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核是指結核桿菌自肺部或其他器官,經血行播散到腎臟,引起的繼發性感染,是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常累及腎臟、輸尿管、膀胱和生殖系統,統稱泌尿生殖繫結核。本病起病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嚴重者以頑固性尿路刺激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兒童少見,男多於女,大約2:1。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腎內科
- 多發群體:男性
- 常見病因:結核桿菌感染所致
- 常見症狀: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膿尿等
- 中文名 :兒童腎結核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腎結核的主要原發病灶為肺結核,少數來自於骨、關節、腸、淋巴結的結核病灶。偶有從生殖道蔓延到腎臟。肺結核到腎結核的發生,平均間隔為8年。
我國最常見的病原體是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其他少見病原體包括牛型結核桿菌及未定型分枝桿菌等。
臨床表現
臨床症狀可較為隱匿,但半數多有明顯既往腎外結核感染史,不足10%表現為腎外活動性病灶。
1.尿路刺激症狀
尿頻最早出現,初發病時尿頻可不伴尿痛,進行性尿頻加劇同時出現尿急、尿痛,嚴重的病例可發生尿失禁,排尿困難和夜尿,套用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
2.血尿、膿尿
腎、輸尿管或膀胱結核病變都可導致血尿、膿尿。由膀胱三角區結核性潰瘍所致者,多為終末血尿。全程血尿見於膀胱以上病灶。尿中有大量膿細胞,有時可發現壞死組織。嚴重患者尿液可呈“米湯樣”。
3.腎區疼痛及腫物
腰痛可不明顯,但如輸尿管阻塞可發生鈍痛或絞痛。少數病例由於腎積膿或腎積水可觸及腫塊。
4.全身症狀
嚴重者或有其他器官結核時,可出現消瘦、乏力、潮熱、盜汗、食慾減退等結核中毒症狀。雙腎功能嚴重障礙者可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表現,如水腫、貧血、少尿或無尿。
診斷
出現尿路感染症狀,經積極抗生素治療療效不佳,尿培養示結核桿菌,進一步結合影像學、膀胱鏡檢可診斷。如有肺結核史或有密切結核接觸史,未接種過卡介苗者,有助於本病診斷,結合上述臨床表現分析確診。
治療
1.治療原則
腎結核是全身性疾病,治療方面必須重視以下4條原則:
(1)原發灶治療即在治療腎結核的同時,還要注意引起腎結核原發病灶的情況。
(2)支持療法注意加強營養,提高患兒的免疫力與組織修復能力。
(3)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對於嚴重複雜的腎結核患兒,尤其是發生閉合性腎膿腫、內科治療不能解除的尿路梗阻、或發生嚴重膀胱攣縮者,要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相結合。
(4)男性病例治療因為男性易並發生殖系統結核,所以男性病患藥物治療的療程要比女性長。
2.一般治療
要加強營養、改善生活環境、適當休息、合理的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
3.藥物治療
不論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足夠、規律、全程、聯合地使用抗結核藥物以控制結核的播散。根據精確的細菌學診斷指導用藥,常使用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或吡嗪醯胺聯合套用,療程4~6個月。短程療法可減少治療反應(如黃疸、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轉氨酶升高等)。治療結束、半年、1年後均需尿結核桿菌培養檢測,並隨訪腎臟鈣化影像。
4.外科手術
具有手術指征的患者,術前、術後給以足量抗結核藥物,根據情況進行腎切除術、部分腎切除術、病灶清除術。
(1)手術方法與指征①腎臟病變切除術全腎切除術適用於單側腎病變嚴重,而對側無明顯損害者或輕微病變,腎功能仍能維持正常者。一側腎臟病變嚴重,同時有膀胱攣縮及對側腎盂積水,腎功能正常者,仍可先行腎切除,若有腎功能不全,可先做簡單的尿引流手術,使腎功能恢復正常,然後再做腎切除術。對局限於腎臟一部分的病變,且與腎盂相溝通者,藥物治療大多能治癒,極少數病例只需做部分腎切除。②腎病灶清除術適用於腎結核的閉合性膿腔,目前已被超聲引導下局部穿刺抽吸或藥物灌注替代治療。③糾正上尿路梗阻經化療梗阻仍持續存在,可行腎盂成形術或輸尿管再植術等。④膀胱攣縮的手術處理嚴重膀胱攣縮可行腸、盲腸或結腸膀胱成形術。⑤雙腎結核引起終末期腎衰竭血液淨化或腎移植。
(2)手術禁忌證①雙腎嚴重病變。②全身情況不良,或有腎外結核仍處於進展期。③單側腎結核可由化療治癒者。
預後
預後決定於下列幾個因素:①全身情況和泌尿系以外的結核病狀況。②膀胱結核病變的輕重。③對側腎臟病變與功能狀況。④治療時機和治療的正確性。
大多數通過藥物治療多能痊癒,單側病變預後較好,由於耐藥結核桿菌感染逐年增加,仍不容樂觀。近年的報導總病死率為2%~50%。
預防
1.接種卡介苗:對未感染結核者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根本措施。
2.積極治療,防止擴散。
3.加強營養,避免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