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側丘系交叉

內側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發出的纖維,弓形走向中央管腹側,左、右交叉,稱為內側丘系交叉,因交叉後的纖維在中線兩側上行成為內側丘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側丘系交叉
  • 外文名: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
解剖結構:,1、內側丘系:,2、外側丘系:,3、背側丘腦:,4、內側膝狀體和外側膝狀體:,5、中腦:,

解剖結構:

1、內側丘系:

薄束核、楔束核分別位於延髓下部,薄束結節和楔束結節深面,接受脊髓傳導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的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纖維。其中由薄束核發出的纖維傳導下半身;楔束核發出的纖維傳導上半身。內側丘腦系位於延髓錐體束背面、中線兩旁上行,經腦橋、中腦止於背側丘腦。
傳導精細觸壓覺,與刺激的具體定位、空間和時間的形式有關。
內側丘腦系位於延髓椎體束背面、中線兩旁上行,經腦橋、中腦止於背側丘腦。

2、外側丘系:

斜方體纖維行至被蓋部的前外側,在上橄欖核的外方折向上行,稱為外側丘系。外側丘系是聽覺通路的一部分,以後它在被蓋部的外緣上行,經過中腦,止於丘腦的內側膝狀體。
外側丘系是上升的聽覺纖維束。它自延髓上端的蝸神經前、後核發出,在腦橋基底部與被蓋部之間交叉,越過中線形成斜方體後,折向上行,沿內側丘系的外緣上升,止於後丘腦的內側膝狀體。它是聽覺傳導徑路上的第二級纖維。

3、背側丘腦:

背側丘腦亦稱丘腦,是間腦中最大的一部分,位於間腦的背側部,其腹側為底丘腦和下丘腦。背側丘腦是各種感覺通路(嗅覺除外)最後的中繼站,各種感覺衝動在此中繼後,經丘腦皮質投射纖維傳至大腦皮質的不同區域。感覺信息的整合也發生在這個水平,痛覺的感知就發生在間腦。此外,背側丘腦還從事維持大腦皮質的覺醒狀態。
背側丘腦的外側包有薄層白質板,稱為外髓板,它借丘腦網狀核與內囊相隔。在背側丘腦灰質內,有丫形的內髓板,此板前部分叉,因而將灰質分為三個大的核群:前核群、背內側核群和腹外側核群。腹外側核群又可分為背腹兩層。屬於後丘腦的內、外側膝狀體,實際是上述腹層核群向後方的擴延。

4、內側膝狀體和外側膝狀體:

內側膝狀體和外側膝狀體分別為聽和視傳導路徑在間腦的中繼站。內側膝狀體接受外側丘系的纖維,傳出纖維形成聽輻射至顳葉聽覺皮質。外側膝狀體在枕的下方,包括6層細胞,腹側的1~2層細胞大,靠背側的4~6層細胞小。視束中交叉的纖維止於外側膝狀體的1,4和6層,不交叉的止於2,3和5層。自此發出的纖維組成視輻射投至枕葉視覺皮質。

5、中腦:

腦幹的一部分,形體較小,動眼神經、滑車神經由此發出。中腦腳底發生病變時,可產生中腦腳底綜合徵。主要表現:動眼神經與錐體交叉性麻痹,特點為病灶同側動眼神經麻痹,而對側腦性偏癱。如累及中腦頭端的紅核前區,則可發生動眼神經與錐體外系交叉綜合徵,特點為同側動眼神經麻痹、對側半身舞蹈病或一側震顫、肌張力增高等。如中腦被蓋中央區發生病變,常伴有嚴重而持久的意識障礙(昏睡或昏迷)和去大腦強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