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清末新設職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組內閣,設會議政務處,置此職,以各部尚書充任。宣統三年(1911),改責任內閣,遂改設內閣總理大臣、協理大臣。 ...
內閣協理大臣為國務大臣之一,幫助內閣總理大臣輔弼皇帝,擔負責任,處理政務(相當於副總理)。...
大韓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朝鮮語:대한제국내각총리대신)是大韓帝國(대한제국)政府內閣的行政首長,負責統籌內閣閣員的工作,總理大韓帝國政務,...
官名。清末責任內閣之最高長官。又稱“內閣總理大臣”。宣統三年(1911)四月設責任內閣,始置,一人,特簡。為國務大臣領袖。掌輔弼皇帝,總理政務。得主持閣議,發布...
內閣總理大臣是清朝末期帝國政府的首長。1911年5月,清政府將軍機處與大學士內閣廢除,不再以軍機大臣執掌政事,改設內閣總理大臣,與諸大臣組織內閣。同年10月,...
協理大臣,官名。清末責任內閣之剮長官。又稱“內閣協理大臣”。宣統三年(1911)四月設責任內閣,始置。一或二人,牝簡。為國務大臣副領袖。掌佐總理大臣輔弼皇帝, ...
三世任命少數議員為樞密院成員,又選出議會中最有勢力一派的領袖負責,共商政務...但直到1900年,英國議會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現內閣一詞,1937年通過的《國王大臣...
光緒三十二年更名為會議政務處,歸隸內閣,以各部尚書為內閣政務大臣。宣統三年(1911), 改置責任內閣, 會議政務處遂裁撤。[1] 參考資料 1. 會議政務處 .中華...
晚清改革官制,光緒末年改組內閣,設會議政務處,以各部尚書為內閣政務大臣。宣統三年,改設責任內閣(清朝責任內閣),舊內閣大學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新內閣則設定...
其中,有關責任內閣的主要內容為:將行政中樞由軍機處改為責任內閣,具體則為:行政事務專屬內閣各部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各部尚書,也均為內閣政務大臣,各部部長一起...
明代內閣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權力,只是政務的輔助機構,通過票擬、修旨來輔政,但大學士的票擬最終要通過皇帝的朱批,而明代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章奏文書,宣宗時大臣...
但在預備立憲過程中,任命的13位內閣總理大臣和內閣政務大臣,滿族占了7人,漢族4人,蒙古族1人,漢軍旗1人。這個內閣因而被稱為“滿族內閣”。...
以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為主任,內閣官房長官(兼國務大臣)統括事務。內閣官房長官...內閣官房副長官(政務官 <政治任命,多數為國會議員> 2人,事務官1人)...
在內閣部長和其他部長之下還有政務次長(英語:Parliamentary Secretary)。澳大利亞的內閣部長大約相當於英國的內閣大臣(英語:Secretary of State),非閣員的低級部長則...
為了處理日益繁多的政務,也必須效仿明制,設定內閣。另外,出於削弱諸王貝勒權力以及加強皇權的需要,也亟需設定內閣來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
英國內閣,政治術語,是一個包括多個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門的官方體制。多數成員是高級的政府大臣,他們大多被冠以政府部門 “大臣”的稱號。內閣的正式成員根據慣例...
安倍晉三2007年9月25日上午接受內閣大臣辭呈,隨後宣布內閣總辭職。...此次資產公開對象為首相、閣僚、副大臣、政務官、各自配偶以及撫養子女資產,前...
2007年,任內閣府大臣政務官(安倍改造內閣),再任內閣府大臣政務官(福田內閣)2009年,第三期當選眾議院議員2011年,自由民主黨岡山縣支部聯合會會長...
清朝從三院長官到內閣大學士,再到軍機大臣、總理大臣、內閣政務大臣,宰相權力日趨淡化,皇帝集權則達到極點。而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中國古代的宰相制也終於走到它的...
內閣府(日語:內閣府/ないかくふ)是日本內閣機關之一,除了處理內閣總理大臣主管的政務之外,還負有協助內閣制定與調整政策以強化內閣機能的功能。其前身為1949年...
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改組內閣的同時,也把督辦政務處改名為會議政務處,以各部尚書為內閣政務大臣。督辦政務處的屬員有提調、幫提調、總辦、幫總辦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