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研究

兒童研究

《兒童研究》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明生、孫可平、高振宇、周加仙。

基本介紹

  • 書名:兒童研究
  • 作者:方明生、孫可平、高振宇、周加仙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4月1日
  • ISBN:978756758726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兒童是現在更是未來,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每一個兒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權利。對於此,教師應學會“傾聽兒童的聲音”,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與內心世界。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則是立足於“兒童本位”的課程觀,開展持續的跨學科研究和理論建構,探究真實的而不是抽象的兒童世界。這樣兩種“兒童研究”正是支撐兒童學習與成長的重要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必將成為新世紀課程創新的源泉。再檔滲局
《兒童研究:世紀的回眸與展望》以這樣的姿態展開研究,形成了兩條主線:一是對20世紀兒童研究的主要事件展開歷史性的探究,回顧“兒童學”研究、西方兒童家庭社會史研究以及“兒童權利”思想的形成,勾勒出20世紀兒童研究的主要脈絡;二是立於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節點上,在社會文化的背景與科學的視野上擴展兒童研究的領域,把握重點問題。我們發現,重建“兒童學”之研究的意義不再局限於理念改變後的方法改進戒判籃,而更是人口動態中隱喻的關乎人類價值重置的重大命題。

圖書目錄

導論 兒童研究的方法論轉型
上編 回眸:20世紀兒童研究發展的歷史脈絡
第一章 科學思想影響下“兒童學”研究的蹉跎
第一節 奧斯卡·克利斯曼提出的“兒童學”
一、關於克利斯曼“兒童學”博士論文的基本分析
二、克利斯曼論“建立兒童學的必要性”
第二節 建構兒童學體系的初步嘗試
一、兒童學的研究對象
二、兒童學的研究方法
三、歐美兒童學組織的建立與運作
四、20世紀初葉中國的全催兒童學研究與實踐
第三節 兒童學研究衰落的根源
一、學科之間壁壘森嚴
二、速度崇拜科學主義
三、缺乏方法論的創新
四、忽略社會文化視野
專欄克利斯曼兒童學博士論文(節選)
第二章 範式轉型中西方兒童家庭社會史研究的興起
第一節 兒童家庭社會史的起步:阿里埃斯《兒童的世紀》
一、阿里埃斯《兒童的世紀》產生的背景
二、《兒童的世紀》關於家庭演變的研究
三、《兒童的世紀》關於共同體教育向學校親職教育演變的研究
第二節 兒童家庭社會史的圖像證史方法
一、歐洲繪畫藝術史中發現的“兒童期”觀念的演變
二、繪畫證實的兒童社會史的若干側面
三、圖像證史的兒童家庭社會史方法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意義
第三節 兒童家庭社會史研究的擴展
一、阿里埃斯之後西方兒童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中國文化圈兒童與家庭社會史研究的拓展
第四節 兒童觀社會史研究的視野、目的與方法
一、“新史學”研究的視角:複合時空中的具體的人
二、阿里埃斯的方法:兩種綜合與學際的雙重視線
三、兒童觀社會史研究的目的
四、兒童觀社會史帶來“兒童的發現”之再發現
專欄“阿里埃斯範式”的概要與方法
第三章 “兒童權利”的發現:贈予人類新千年的禮物
第一節 20世紀歷史進程中“兒童權利”理念的演進
一、“兒童權利”的提出(1924)
二、“兒童權利”內涵的發展與深化(1959)
三、“兒童權利”的國際立法(1989)
第二節 世界兒童問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援助歷史
一、世界兒童問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建立
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援助的發展歷史
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援助歷史發展的特點
專欄《兒童權利公約》的思想奠基人:雅努什·科扎克
下編 展望:21世紀兒童研究的新視野
第四章 文化進化視域下的兒童腦、認知綜合發展研究
第一節 生物、文化協同進化視角的腦、認知與文化學習
一、人類文化的綜合作用及其傳承
二、腦、認知演進與文化的共進
三、學習:人類的獨特文化能力
四、腦、認知與文化在人的發展中的互動作用
第二節 環境與兒童發展:“環世界”論視角出發的兒童研究
一、尤克斯奎爾的“環世界”論及人類生物特性
二、德國“哲學人類學”的位置與局限
三、“環世界”論發展出的人的感知覺認識論與現象學
四、從尤克斯奎爾的生物的“自然計畫”到“人的計畫”
第三節 基於腦與認知科學的教學研究之演進
一、腦、認知科學與教學的聯結:歷史演進
二、基於腦與認知科學的教學研究:21世紀的新興科學榜再祖
第四節 “軀體標記假說”構想的人可能的學習狀態
一、“編輯性自我”的可能性與作用
二、“軀體標記假說”的特徵
三、原始自我、核心意識、擴展意識鍵灶虹
專欄圖解尤克斯奎爾“槓己巴環世界”論
第五章 社會互動視域下的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研究
第一節 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的理論建構
一、納入社會視域的兒童認知與情感領域
二、槳陵罪匪社會文化理論中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發展
三、社會視域下兒童認知與情感互動作用的複雜性
第二節 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的文化干預
一、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中的文化因素
二、文化干預下的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實證研究
三、社會發展環境中的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發展方式
專欄維果茨基情感理論研究的視域
第六章 學校及社會機構環境中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 學校教育與生活環境間心理功能的轉換
一、分析源於兒童生活的科學問題的理論
二、源於兒童生活的科學問題的統計分析
三、源於兒童生活的科學問題的個案分析
第二節 社會機構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的影響
一、關於科技場館對兒童認知與情感影響的研究
二、關於科技場館對兒童認知與情感影響的調查
第三節 媒體環境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的影響
一、媒體環境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影響的研究現狀
二、基於訪談法的媒體環境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影響研究
專欄瓦西納的兒童發展的文化觀
後記

編輯推薦

兒童立場——新世紀課程創新的源泉,回顧兒童學的誕生與發展,實現兒童研究範式的轉型。
“核心素養與課程發展叢書”
《兒童研究:世紀的回眸與展望》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資助出版
“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無論是回眸,還是展望,重要的是“standing point”。
一是時間節點。過去的20世紀,可以說是“兒童”被重新發現的世紀,無論是心理學、生物學、醫學,還是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研究發展都愈發細緻地描繪出了兒童形象的不同側面。同樣,飛速進步的社會經濟文化極大地改變了兒童的生存狀態,隨之而來的,兒童研究的對象和問題也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多樣。經過21世紀10餘年的思考與探索,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但這個世界的變化趨勢也更加迅速、驚人。
在本書中,作者引領我們佇立於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尾聲,回眸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既能看到兒童學的萌芽與曲折發展,也能看到新世紀研究範式轉型的趨勢,更能看到不遠的未來兒童即將面對的不可預估的挑戰,以及當代研究者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的努力。可以說,這個時間節點的選擇十分巧妙,就像落子之前需要長考,我們亟需總結經驗,規劃未來。
二是立場。“你眼中的兒童是什麼樣子的”,這一點十分重要。只有兒童不再是“小大人”,“兒童”的身影才會被真正注視,“兒童”的聲音才會被真正傾聽。無論是質性研究,還是量化研究,研究者的立場決定其所見、所思、所言、所為,在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中也是如此。
在《兒童研究:世紀的回眸與展望》中,無論是梳理與反思兒童研究的發展歷程,還是採用新的研究範式分析現實問題,很顯然,作者們並不把自己單純地當做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或是教學工作者,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心理學、自然科學都是兒童研究的養分,但絕不僅限於此。在他們眼中,兒童的歷史、兒童研究的歷史是由嚴謹的文章、重要的檔案、生動的故事、生動的畫作、感人的影視作品交織而成的,是所有重大事件參與者與社會生活中的普通人眼中“兒童”形象的集合。只有兒童,是一切的出發點,也是所有兒童研究者真正的立場。

作者簡介

方明生,博士,上海杉達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1999-2014年任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已發表《現代日本教育課程改革》等多部論著與譯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社會·文化視野下的兒童研究與課程創新”。
孫可平,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並獲得美國DePaul University發展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已出版《現代教學設計綱要》、《STS教育論》、《理科教育展望》、《研究性學習案例解析》等著作,並發表了二十餘篇論文。
高振宇,博士,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土生導師,兒童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課程與教學論、兒童哲學、兒童史學。已發表《兒童哲學論》等多部論著與譯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中國兒童學學術史研究”。
周加仙,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員,《教育生物學雜誌》執行主編。博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做訪問學者與博士後。已出版《教育神經科學:學科建制與教育創新》等多部論著與譯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漢語閱讀教育對神經網路的作用及其機制”等課題。
第三章 “兒童權利”的發現:贈予人類新千年的禮物
第一節 20世紀歷史進程中“兒童權利”理念的演進
一、“兒童權利”的提出(1924)
二、“兒童權利”內涵的發展與深化(1959)
三、“兒童權利”的國際立法(1989)
第二節 世界兒童問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援助歷史
一、世界兒童問題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建立
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援助的發展歷史
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援助歷史發展的特點
專欄《兒童權利公約》的思想奠基人:雅努什·科扎克
下編 展望:21世紀兒童研究的新視野
第四章 文化進化視域下的兒童腦、認知綜合發展研究
第一節 生物、文化協同進化視角的腦、認知與文化學習
一、人類文化的綜合作用及其傳承
二、腦、認知演進與文化的共進
三、學習:人類的獨特文化能力
四、腦、認知與文化在人的發展中的互動作用
第二節 環境與兒童發展:“環世界”論視角出發的兒童研究
一、尤克斯奎爾的“環世界”論及人類生物特性
二、德國“哲學人類學”的位置與局限
三、“環世界”論發展出的人的感知覺認識論與現象學
四、從尤克斯奎爾的生物的“自然計畫”到“人的計畫”
第三節 基於腦與認知科學的教學研究之演進
一、腦、認知科學與教學的聯結:歷史演進
二、基於腦與認知科學的教學研究:21世紀的新興科學
第四節 “軀體標記假說”構想的人可能的學習狀態
一、“編輯性自我”的可能性與作用
二、“軀體標記假說”的特徵
三、原始自我、核心意識、擴展意識
專欄圖解尤克斯奎爾“環世界”論
第五章 社會互動視域下的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研究
第一節 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的理論建構
一、納入社會視域的兒童認知與情感領域
二、社會文化理論中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發展
三、社會視域下兒童認知與情感互動作用的複雜性
第二節 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的文化干預
一、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中的文化因素
二、文化干預下的兒童認知與情感綜合發展實證研究
三、社會發展環境中的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發展方式
專欄維果茨基情感理論研究的視域
第六章 學校及社會機構環境中兒童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 學校教育與生活環境間心理功能的轉換
一、分析源於兒童生活的科學問題的理論
二、源於兒童生活的科學問題的統計分析
三、源於兒童生活的科學問題的個案分析
第二節 社會機構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的影響
一、關於科技場館對兒童認知與情感影響的研究
二、關於科技場館對兒童認知與情感影響的調查
第三節 媒體環境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的影響
一、媒體環境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影響的研究現狀
二、基於訪談法的媒體環境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發展影響研究
專欄瓦西納的兒童發展的文化觀
後記

編輯推薦

兒童立場——新世紀課程創新的源泉,回顧兒童學的誕生與發展,實現兒童研究範式的轉型。
“核心素養與課程發展叢書”
《兒童研究:世紀的回眸與展望》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資助出版
“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無論是回眸,還是展望,重要的是“standing point”。
一是時間節點。過去的20世紀,可以說是“兒童”被重新發現的世紀,無論是心理學、生物學、醫學,還是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研究發展都愈發細緻地描繪出了兒童形象的不同側面。同樣,飛速進步的社會經濟文化極大地改變了兒童的生存狀態,隨之而來的,兒童研究的對象和問題也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多樣。經過21世紀10餘年的思考與探索,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但這個世界的變化趨勢也更加迅速、驚人。
在本書中,作者引領我們佇立於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尾聲,回眸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既能看到兒童學的萌芽與曲折發展,也能看到新世紀研究範式轉型的趨勢,更能看到不遠的未來兒童即將面對的不可預估的挑戰,以及當代研究者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的努力。可以說,這個時間節點的選擇十分巧妙,就像落子之前需要長考,我們亟需總結經驗,規劃未來。
二是立場。“你眼中的兒童是什麼樣子的”,這一點十分重要。只有兒童不再是“小大人”,“兒童”的身影才會被真正注視,“兒童”的聲音才會被真正傾聽。無論是質性研究,還是量化研究,研究者的立場決定其所見、所思、所言、所為,在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中也是如此。
在《兒童研究:世紀的回眸與展望》中,無論是梳理與反思兒童研究的發展歷程,還是採用新的研究範式分析現實問題,很顯然,作者們並不把自己單純地當做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或是教學工作者,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心理學、自然科學都是兒童研究的養分,但絕不僅限於此。在他們眼中,兒童的歷史、兒童研究的歷史是由嚴謹的文章、重要的檔案、生動的故事、生動的畫作、感人的影視作品交織而成的,是所有重大事件參與者與社會生活中的普通人眼中“兒童”形象的集合。只有兒童,是一切的出發點,也是所有兒童研究者真正的立場。

作者簡介

方明生,博士,上海杉達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1999-2014年任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已發表《現代日本教育課程改革》等多部論著與譯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社會·文化視野下的兒童研究與課程創新”。
孫可平,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並獲得美國DePaul University發展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已出版《現代教學設計綱要》、《STS教育論》、《理科教育展望》、《研究性學習案例解析》等著作,並發表了二十餘篇論文。
高振宇,博士,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土生導師,兒童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課程與教學論、兒童哲學、兒童史學。已發表《兒童哲學論》等多部論著與譯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中國兒童學學術史研究”。
周加仙,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員,《教育生物學雜誌》執行主編。博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做訪問學者與博士後。已出版《教育神經科學:學科建制與教育創新》等多部論著與譯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漢語閱讀教育對神經網路的作用及其機制”等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