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寺廟/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

內蒙古寺廟/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

喬吉、孫利中編著的這本《內蒙古寺廟(全彩圖文版)》作為《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之一,其內容主要介紹了內蒙古地區現存寺廟的歷史、沿革、建築等,同時也涉及佛教傳入內蒙古地區的歷史梗概。 《內蒙古寺廟(全彩圖文版)》中描述了千姿百態的佛像,瑰偉壯麗的寺院,引人入勝的衣缽傳承故事,蘊含著悠遠深邃的歷史情懷,他將帶你體驗內蒙古寺廟守護著的草原人民獨特而富有的精神世界。

基本介紹

  • 書名:內蒙古寺廟/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
  •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頁數:142頁
  • 開本:32
  • 作者:喬吉 孫利中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412531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喬吉、孫利中編著的這本《內蒙古寺廟(全彩圖文版)》是《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之一。本書是結合內蒙古地區的地域特色、旅遊景區來編寫完成的,為了突出內蒙古地區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內容主要以內蒙古地區現存的藏佛教寺廟為主,著重介紹了明清以來藏佛教傳入內蒙古地區的歷史梗概,諸多藏佛教寺廟以及個別漢佛教寺廟的歷史沿革、建築藝術和民間傳說等等。

圖書目錄

雪域佛教傳入內蒙古草原
迎佛的前奏
在青海高原上的會見
黃金家族出身的達賴喇嘛
在內蒙古傳教的著名高僧
佛教東傳 薩滿遭到鎮壓
滿族興起 瑪哈噶拉神被奪
清朝諸帝 唯慕為佛事
皇帝保護下的蒙古上層喇嘛
朝廷扶植 漠南蒙古寺廟林立
蒙古人朝拜的內地寺廟
佛的世界——內蒙古寺廟
塞外有召城 悠悠歷
大召
錫埒圖召
小召
烏素圖召
廣化寺
五塔寺
鹿城亦有召 古寺呈奇妙
五當召
美岱召
梅力更召
昆都侖召
包頭召
呂祖廟
龍泉寺
戈壁阿拉善 寺廟如林然
廣宗寺
延福寺
福因寺
妙華寺
昭化寺
承慶寺
達里克廟
阿拉騰特布希廟
巴丹吉林廟
沙日格廟
庫日木圖廟
游巴彥淖爾 方知山洞寺
阿貴廟
班禪召
烏力吉圖廟
薩拉達布廟
本巴圖廟
游鄂爾多斯 探高原古剎
準格爾召
烏審召
展旦召
幽幽百靈廟 烏蘭察布情
百靈廟
錫拉木林廟
普會寺
草原古寺廟 錫林郭勒美
貝子廟
楊都廟
海音哈爾瓦廟
匯宗寺
善因寺
查乾敖包廟
遼代石窟寺 輝煌赤峰市
格力布爾召
根佩廟
查布桿廟
奇救寺
巴拉奇如德廟
薈福寺
慶寧寺
梵宗寺
龍泉寺
靈悅寺
福會寺
法輪寺
青城寺
漫遊哲里木 環視庫侖廟
興源寺
福緣寺
雙和爾廟
呼倫貝爾 懷古“甘珠爾”
甘珠爾廟
東西二廟
白音和碩廟
葛根廟
王爺廟
寺廟建築及主要神佛
寺廟建築特點
寺廟中的主要神佛
顯宗佛 菩薩像
密宗佛 菩薩像
護法神像
傳承師祖像
附錄
蒙漢對照寺廟名稱表
後記

文摘

清政府成為內蒙古佛教的最高保護者,並利用佛教統治蒙古諸部,始於皇太極時期。我們知道,滿族和蒙古族在宗教信仰上,本來都是屬於同一範疇的北亞薩滿信仰的。自從16世紀末蒙古人再度皈依佛教、教法逐漸普及的時候,滿族人也受到臨近蒙古部落的影響、也開始信仰了佛教。據漢文和滿文史料記載,17世紀初,從西藏東親蒙古弘法的大師們也順便到後金渡化,使後金皇帝轉向佛法,也是事實。清太祖努爾哈赤(1559~1626年)於1615在其根據地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城東開始修建7座大廟一事,在清代官書上也是大書特書的。此外,努爾哈赤尊崇和優禮從蒙古幣斗爾沁部到後金的西藏喇嘛斡祿達爾罕囊索,就是一例。囊索喇嘛圓寂之後,又有許多喇嘛攜帶信徒及蒙古牧民投奔後金,也同樣受到努爾哈赤的優禮相待。努爾哈赤優禮和尊崇喇嘛的這一政策,被努爾哈赤後來的繼承者們繼承下來,從而成為貫穿清朝一代的重要傳統政策,並在內蒙古的佛教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1636年,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改國號“後金”為“清”,幣爾皇帝。不久,皇太極積極和西藏佛教領袖及上層人物建立聯繫,公開宣布尊崇西藏佛教。我們知道,自從三世達賴親臨蒙古地區傳法以來,西藏佛教的領袖們既對蒙古地區的佛教具有領袖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蒙古地區的政治形勢,影響著蒙古人心的向背。因此,這位傑出的政治家皇太極,將尊崇佛教作為“馭藩之具”,即籠絡、控制蒙古各部,直接和西藏佛教領袖進行聯繫。崇德四年(1639年)十月,皇太極派遣以額爾德尼·達爾罕喇嘛和察罕喇嘛(此為囊索喇嘛之法弟)為首的9人代表團去西藏,分别致信藏王(當時掌市又者是藏巴汗)和達賴喇嘛(當時為五世達賴),表示清朝發展佛教的願望,並要求西藏高僧到清廷傳教。然而遺憾的是,這一使團因幣中種原因,到了呼和浩特後便返回。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西藏達賴、班禪(當時為四世)派遣青海和碩特部領袖額齊爾圖的第三子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和厄魯特部戴青綽爾濟等一行人為西藏格魯派的代表,經長途跋涉後到達盛京。這是西藏方面首次與清朝皇帝聯繫的宗教代表團。皇太極在盛京極為熱情地接待了西藏宗教代表團。當伊拉古克三等人返回西藏時,皇太極也派遣了自己的代表團,同伊拉古克三等人一起前往西藏,拜見達賴和班禪。這一切能夠說明,皇太極已經對西藏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皇太極的這一舉動,為日後清朝諸帝對佛教實現虔信和政治靈活性的結台,奠定了基礎。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在盛京去世。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攻占了北京。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被擁上北京的皇帝寶座,當時才6歲,即清順治帝。順治即位後,清朝的執政者們仍然對西藏佛教校感興趣,其最重要的表現是,清廷曾多次延請西藏五世達賴喇嘛進京。據清代官書記載來看,除清朝自1644年首次派遣官員和伊位古克三-呼圖克圖一起進藏迎請五世達賴而外,又於順治五年(1648年)、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八年(1651年)接連派遣專人進藏,邀請五世達賴前親內地。結果於順治九年(1652年),五世達賴從西藏啟程,於順治十年(1653年)元月到達北京。順治帝雖然以若無其事的姿態到北京郊區南苑狩獵,有意安排與達賴嘛在不拘禮節的形式下相會,但仍待之以殊禮,接待規格極為隆重。順治與五世達賴的這次會見,在政治上的成功在於清朝對達賴喇嘛的冊封。同年五月,五世達賴在返藏途中行至內蒙古的代噶廟(今涼城縣境內)時,順治帝派遣禮部和理藩院的官員追至代噶廟送來金印和金冊,其印文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之印”。冊文除對五世達賴倍加推崇外,在冊文最後有“興隆佛化,隨機說法,利濟群生”等語。清朝顯然是把五世達賴喇嘛作為西藏宗教領袖加以隆重冊封。對五世達賴喇嘛的冊封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宗教意義,對清廷來說,清朝皇帝的威望影響了西藏,從而使西藏佛教領袖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認,清朝皇帝變成了西藏佛教的第一個宗主或是第一個檀越(施主);對西藏來說,這一冊封便是西藏地區自元朝以來再度臣屬於中國皇帝的象徵;而對蒙古來說,使其在西藏的政治統治(當時統治西藏的是西蒙古的固實汗)實權,無聲無息地退居於次位。從宗教角度來說,通過對五世達賴的冊封,把藏、蒙、滿三族聯結在一起,成為中國北方歷史上最強大的宗教勢力。自從五世達賴喇嘛被冊封以後,清朝一代便形成了一種制度,即每一代達賴喇嘛坐床時都要由清廷來加以冊封,才算取得正式地位。
P11-13

後記

《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是一部專門展現內蒙古獨特旅遊資源,集趣味性與知識性為一體的大眾化旅遊讀物。
時值該《叢書》出版之際,恰逢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於2013年3月提出“8337”發展思路,要把內蒙古建設成為“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為更好地體現這一重要的發展思路,同時滿足更多旅遊者和廣大讀者的需要,2013年初,經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提議,決定重新編撰出版《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為內蒙古打造“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盡綿薄之力。
此次出版的《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由《內蒙古古塔》、《內蒙古古城》、《內蒙古寺廟》、《內蒙古清真寺》、《內蒙古自然奇觀》、《蒙古包文化》、《蒙古族服飾》、《蒙古族民俗風情》、《蒙古族飲食文化》、《春天裡盛開的映山紅——達斡爾族風情》、《天邊那絢麗的彩虹——鄂溫克族風情》、《高高的興安嶺——鄂倫春族風情》、《內蒙古考古大發現》組成。此次出版,對2003年9月出版的《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進行了調整,將原《來自森林草原的人們——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族風情》,一分為三:《達斡爾族風情》、《鄂溫克族風情》、《鄂倫春族風情》,同時,除整合《叢書》初版時的個別分冊之外,還增加了《內蒙古考古大發現》一冊作為《叢書》之一種。同時,每種圖書,增加了大量的彩色照片。即將出版的《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總計13冊,170餘萬字。
經過《叢書》全體新老作者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的編撰工作已圓滿完成,並再次得到內蒙古自治區宗教局等有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在《叢書》付梓之際,我謹對付出辛勞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叢書》的出版,得到內蒙古人民出版社領導、各漢文編輯部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武連生副總編在《叢書》的總體策劃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馬永真
2013年11月
於內蒙古社會科學院

序言

愛好旅遊的朋友們,當您們有機會到祖國的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時千萬不要忘記,除了那迷人的草原風光之外,還有分布在城市和草原深處的眾多佛教寺廟值得您去觀賞。尤其是那獨具特色的藏佛教寺廟,更是別有情趣。因為,在這些寺廟中您會看到,那金碧輝煌,富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宗教氣氛的殿宇、佛塔,以及寺內千姿百態的佛、菩薩、各類護法神像,精美的壁畫和各幣中彩繪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將給您一種難以忘懷的古老文明和佛的世界的神秘感。
《內蒙古寺廟》是《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之一。本書是結合內蒙古地區的地域特色、旅遊景區來編寫完成的,為了突出內蒙古地區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內容主要以內蒙古地區現存的藏佛教寺廟為主,著重介紹了明清以來藏佛教傳入內蒙古地區的歷史梗概,諸多藏佛教寺廟以及個別漢佛教寺廟的歷史沿革、建築藝術和民間傳說等等。
自明清以來,截止到民國為止,內蒙古地區僅藏佛教的寺廟就先後修建了1200餘座。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被毀壞的不少,其中“文革”時期尤為嚴重。本書所介紹的60餘座寺廟,大多是內蒙古境內幸運地遺存下來的。自20世紀國家改革開放後,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感召下,內蒙古地區的這些寺廟得到了妥善保護和重新修繕,如今,信徒們能在修葺一新的寺廟裡虔誠地舉行宗教儀式,國內外的遊人亦可無憂無慮地參觀遊覽。
我們編寫這些寺廟歷史時所依據的資料有幾個方面,其中,主要以今內蒙古地區各盟市旗縣的文史資料、各類方誌以及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金石資料、各幣中行記史料為依據;還有一部分為清代內蒙古地區寺廟的蒙文檔案;此外還有一些寺廟的現狀資料,是筆者親自到實地考察得來的。當然,我們不能忽略,研究內蒙古佛教及其寺廟,除了蒙古文、漢文資米斗外,藏文資料和其它外文資料也極為重要,有其價值。 為了滿足旅遊者們到寺廟參觀時,想了解內蒙古寺廟文化內涵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慾,我們僅以此書作為一份禮物,奉獻給廣大讀者。若通過這市書的介紹,能使更多的人對內蒙古自治區的獨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有了進一步認知和了解,我們就欣慰了,也達到了我們編撰此書的目的。
編者著
2013年11月於呼和浩特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