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入滲量 |
英文名稱 | infiltration capacity |
定 義 | 由雨型和土壤滲透性能決定的降雨入滲量。 |
套用學科 | 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二級學科) |
中文名稱 | 入滲量 |
英文名稱 | infiltration capacity |
定 義 | 由雨型和土壤滲透性能決定的降雨入滲量。 |
套用學科 | 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二級學科) |
入滲強度常以室內土柱入滲模擬、實地人工降雨入滲模擬及入滲儀等方法測定;流域上的入滲量一般是在歷年降雨徑流實測資料基礎上經反覆推算和綜合分析取得。入滲不僅直接決定地面徑流的生成及大小,同時也影響壤中流和地下水的生成與大小。
對地下水的補給量,是入滲量的一部分。灌溉水對地下水的補給,主要是經過田面入滲和田間渠道入滲進行的。影響因素 田面入滲補給 在這種情況下,灌溉水入滲補給係數值的變化情況如下:入滲水流經過砂質土壤時大於經過粘質土壤;土層的...
涌流灌溉適宜的田間條件:結構良好的中壤土、輕壤土、沙壤土及黏壤土(垂直入滲第1小時的土壤入滲量為50-260mm/h)。適宜涌流灌溉:溝畦縱向無倒坡且溝畦的長度宜大於70m。供水閥門 涌流灌溉靠安設在溝(畦)首的可以間歇性開關的...
因此,河流的入滲量減少消耗地下水儲存量將造成系統淤塞。④ 不合理降深引發淤塞。降深過大會加大水力坡度,加快地下潛流流速,水流由層流狀態變成紊流,受水力驅動影響,地層內顆粒呈現無序組合影響地下水補給的速度,使產水量衰減。( 2) ...
總而言之,2001年台灣地區之實際安全年供水量共約為一五七億噸,其中地面水約為一一七億噸,地下水入滲量約為四○億噸。但該年之實際之總用水量約為一八○億噸,遠超過年安全供水量,其中生活用水二十九億噸,占用水量的十六‧一%;...
降雨開始時並不立即形成徑流,首先,雨水被流域內的樹木、雜草,以及農作物的莖葉截留一部分,不能落到地面上,稱為植物截留然後,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部分滲入土壤,稱為入滲,單位時間內的入滲量(mm)稱為入滲強度(mmlnin或mmh)。...
土壤水分入滲是陸地生態系統水分循環、水分利用、水土保持功能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前提,其特性極大地制約著地表徑流、土壤流失、降雨-徑流回響、地下水補給等諸多生態水文過程。除了入滲量,水分運移行為也對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儲存能力起著...
皋蘭縣境內自產地下水資源總補給量為2949.3萬立方米,其中降水入滲量44.6萬立方米,洪水側滲量為184.8萬立方米,渠道入滲量1523.7萬立方米,田間灌溉回歸量1061.4萬立方米,其他補給量135.1萬立方米。減去重複計算量1987.3萬立方米,全縣純地下水資源...
第三節 土壤水分入滲觀測 第四節 覆被變化、土地利用與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滲 第五節 影響土壤水分入滲的因素分析 第六節 高寒草甸土壤底層入滲量的觀測 第八章 高寒草甸土壤貯水量、持水量及水源涵養功能 第一節 土壤水分的劃分與...
超滲徑流 超滲徑流是指雨水降落地面尚未達到土壤入滲量就發生的徑流。
The average soil salt content of desalt region cut down as the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rose and went up with the water concentration and initial water content.脫鹽區土壤平均含鹽量隨累積入滲量的增加而減少,隨入滲水...
坡度越大,徑流速度也越大,入滲時間短,入滲量小,徑流量也就增大,致使徑流沖刷和搬運能力增大,土壤侵蝕量也越大。其次,在自然界中,土壤侵蝕受多因素的影響,通常隨坡度的增加,水平投影坡長變短,坡面承接降雨的面積會變小,...
階地礫石層坡地和裂隙發育片岩坡地土體通透性好,對降水的入滲能力強,降水入滲量大,入滲深,儲存在1至數米的深層土體,不易蒸發損失,乾旱季節尚有少量有效儲水供深根性植物吸收利用,適合灌喬植物生長,天然植被為灌草叢或森林,可以...
同時,隨著邊坡侵蝕的進一步發生,降水的入滲量和入滲深度也進一步增加,松脹和膨脹作用將破壞土的結構,對鹽漬土路基的穩定性非常不利,會導致路基濕陷、塌陷等病害的發生。由毛細水攜鹽上升對路基造成的破壞和影響 鹽漬土的鹽分溶解度...
在入滲很小的地區,淺層土中CI濃度呈增長趨勢,達最大濃度後,該濃度將一直向下延伸到地下水面處。已公布的研究結果表明,由於古氣候變化和滲流方向反覆變化,入滲量極小的乾旱地區的CI濃度峰值點以下的土壤中CI濃度呈下降趨勢。氚 氚...
結果表明,容重對土壤入滲能力有較大影響。試驗土壤入滲能力隨容重增大遞減,3種典型土壤穩定入滲速率與容重均呈對數負相關,砂壤120min累積入滲量與容重呈冪函式負相關,中壤、黏壤則呈線性負相關。考斯加科夫入滲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滲速率...
石質山地土體通透性好,對降水的入滲能力強,降水入滲量大,入滲深,儲存在1至數米的深層土體,不易蒸發損失,乾旱季節尚有少量有效儲水供深根性植物吸收利用,適合灌喬植物生長,天然植被為灌草叢或森林,可以恢復森林植被。
城市中不透水地面的擴大,使水的入滲量減少,徑流總量與峰值增大,不利於下游防洪,並容易造成次生污染和非點源污染;地下水的超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城市地區要研究的環境水文學問題有:城市化對降水的影響及酸雨污染的時空分布規律:地表...
三維網的存在,對減少邊坡土壤的水分蒸發,增加入滲量有良好的作用。同時,由於土工網材料為黑色的聚乙烯,具有吸熱保溫的作用,可促進種子發芽,有利於植物生長。快速防護措施 (1)當工期與植被培植期發生矛盾,在工程剛竣工即進入暴雨...
降落到地表的雨水,向土壤中人滲。當降水強度大於土壤人滲能力時,產生超滲降水。超滲降水開始形成地面積水,並填充地面窪坑,這些窪坑積蓄的水量,稱為填窪量。此過程稱為蓄滲階段。植物截留的水量與入滲量和填窪量都不參與徑流,稱...
第二節 水分入滲 2.1滲漏 2.2影響入滲的因素 2.3入滲階段 2.4累計入滲量與入滲率關係 2.5基本或穩定入滲率 2.6時間與空間變異 2.7田間入滲測量 2.8模型 第三節 植物 3.1植物根系 3.2植物對淺層地下水的利用 3.3...
第二節 水分入滲 2.1 滲漏 2.2 影響入滲的因素 2.3 入滲階段 2.4 累計入滲量與入滲率關係 2.5 基本或穩定入滲率 2.6 時間與空間變異 2.7 田間入滲測量 2.8 模型 第三節 植物 3.1 植物根系 3.2 植物對淺層地下...
地表水資源量與降水量相適應,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攔蓄外,剩餘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資源量的變化與降水入滲量相適應。土地資源 萊蕪市土地總面積22.46萬公頃,其中農用地14.63萬公頃,建設用地3.92萬公頃,未利用地3...
地表水資源量與降水量相適應,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攔蓄外,剩餘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資源量的變化與降水入滲量相適應。土地資源 萊蕪區土地總面積17.40萬公頃(含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雪野旅遊區、萊蕪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