現在有另外一種說法就為“多地起源論”,...
《世界文明史》(美國威廉·麥克高希)稱“巴比倫、埃及、印度、希臘、中國是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五大文明發源地”。《全球通史》(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中提及:“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這些文明使歐亞大陸成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歷史中心地區。更明確地說...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富勒《西洋世界軍事史》:他不僅是一個世界征服者,他還創立了一種世界觀念,自此以後的每個時代,這種觀念都一再地復活,就因為這一點,在歷史上沒有另外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這種光榮的地位。美國歷史學家勒芬·斯塔夫羅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以後,...
全球通史 1970,1971 道格拉斯·諾斯,羅伯特·托馬斯 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 1973 安德森 從古代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1974 安德森 專制主義國家譜系 1974 沃勒斯坦 現代世界體系 1974,1980,1989 勒華拉杜里 蒙塔尤 1975 金茲伯格 乳酪和蛆蟲--一個十六世紀磨坊主的世界觀 斯通 英國的家庭、性和婚姻,1500-1800 1977...
都鐸時期以前,全國性財政機制尚未建立。戰爭開支的增加為都鐸王朝君權的強化提供了契機。為了解決因戰爭造成的財政困難,都鐸王朝的君主把目光投向了議會和教會,一是通過議會徵稅,二是沒收修道院財產。從對君權的影響來看,前者使君主有限地加強了對議會的控制,後者的結果則是使英國教會失去了經濟基礎,都鐸君主徹底地...
加拿大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由於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 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他強調蒙古的侵略“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最後說:“由這種相互影響提供的機會,又被正在歐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
公元1500年的歐洲 本書簡單解讀 湯普遜的《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和另外兩種資產階級歷史學者所寫的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即:比利時歷史家庇倫所著的《歐洲中古經濟社會史》和奧地利學者道普什所寫的《歐洲文化的經濟社會基礎》)比較起來,在內容方面有顯著的不同。庇倫對於中世紀城市起源問題,道普什對於中世紀初期德意志的...
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這一天被視作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誌性事件,由於正值星期二,被稱為“黑色星期二”。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
中古是指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約從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間一千年來的歐洲歷史。中古時代的開始,標示著西羅馬帝國的衰落,威信古典時期的古代歷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時代的結束,則指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的重生)的開始。引證解釋 zhōng gǔ ①三古之一,較晚的古代,次於上古的時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魏晉...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作為全球史觀的代表作,對於中國讀者同步世界其他文明歷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全球通史》摒棄了西方傳統的世界歷史的闡釋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現)代”的“三分法”,將整個人類歷史的演進劃分成兩個基本的階段,即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和1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