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核

疑核

疑核( ambiguous nucleus ),是腦神經運動核。位於延髓被蓋部的網狀結構中,是長棒狀的核團,自延髓腦橋分界處起,下達錐體交叉平面。核發出纖維走行於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副神經之中,支配咽、喉、軟齶部橫紋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疑核
  • 外文名:nucleus ambiguus
  • 位於:三叉神經脊束核
  • 加入:3對腦神經
一、概述:,二、疑核發出的纖維:,三、解剖結構:,

一、概述:

1、疑核:
疑核系腦神經的運動核之一。此核位於迷走神經背側核的腹外側,自髓紋延至丘系交叉階段,細胞柱的頭端發出纖維加入舌咽神經,其餘加入迷走神經和副神經。疑核發出軸突形成的纖維束,先向背內方行走一段然後折向腹外方,與迷走神經的其他纖維共同出腦。此纖維控制咽喉橫紋肌的活動。
2、網狀結構:
網狀結構指腦幹內彌散的白質纖維交織成網、網眼內散布不同大小的神經元的細胞體與纖維混雜區。可分為內側2/3的效應區(成自大中型細胞)和外側1/3的感覺聯絡區(成自小型細胞),內含許多網狀核和中縫核,與腦的各部和脊髓有廣泛聯繫。是軀體反射和內臟反射的重要聯絡站或中樞,對軀體運動和內臟活動有調節作用,對覺醒、睡眠、意識和內分泌活動也有影響。
網狀結構也稱“網狀系統”。在腦幹(即中腦、腦橋和延髓)中央部分的類似蜘蛛網的神經結構。由灰質和白質混合組成。
腦幹網狀結構對聽覺信號的傳入有調節作用。
3、延髓:
延髓如倒置的圓錐形,其下界在平齊枕骨大孔處與脊髓連線,上界的腹側面以橫溝與腦橋相隔,背側面構成菱形窩的下半部。延髓的外形與脊髓相類似,其溝裂都為脊髓同各溝裂的延續,在腹側面,前正中裂的兩側各有一縱行隆起,稱錐體,它系由皮質脊髓束的纖維構成。在錐體下方,70~90%的纖維左、右交叉,稱錐體交叉。在錐體外側又有一對卵圓形的隆起,稱橄欖體,兩者之間隔以前外側溝,有舌下神經根自此溝出腦。在橄欖體外側的縱溝內,從上往下有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根出腦。在背側面,後正中溝的兩側有一對突起,稱薄束結節(棒狀體),是薄束向上延續的擴大部,其深面有薄束核。在薄束結節的外側又有另一對突起,稱楔束結節,是楔束向上延續的擴大部,其深面有楔束核。在楔束結節的外上方.有一對小腦下腳或繩狀體,是粗大的纖維束,由進入小腦的纖維組成
延髓的內部結構與脊髓相似,有連線脊髓和大腦的纖維束通過,還有舌咽、迷走、副、舌下四對腦神經的運動核和終止核。延髓的灰質和白質關係,自脊髓向上逐漸出現改變。首先在延髓下端出現錐體交叉,切斷了灰質前角;其次在延髓閉鎖段的上部,出現丘系交叉:其三在延髓的開放部,出現橄欖體和繩狀體的形成;其四中央管敞開,脊髓的中央灰質形成第四腦室底的灰質,其中含有腦神經核;最後第四腦室底的灰質與下橄欖核之間的部分,由於縱橫纖維把灰質分隔,形成網狀結構。

二、疑核發出的纖維:

疑核位於三叉神經脊束核和下橄欖核之間的網狀結構中,縱貫延髓的全長,發出的纖維先向背內側走行,然後折向腹外方出腦,此核接受雙側皮質束纖維的傳入。
疑核是個細長的細胞柱,發出的纖維加入3對腦神經:
上部發出的纖維進入舌咽神經,僅支配莖突咽肌;大的中部發出的纖維加入迷走神經,支配軟齶與咽的骨骼肌、喉的環甲肌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下部發出的纖維構成副神經腦根,進入副神經,出顱後又離開副神經而加入迷走神經,最後經迷走神經的喉返神經,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喉肌。此外疑核還包含投射到心臟的副交感節前神經節。

三、解剖結構:

疑核:
疑核位於(延髓)網狀結構內,居三叉神經脊束核腹內側,其上端達下橄欖核的上1/3部,下至內側丘系交叉的下界。由典型多極神經元組成,其軸突先行於背內側至第四腦室底,繼急轉向腹外側,與迷走神經背核的纖維匯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