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

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

自2004年歷經10年時間的磨鍊,“一分鐘影像大賽“不斷走向成熟和專業化,日漸演變成一個立足於全國各大高校,甚至包括港澳台及海外高校在內的,為全球大學生所搭建的一個旨在彰顯大學生青春個性並鼓勵大學生影像創作的一個多元文化碰撞和青年導演交流的學生平台。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已經圓滿落幕,而第十三屆大賽正在籌備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
  • 主辦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 面向對象:全國高校在校學生
  • 創辦時間:2004年
大賽簡介,主辦單位,評審會,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獎項設定,參賽要求,參賽方式,歷史回顧,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

大賽簡介

1895年,由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攝影機誕生,人類開始了影像的創作。但因膠片的限制,僅能拍攝長約一分鐘的影片,如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水澆園丁》、《工廠大門》等。而時下設備的日趨先進,使得影片拍攝早已不再受時長的限制,但“一分鐘影像”的創作卻已成為一種對於影像誕生的紀念。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創辦於2004年,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的學生們,以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未來傳媒從業者的使命感和對專業創作的激情與熱愛選擇了“一分鐘短片”這一在國際上備受推崇的創作形式,用影像記錄夢想與現實,進行影像創作的全新實踐。
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
歷經八年時間的磨練,大賽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師的傾力執導下,在國內外眾多電視、電影、動畫界專家學者的關注、支持中不斷成長,在眾多大學生影像愛好者的積極參與下不斷擴大規模,不僅成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性專業影像賽事,同時也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碰撞的大學生校園文化國際交流平台。
2008年,“一分鐘”影像大賽被列入“2008北京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系列活動”,“最佳一分鐘”獲獎作品《北京數字》入選了第22屆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青年創意單元,作者先後赴法法國和日本參加展映和交流活動。諸多歷屆大賽獲獎及入圍作品在視友網、新浪網等媒體播出後,得到了業內外一致好評。
2013年,第十屆一分鐘影像大賽仍沿用“一分鐘,承載著無限可能”的口號,鼓勵創作者以影像為平台在一分鐘時間內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內涵。大賽由多位業內專家擔任評審,並邀請國際評審參與影像交流、作品評選等相關活動,力求為大學生影像愛好者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台。
回溯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都是你我鏡頭對準的角度。
生活情感,宣傳公益,幻想現實。都是你我紀錄傳達的主題。
喜劇幽默,新聞紀實,動畫廣告。都是你我展示呈現的形式。
讓一幀一幀舞動起你我青春的旋律,讓你我的影像世界與一分鐘共同成長。

主辦單位

主辦:中國傳媒大學
協辦: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

評審會

第七屆

名譽主席:蘇志武
主席:何蘇六
委員:陳宏,張樹華(台灣),張力,周文,曾祥敏,馮冀,李傑,郝大鵬

第八屆

名譽主席:蘇志武
主席:何蘇六
委員:Ana Viñuela(法國),問永剛,Scott Pruett(美國),馮冀,曾祥敏,周文,郝大鵬

第九屆

名譽主席:蘇志武
主席:何蘇六: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委員:問永剛:中國網路電視台副總經理
陳曉云: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征:北京紀實高清頻道副總監
周文: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
沈存旭:中新社電視中心專題部主編
豐瑞: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黨總支辦公室副主任

第十屆

名譽主席:蘇志武
主席:何蘇六: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委員:李好明:中聯部國際信息中心主任
陳宏:中國教育電視台副總編輯
陳曉云: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瑞峰: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部主任
高瑾:愛奇藝總編輯
豐瑞: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黨總支辦公室副主任

第十一屆

主席:何蘇六: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陳曉云: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董瑞峰: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部主任
陳宏:中國教育電視台副總編輯
高瑾:愛奇藝總編輯
李好明:中聯部國際信息中心主任
豐瑞: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黨總支辦公室副主任

第十二屆

主席:何蘇六: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副院長
董瑞峰: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部主任
周俊: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包裝組製片人
孫振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本科教學辦主任
尹俊:新浪視頻製片人校園項目負責人
何昊:ARRI中國特約編輯
米若羲:時光網電影推广部首席策劃

獎項設定

☆ 最佳創意獎
該獎項授予具原創性,突破性,有不凡的攝影技術,畫面,故事內容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作品。
☆ 最佳製作獎
該獎項授予利用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處理與動畫等製造視覺效果上有突出成績的作品。
☆ 最佳動畫獎
該獎項授予動畫效果最為突出,反響最好,立意最深刻的作品
☆ 最佳攝影獎
該獎項授予能夠充分利用攝影技術把影片主導的內容完美表現的作品。
☆ 最佳剪輯獎
該獎項授予能夠充分利用剪輯技術,具有結構完整、內容連貫、含義明確並具有較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 最佳網路人氣獎
該獎項授予在本大賽官方網站上獲得最多投票的作品。
☆ 最具人文關懷獎
該獎項授予在本大賽立意宏遠,關注現實,最具人文色彩的作品。
☆ 最佳一分鐘
該獎項授予綜合評分最高的作品,即本次大賽的最高獎。根據大賽全過程中各高校的組織情況,另評選優秀組織獎若干。

參賽要求

一、參賽人員:海內外在校大學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等)
二、作品時長:應為一至三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六分鐘)的短片。
三、作品題材:不限,DV短片、Flash、動畫等皆可。
四、字幕要求:請自行製作中英字幕。
五、內容要求:參賽作品不得含色情、暴力或反動因素,不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相牴觸。

參賽方式

第一步:下載填寫報名表,並將電子版傳送至大賽官方信箱。詳情見一分鐘微博主頁。
第二步:將參賽作品刻成常用視頻格式的數據光碟,與報名表一同寄送
寄送地址及聯繫人電話
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部電視學院
一分鐘影像大賽組委會收,郵編100024

歷史回顧

第一屆

孕育期: 2003年11月——2004年5月
誕生日: 2004年5月28日
誕生地: 中國傳媒大學小禮堂
邀請對象:中國傳媒大學學生
征片數量:36部
第一屆的一分鐘影像作品邀請賽,誕生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學生會裡一群熱衷於用影像記錄夢想與現實的大學生中間,這是一個關於影像作品形態創新的理想。對於這個理想,他們選擇了虔誠的堅持以及腳踏實地的構建。經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各位業內權威老師的傾力指導,若干月的籌備、征片。第一屆“一分鐘影像作品邀請賽”頒獎禮終於在2004年6月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小禮堂嶄新亮相。
2004年見證了這個大賽從無到有的全部過程,雖然當時的她還略顯稚嫩。第一屆“一分鐘影像作品邀請賽”只是面向中國傳媒大學全校征片,但是同學們的高漲熱情,給了我們將活動做大做好的信心和決心。在參賽的要求上,我們對作品的題材內容和形式未做限制,只要求作品時長為一分鐘。形式的要求給了作品“帶著鐐銬”跳舞的機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樣一個影像遊戲之中。2004年,這個“一分鐘”的誕生年,制定了關於“一分鐘”的比賽規則,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夢幻開局。感謝中國傳媒大學老師們支持,感謝無數有夢想青年人的努力,至此一個將延續下去的影像盛宴就此誕生。

第二屆

籌備期: 2004年11月——2005年5月
頒獎日: 2005年6月24日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小禮堂
邀請對象:北京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宣傳語: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62部
第二屆一分鐘在首屆的基礎上,提升了大賽定位,一分鐘影像大賽不僅是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的舞台,更是全北京市大學生們共同的舞台。大賽組委會與全北京市多所高校學生會聯繫,多方徵集稿件,在第二屆一分鐘影像作品邀請賽中,大賽有了新的定位:這是一場客群更廣、兼容並包的大學生影像賽事。我們敞開胸懷接受每一位有志於影像創作的參與者。
對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來說,這也是對自身所學專業的挑戰。其他大學非傳媒類專業同學的參加,激發了同學們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身為傳媒人,電視人,我們不是浪得虛名,經過專業學習的我們也絕對不是井底之蛙或者夜郎自大。我們有自信接受外界的挑戰。同時,大賽也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我們看到了其它
來自不同環境的同學對影像的把握和理解,取長補短,總結經驗。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大賽有了自己的口號。時間有限,創意無限,大賽激發了一切有創新意識的頭腦風暴和有表達欲望的影像誕生。除此之外,大賽還得到了“新浪公司”以及“DV時代”的大力支持,他們為大賽進行的宣傳,在提升贊助商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同時,也增加了大賽的號召力,給雙方帶來了雙贏。

第三屆

籌備期: 2005年11月——2006年5月
頒獎日: 2006年6月2日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小禮堂
邀請對象:北京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口號: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42部
2006年是“一分鐘影像大賽”的鞏固、修養的一年。為使整個大賽更加成熟,2006年組委會進行了內部完善,在第二屆大賽的基礎上擴充了一分鐘影像大賽的內涵,一方面穩定與部分首都其他高校的聯繫並在更多的首都高校內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基於以前的合作經驗,有針對性地聯合了“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進一步合作,在其學校內部委託專門人士負責賽事的宣傳和影片的徵集工作,對參與比賽的影片從質量上做了要求。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為使大賽能持久進行,我們聯繫到了一貫熱情支持學生活動的“新浪寬頻”作為獨家支持媒體,為大賽的獲獎者提供了價值兩萬元的獎品並且在網路上留出專門版面宣傳大賽,並在賽後將部分優秀視頻作品向公眾宣傳。網路媒體的加入,使 “一分鐘影像文化”的理念得到進一步推廣,同時優秀影像節目的觀摩也使同學們拓寬視野和學習了更多拍攝技巧。
評審何蘇六評審何蘇六

第四屆

籌備期: 2006年11月——2007年5月 征片日期:2006年3月——2007年5月
頒獎日: 2007年6月9日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大禮堂邀請對象:全國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口號: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210部
經歷過第一屆的懵懂,第二屆的青澀,第三屆的完善, 一分鐘終於在2006年的第四屆迎來了一個新的輝煌。我們在北京地區高校以及DV社團中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在成功舉辦四屆大賽之後,我們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荷蘭“世界一分鐘”大賽組委會的認可。
荷蘭“世界一分鐘”大賽組委會在本屆大賽頒獎晚會時發來賀電,由組委會專門派出Katja van stiphout女士來到晚會現場宣讀,並帶來其他國家的一分鐘影像作品進行展映。我們的大賽也正式成為“世界一分鐘”大賽組委會的一項賽事,得到國際認可。今後,我們大賽的獲獎作品將直了贊助商的高度關注。眾多參賽選手也通過本活動得到了大量媒體業內人士的首肯和青睞。接入選“世界一分鐘”大獎賽初賽,我們有專人負責作品的直接郵寄和傳送工作。並且,“世界一分鐘”大賽組委會將每年提供高質量的作品參與我們的比賽與展映,增進國際間的合作交流,力求共同進步。
“世界一分鐘”荷蘭代表“世界一分鐘”荷蘭代表

第五屆

籌備期: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
征片日期:2008年5月——2008年10月 頒獎日: 2008年10月28日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大禮堂
邀請對象:全國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口號: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238部
如果說前四屆一分鐘大賽還像是懵懂青澀的少年一樣,那么第五屆一分鐘大賽就已經成長為瀟灑利落的青年。經過了四年的積累與沉澱,我們的一分鐘用積蓄已久的能量,創造了這一次的輝煌。本次大賽,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近30所高校的200餘部參賽作品。全國各地近30所高校的200餘部參賽作品。第五屆一分鐘大賽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從本屆一分鐘大賽開始,我們與北京市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全權合作,成為了北京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系列活動之一。獲獎作品作者更是獲得了赴日學習交流的寶貴機會。
在一分鐘絢麗的舞台上,一群摯愛用影像表達語言的年輕人們,見證了他們夢想成真的榮耀。本屆最佳一分鐘作品——《北京數字》獲得中外評審的一致好評,併入選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作者范任遠更是帶著他的影像夢,遠赴法國西南部的美麗海濱城市比亞里茨參加FIPA國際電視節的影像放映與交流活動。我們的一分鐘大賽不僅僅著眼於國內,而是將眼光放得更遠,逐步與國際接軌,讓中國熱愛影響的年輕人可以通過一分鐘大賽這個平台走向世界,而一分鐘大賽本身也正在一步步的邁向國際化!

第六屆

籌備期: 2009年8月——2009年10月 征片日期:2009年8月——2009年11月
頒獎日: 2009年12月17日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大禮堂邀請對象:全國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口號: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432
經過五年的歷練,“一分鐘影像大賽”不僅成為一年一度的影像比賽,同時也演變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碰撞的國際性一分鐘影像交流活動。2009年,大賽得到了國內外22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共徵集作品400餘部。組委會邀請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廈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10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審會,並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作品展映活動,為參賽作品提供了更權威、更廣闊的交流平台。
本次“一分鐘影像大賽”邀請到來自香港、澳門和台灣的三位評審,一方面是為了給作品評審工作提供更多元的視角,提高評審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助三位學者在教育界和傳媒業界的影響力,向港澳台學生介紹內地和大陸大學生原創影像的發展現狀,吸引港澳台地區的優秀學生作品參與。
本屆“一分鐘”影像大賽與往年相比,呈現出許多新變化。首先,放寬了對作品的時長限制,由一分鐘變為三分鐘。“一分鐘”不再僅僅是作品長度的代名詞,而升華為“獨特、創新、凝練”的創作理念。第二,參賽學校和參賽作品的數量都進一步提升。本屆,組委會共徵集到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傳媒學院等三十餘所高校的近四百部學生作品,保證了作品的數量、質量和比賽的多元性。第三,劇情類作品所占比重較往年有所下降,更多的創作者選擇了實驗短片、廣告等形式,從而突破了時間限制對劇情片情節展現、人物設定等方面的束縛,更好地展示創意與技巧。
“玩轉一分鐘”舞美“玩轉一分鐘”舞美
從本屆開始“一分鐘”頒獎晚會有了自己的主題。第六屆的晚會主題是“玩轉一分鐘”。俄羅斯方塊、超級瑪麗、植物大戰殭屍等廣為人知的遊戲元素進入了舞美、主屏,使得頒獎晚會不再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規的枯燥環節,而成為了大學生影像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不僅提升了趣味性,更體現了主辦方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一分鐘口號的最好印證——“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第七屆

籌備期: 2010年8月——2010年10月
征片日期:2010年9月——2010年11月
頒獎日: 2010年12月15日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大禮堂
邀請對象:全國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口號: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700餘部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得到了全國60多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共徵集作品700餘部,其中50多部來自港澳台三地。組委會邀請了新華社、鳳凰衛視、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大眾DV》雜誌、廈門大學以及我校9位專家組成評審會,並在我校舉行作品展映活動,為參賽作品提供了更權威、更廣闊的交流平台。中國傳媒大學校教務處處長張育華,學生處處長張根興,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高曉虹、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鬍芳,大賽評審會主席、電視與新聞學院副院長何蘇六,中傳視友(北京)傳媒科技有限公司CEO 陳斯華,中國青年報新媒體中心副主任、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秘書處副秘書長何磊蒞臨頒獎晚會現場。中國教育電視台總編輯助理陳宏,新華社音視頻新聞編輯部、中國電視網CNC中文台副主任李傑,北京電視台導演馮冀,《大眾DV》雜誌執行主編、技術總監郝大鵬,台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兼任講師、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主任、副教授張樹華,我校電視與新聞學院周文副教授、實踐教學中心主任秦瑜明副教授、電視編輯教研室主任曾祥敏副教授,視友網執行總編輯袁媛等作為頒獎嘉賓,出席了頒獎晚會。
大賽評審會主席何蘇六教授表示,本屆“一分鐘”作品質量上乘,表現了同學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他代表大賽評審們給予這屆“一分鐘”作品以高度評價,並寄願下一屆“一分鐘”辦得更好。
本屆頒獎晚會的主題是“一分鐘航班”。從熱氣球造型的晚會海報,到機票形狀的門票、雲中穿梭的暖場動畫,無一不讓出席晚會的嘉賓感受到主辦方的精心設計。乘坐著一分鐘的航班,跨越了全國大學生之間地域的分隔,將最優秀的影像作品集結在一起,並航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獎項
獲獎作品
作者
院校
最佳創意獎
《盲人》
屈怡
深圳大學
最佳剪輯獎
《煙》
趙木子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攝影獎
《The Rose》
王嘉婧/王小然/饒晨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製作獎
《Piano》
張育銘
嶺東科技大學
最佳動畫獎
《踏古》
王雯/劉靜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網路人氣獎
《南京秋天》
鄒南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最佳一分鐘
《西紅柿炒雞蛋》
李昊東
中國傳媒大學

第八屆

籌備期: 2011年8月——2011年10月
征片日期:2011年9月——2011年11月
頒獎日: 2011年12月2日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大禮堂
邀請對象:全國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口號: “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
征片數量:近千部
歷經七年磨練,“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在國內外眾多電視、電影、動畫界專家學者的關注、支持中不斷走向成熟和專業化,在全國各大院校和相關DV社團中產生了愈發深遠的影響。第八屆一分鐘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主辦,首度攜手首都高校傳媒聯盟,全國各大高校校園媒體對賽事進行了及時宣傳報導。在社交網路、新浪微博、視友微博以及高校論壇上,關於一分鐘影像的討論常常成為熱門話題。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與首都高校傳媒聯盟作為本次大賽的協辦方,充分發動了首都各高校傳媒組織的力量,使廣大熱愛短片製作的創作者都能參與到這場影像盛典之中。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田維義,法國國家高等試聽媒體學院院長、巴黎一大國家試聽媒體研究所所長安娜·比努埃拉,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總監劉文,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胡芳、傳播研究院副院長兼歐洲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劉昶、電視台台長喬保平,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立功,中國電視導演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電視台副總編都曉,新華社音視頻部電視節目中心副主任魏振央,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秘書處唐軼等應邀出席頒獎典禮並為獲獎作品頒獎。
“最佳一分鐘”獎《暖冰》取材自佛山女童小悅悅事件,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完美的畫面演繹和絕佳的創意獲得了評審們的一致讚賞,並在放映時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第八屆頒獎晚會的主題是“百老匯”。晚會放映了所有提名作品,並穿插了現場表演。在充滿“百老匯”氣息的舞台上,爵士舞、“卓別林”的滑稽表演以及殘疾舞者馬麗、翟孝偉演繹的《心動》輪番上演,為觀眾奉上了一場視覺盛宴。
獎項及獲獎作品
作者
院校
最佳創意獎
《海報狂想曲》
袁智超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剪輯獎
《冰糖葫蘆》
張寶剛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攝影獎
《盼》
易存宇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製作獎
《不要讓愛成為家庭暴力的藉口》
王嘉婧 趙木子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動畫獎
《faces》
劉子良
香港理工大學
最佳網路人氣獎
《同桌的你》
劉柏煊 孟哲
中國傳媒大學
最佳一分鐘
《暖冰》
張馳 林佳藝
中國傳媒大學

第九屆

第九屆“一分鐘”影像大賽啟動儀式
2012年4月20日下午4點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在中國傳媒大學正式啟動,舉辦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開幕儀式。總參謀部某部少將胡永豐,全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少東,八一電影製片廠技術裝備部總工程師劉曉春,電影《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執行製片主任高成生,電影《鬼子來了》、《讓子彈飛》剪輯師張一凡,電影《hello!樹先生》導演韓傑,出席。儀式由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主持人李蜜主持。
本屆比賽聘請了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曉雲,電影《冰島夢》導演羅伯特·道格拉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周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雷建軍,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秦瑜明,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申慧善,北京電影學院教師、青年導演劉伽茵,影評人、專欄作家王小魯,小馬奔騰集團總裁助理孔祥照擔任大賽評審。啟動儀式上,主辦方領導為大賽評審們頒發了聘書。
據了解,其中包含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在內的三十多所北京高校媒體記者均參與了當天開幕儀式採訪,現場十分活躍。
征片日期:2012-12-01至2013-03-15
第九屆“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
頒獎日:2013年4月17日(周三)晚19時
頒獎地點:中國傳媒大學大禮堂綜合樓
邀請對象:全國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
明星祝福視頻陣容:李明啟 陳喬恩 延參法師 陳曉卿 柳岩 孟飛 華少 朱丹 李響 袁弘 海陸 信 王麗坤
第九屆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採用復古工業風主題,小雨果、八音盒、芭蕾舞、齒輪鐘錶……各種夢幻視覺元素輪番登場,舞美、視覺效果堪稱歷屆一分鐘之最。晚會還邀請歌手余楓現成獻唱,主題曲演唱更是陣容強大。簡約鮮明的串場小片,特效小片讓人目不暇接讚不絕口。特別加入“最美的一分鐘”環節,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數百個“最美的一秒”,將60個最美的一秒拼接成“最美的一分鐘”,詮釋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的真諦。外校作品提名比例大幅提升,比賽包容性與權威性進一步上升。酷6、網秦贊助鼎力相助。
獎項及獲獎作品
獎項名稱
作品
作者
最佳攝影獎
《湫舞之冥》
中國傳媒大學 鄭斌彥 郭哲源
最佳剪輯獎
《dreama》
清華大學 唐韜
最佳創意獎
《Half》
中山大學 何汀
最佳動畫獎
《搶獅頭》
中國傳媒大學 段雯鍇 馬維佳
最佳製作將
《都市流浪漢》
中國傳媒大學 裴麗娜 馬子涵
最佳一分鐘
《紙片戰記》
中國傳媒大學 張喆
獲獎理由
最佳攝影獎《湫舞之冥》:
嫻熟大氣的鏡頭語言,匠心獨運的機位設定,精益求精的構圖推敲,恰如一隻俯仰自如的眼,帶領觀者在立體空間中嘗試多角度審視美。精緻連貫的運鏡不僅展現了團隊的技術實力,更完美呈現舞蹈氣質,烘托出如夢如幻的空靈感。
最佳剪輯獎《dreama》
恰到好處的畫面選取,戲劇性十足的鏡頭組接,全面提升短片的張力與感染力。以剪輯藝術為筆,描摹戲劇舞台蘊藏的無限可能。敢於駕馭默片的勇氣融合抓人眼球的片頭片尾,令一切語言失色,使觀者主動共鳴著作者有關夢與戲劇精神的獨到理解。
最佳製作獎《都市流浪漢》
紙醉金迷的世俗幻景,經過創造性地沉澱、萃取,在光影的交織下幻化出一個真實的欲望都市。冰冷的利刃將都市人迷惘與掙扎的狀態解剖得淋漓盡致。實景與動畫結合,奠定詭譎莫測的基調。主人公流浪於精神匱乏的邊緣,被不知所謂的欲望所桎梏。本片用冷靜的目光關懷都市中的精神流浪漢,堪稱大製作。
最佳動畫獎《搶獅頭》
從片頭到字幕,秒秒的雕琢匯聚十分誠意。當中國風不再是一個包裝噱頭,而成為一種平淡自然而真實鮮活的畫面風格,我們終於寬慰地看到原創動畫質的躍升。就如片中兄妹,九個月的堅守砥礪詮釋了創作團隊對合作精神的理解,正是這樣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高度。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後他們將姿態從容地邁向更高的平台.
最佳一分鐘《紙片戰記》
劍走偏鋒,從紙片的視野窺探人情喜怒;化繁為簡,筆觸輕鬆幽默而又奪人眼球。一個便簽,幾枚圖釘,輕易打破空間格局,紙片人的世界裡,想像力就是戰鬥力!網路上的持續走紅印證了它是這個時代的人氣代言。你的會心一笑,就是本片無可置喙的成功所在。
最佳創意獎《half》
簡約的線條,符號化的人物塑造,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暖調愛情故事。作者為最簡單的元素注入生命力與細膩的情感。溫馨的藍調音樂烘托出愜意的浪漫氛圍,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織就清新的五官世界,帶領我們尋回最敏感鮮活的本心。畫風甜而不膩,溫暖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一隅。
大賽花絮
【4】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征片階段持續4個月。
【11】
投片數量最多的參賽作者,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曲婷,共有11部作品參賽。
【16】
字數最多的作品名稱,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于飛的《十月的一天我們跳著舞去圓明園種花》,全長共16字。
【29】
參賽者來自包括23個省、港澳台特別行政區及3個海外國家在內的29個地區。
【36】
參賽作品中時長最短的片子僅36秒,來自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楊揚的《兄弟同心》。
【57&43】
參與人群性別比例:男生57% 女生43%。
【133】
參賽者來自133所不同的高校。
【278】
征片期間,大賽的官方信箱里總計收到278封諮詢郵件,平均每天收到2.3166667封。
【845】
最終收到的參賽作品總數845部,超過1/6的選手向大賽投來了不止一部的作品。
【1327】
本屆大賽的報名表下載次數達1327次。
【4196】
迄今為止大賽宣傳片的網路點擊量為4196次。
【19018】
距離我們最遠的參賽者,來自耶魯大學的薛蘇、袁帥,與我們的距離是:19018公里。
【20130417】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將於2013年4月17日晚7點於1500報隆重舉行。

第十屆

第十屆一分鐘主題:拾光之旅
十年一分鐘,且行且珍存。世間冷暖的觀照,抑或天馬行空的創想,我們一路撿拾五湖四海的微小光芒,凝鑄為光影的對唱。十年走走停停,只為完成與世界、與本心的靜對。鐫刻剎那,印象永恆;拾光之旅,邀君同行。
大賽流程:
策劃與籌備:2013年9月——2014年3月
宣傳與作品徵集:2013年9月22日——2014年3月1日
入圍作品展映:2014年3月24日——2014年3月27日
頒獎晚會時間: 2014年4月2日
頒獎晚會地點:中國傳媒大學1500人報告廳
明星祝福視頻陣容:魯健 劉詩詩 月亮姐姐 景甜 柳岩 王矜霖易小星 白客 李靜 陳歡 方文山 信 寧財神
第十屆“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
“一分鐘”走過十年光陰,本屆一分鐘頒獎晚會以大氣開闊的舞美風格向“一分鐘”十年致敬。依舊以六聲鐘聲作為晚會的序幕,火車汽笛聲隨後響起,大屏上緩緩駛過的火車走過山水和四季,表達對盧米埃爾兄弟《火車進站》的致敬,回歸一分鐘最初的出發點。
晚會以踢踏舞開場,輕鬆歡快的音樂下令觀眾眼前一亮。春晚御用魔術師傅琰東先生攜兩名弟子為觀眾們傾情表演魔術,並與現場觀眾互動,掀起了晚會的高潮。“一分鐘”主題曲經過改編,由廣院之春“小白楊”溫崇正深情演唱。為了給晚會增色,籌備組特意請來了春晚小品和開心麻花功勳演員沈騰(藝名:郝建)頒發最佳創意獎。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除了延續了最美一秒鐘的環節,還特別增添了致敬環節,播放“一分鐘”歷程短片向十年“一分鐘”致敬。
獎項及獲獎作品
獎項名稱
作品
作者
最佳攝影獎
《同夥》
英國金斯頓大學林博
最佳剪輯獎
《FAREWELL》
中國傳媒大學 王子瀟
最佳創意獎
《少數分子》
北京大學 石坤
最佳動畫獎
《花判》
中國美術學院 王十分
最佳製作獎
《城跡》
中央美術學院 李鵬飛
最具人文關懷獎
《告別》
中國傳媒大學 黃元達
最佳一分鐘
《少數分子》
北京大學 石坤
獲獎理由
最佳製作獎:《城跡》
繪畫與實拍銜接大氣,個體與群體敘述有力。水泥森林裡,他們用樸素的雙手劃出了這個時代最宏大的印跡。當轉瞬即逝的畫面化為光影,絢爛四濺的火花融為碳墨,終將平凡鐫刻成永恆,將普通熔鑄為不朽。
最佳剪輯獎:《Farewell》
跳躍性的剪輯筆觸配以符號化的意向,影像節奏完美契合配樂情緒。以靜為動,異世界的突兀感和平凡者的吶喊輪番充斥感官。作者匠心獨運,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讓所有人屏息凝視這場空前的末世訣別。
最佳攝影獎:《同夥》
成熟洗鍊的鏡頭語言,跳脫桎梏的構圖視角,引領觀者走向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近景刻畫人物心理,特寫鎖定關鍵線索,全景營造懸疑氛圍,步步推敲,錯落有致。一聲槍響,畫面歸於黑暗,令觀者嘆服的不僅是作品精妙的情節構思,更是其不容置疑的攝影實力。
最佳動畫獎:《花判》
清新活潑的人物造型,自然灑脫的寫意筆法,令國粹之魂躍然紙上。繼承傳統的同時,創造性地拓展了戲曲與國畫的關注對象。人物性格飽滿而不造作,感情抒發悠長而不陳冗。用從容的筆調娓娓講述艱澀主題,調侃了人生,幽默了時代。
最佳創意獎:《少數分子》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卻罕有人改造自己。作者用粗糙的顆粒質感和定格動畫的機械節奏感塑造出一個極富反抗精神的異類,同時狠狠刺痛了緘默不語的大多數。短片仿佛點彩的默片喜劇,同時也呈現出一種超現實的荒誕氣質,使這部影片注定卓爾不群,成為眾多參賽作品中的少數分子。
最具人文關懷獎:《告別》
一台時光機,可能無法回溯時光,卻見證了愛在兩代人之間的傳承。這是一場對沉痛不前的告別,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偶然。生命無法逃避終結,但血脈的羈絆卻將永遠延續著關懷,不離不棄。
最佳一分鐘:《少數分子》
大賽花絮
【5】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征片階段持續5個月。距離頒獎晚會倒計時5天。
【6】
投片數量最多的參賽作者,來自河北傳媒學院的史俊飛,和中央戲劇學院的周詩琪,分別以6部作品參賽。
【21】
作品名稱字數最多的作品來自武漢大學鄧凱元的《有一天,我去一個女搖滾青年家裡拿攝像機電池》,全長共21個字元。
【27】
參賽者來自包括21個省、港澳台特別行政區及3個海外國家在內的27個地區。
【30】
參賽作品中時長最短的片子僅30秒,來自武夷學院莊嘉恆的《公益之心》。
【51】
本屆比賽入圍作品51部。
【129】
本屆比賽展映了129部優秀作品。
【140】
參賽者來自140所不同的高校。
【204】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迄今為止共籌備了204天。
【418】
迄今為止,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宣傳片的網路點擊量為418次。
【666】
迄今為止,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視頻的網路點擊量總計666次。
【937】
最終收到的參賽作品總數937部,超過1/6的選手向大賽投來了不止一部的作品。
【12364.76】
距離我們最遠的參賽者,來自英國金斯頓大學的林博,與我們的距離是:12364.76公里。
【20140402】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將於2014年4月2日晚7點於1500人報告廳隆重舉行。

第十一屆

本屆大賽在秉承“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的基礎上,更加突顯新媒體背景下影像的獨特魅力,我們鼓勵創作者在有限的時長內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內涵。參賽作品不受題材和角度的限制,儘可能為青年大學生影像愛好者們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本屆大賽將邀請國內外電視、電影、動畫等影像傳播領域的知名專家擔任評審,參與影像交流、作品評選等相關活動。
2014年8月 征片啟動
9月公益一分鐘啟動
10月第一輪擺台
11月愛奇藝一分鐘專區上線、博納電影院展映
11月30日終審會
12月8日提名作品公布
12月15日門票進行時
12月16日良友展映
12月17日晚會成功舉行
第十一屆“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晚會
晚會主題:一千零一夜
頒獎晚會 2014年12月17日
中國傳媒大學1500人報告廳
獎項及獲獎作品
最佳製作獎 《歡樂頌》
最佳公益一分鐘 《龍鳳鈴》
最佳創意獎《放下》
最佳剪輯獎《警察與毒販》
最佳動畫《魚》
最佳一分鐘《魚》

第十二屆

本屆大賽秉承“一分鐘,承載無限可能”的口號,從2015年7月1號開始征片,到11月23號截止,歷經4個多月,共徵集到海內外810部作品,經過一審二審,共評選出38部作品入圍終審。
大賽組委會邀請到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總編輯室主任董瑞峰等業界德高望重的前輩參加終審,經過層層篩選,共評選出16部提名作品,角逐7個單項獎。據悉,愛奇藝為本屆大賽的獨家視頻合作夥伴,其在官方網站設立了“一分鐘專欄”,本屆優秀作品都會在此平台上供全國影像愛好者觀賞。另外,本屆“一分鐘”與法國華人衛視達成合作,經作者同意後,作品可以在法國華人衛視上展出。
全國大學生一分鐘影像大賽
獎項及獲獎作品
最佳攝影獎:
中國傳媒大學 王子龍《功夫》
最佳製作獎:
北京電影學院 張少帥《殺人者》
最佳公益獎:
湖南師範大學 夏期《捷運實拍:你願意借陌生人一個肩膀嗎》
最佳動畫獎:
中國美術學院 朱冬潔《小鳥小鳥》
最佳創意獎:
波士頓埃馬森學院 托馬斯·麥卡阿德爾《Delivered》
最佳剪輯獎:
中國傳媒大學 王子龍《Outlook in Germany》
最佳一分鐘:
中央美術學院 謝承霖
《低頭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