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落腔是河南一種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中國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一帶,內黃落腔是武安落子的一個支流,約在晚清時期的同治三年(1864),武安落子傳入內黃,後同當地語言,民歌相融合,逐步發展為具有內黃鄉土風貌的劇種。以其曲調輕快歡樂,故名又叫“樂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黃落腔
- 性質:河南稀有傳統戲曲劇種
- 分布地區:中國河南北部安陽
- 起源:清末
內黃落腔是河南一種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中國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一帶,內黃落腔是武安落子的一個支流,約在晚清時期的同治三年(1864),武安落子傳入內黃,後同當地語言,民歌相融合,逐步發展為具有內黃鄉土風貌的劇種。以其曲調輕快歡樂,故名又叫“樂腔”。
內黃落腔是河南一種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中國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一帶,內黃落腔是武安落子的一個支流,約在晚清時期的同治三年(1864),武安落子傳入...
落腔(原名“落子腔”,俗稱“嘮子腔”或“撈子腔”,也稱“安陽腔”),河南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落腔源於民間曲藝蓮花落,在宋代時通常是...
內黃縣落腔劇團,落腔是安陽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原名落子腔,也稱安陽腔。歷史也有寫作“嘮子腔”或“撈子腔”的。...
樂腔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有300多年歷史。流行於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一帶,由當地民歌小調發展而在。以其曲調輕快歡樂,故名“樂腔”。主要伴奏樂器為...
內黃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工藝、雜耍、曲藝等,歷史悠久,獨具風格。農民畫、麥稈畫、柳根畫、根雕、書法、落腔等民間藝術久負盛名,皮影、印花、剪紙、刺繡、...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內黃縣文化館獲得“落腔”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
也有寫作“嘮子腔”、“撈子腔”、“樂腔”的。滑縣、清豐、南樂一帶稱“...後有內黃縣一姓趙的藝人,把當地流行的民間小調加了進去,逢年過節化妝登台演出...
流傳於河北邯鄲的稱武安落子,在山西省黎城縣的稱上黨落子,在河南省內黃縣的稱內黃落腔。中文名 落子劇 外文名 LaoZi Opera 又稱 落子腔 屬性 傳統戲曲劇種...
舉辦了安陽稀有劇種和精品戲曲劇目展演活動,演出了安陽縣淮調《文王拉縴》、滑縣大弦戲《火龍陣》、內黃落腔《王小趕腳》、林州四股弦《賀後喧殿》、豫劇《柳...
男,漢族,1940年生,內黃縣落腔劇團演員。...... 袁章考自1956年入內黃縣落腔劇團開始學藝,主攻鬚生,其表演風格穩重深沉,善用大本腔、二本腔。...
武安落子流傳到山西黎城,形成“上黨落子”,流傳到河南內黃縣,形成“內黃落腔”。落子戲音樂唱腔有曲牌和板腔兩類,曲牌有〔耍孩兒〕、〔山坡羊〕、〔贊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