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

兒童心理

伴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建設,城市在增添了喧囂的同時也變得浮躁,成人和兒童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承受著各式各樣的壓力和不良情緒,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不能及時的發散勢必會產生負性情感的淤積,對工作學習、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一般成人會有自己的發散方式,從而得到部分緩解。簡單的說人類是通過對情報進行輸入和輸出來維持心腦的平衡。正常情況下人類的輸入不會出現異常,因為輸入是通過五感時時刻刻來進行的,但是在如此浮躁的生活環境下,想要依靠自然的方式去輸出較強的負性情感和無意識情感就相對比較困難了,由於兒童正處於語言和自主行為能力的發展期,相比成人就更需要及時的幫助和引導發散 (也就是輸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心理
  • 外文名:Children psychology
  • 童心典型特徵:比較安心、比較輕鬆
  • 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性格不合群等
簡介,培養,發展,問題,解決辦法,本質特徵,相關連結,

簡介

現代兒童的心理狀況非常需要得到家長的重視,例如孩子常常出現缺乏安全感、抑鬱等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培養

兒童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兒童期心理就開始不健康,那么就影響他的一生。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么,成人後想擁有健康的心理與成熟的人格就會非常的困擾。
所以說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來培養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呢?下面問渠心理網就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幾個方法,家長們只要適當的注意,完全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1、不要太嚴厲: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2、不要太關心: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3、不要恐嚇: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4、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5、不要嘲笑批評:孩子一樣也會自尊心,嘲笑批評孩子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6、幫助孩子面對困境:要幫助孩子對面對的困境進行分析,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但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7、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過於依賴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8、不要勉強孩子:當一件事情孩子無法完成時,不要去勉強,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建立並沒有幫助。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9、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另外,讚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的同時感到你的讚許是真誠的,而不是虛的、哄他的。
10、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這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與穩定性,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發展

兒童專家經過長期大量研究,制定了一些測量孩子體格發育、語言、智力和性格發展的常模和量表。家長們那就可以通過用這些工具來給孩子測量然後在拿去和常模進行比較,就知道自己的孩子身心發展是否健康了,如果發現孩子某方面發育的緩慢的話,則可以想一些對應的措施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足之處,而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個方面都不錯的話,則就可以按照常規來教育,而如果發現孩子在某方面出類拔萃的話,則可以因材施教給孩子制定一些特殊的教育措施來,讓孩子加快突出方面的發展。
幼兒期心理發展任務
培養親密依戀
依戀是由兒童與母親的共生關係引發的,心理學理論認為孩子在剛生下來的頭兩個月,處在原型自戀狀態,類似一種自閉,對外部世界渾然不知。這個時候的嬰兒相當於生活在伊甸園,享受著欲求與滿足。是母親的愛撫、溫暖、懷抱和哺乳,讓孩子從自體依戀轉向客體依戀,開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感知身體的邊界。如果母親性格強硬,動作粗糙,情緒不好,對孩子管理疏忽(讓孩子處於飢、渴、冷、濕等不安狀態),或不願親子陪伴孩子,把孩子寄養別處,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難與人形成良好的依戀,心理發展延續甚至出現自閉傾向。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戀的孩子,在成長中慢慢出現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等。孩子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很重要,母親的接納、喜歡、擁抱、軀體撫慰和精神關注,將促進孩子與母親形成信任、安全、溫暖的關係,這樣的依戀關係能讓孩子變得健康、活潑、開朗、自信和自尊。

問題

兒童心理問題表現在:
性格上的變化。有些孩子出現問題,我們家長會發現這個孩子平時挺開朗,挺活潑的,愛玩愛鬧的,突然怎么變得有點發悶了,不愛動了,內向了,膽怯了。以前這個孩子無憂無慮了,什麼事都不操心,變得心事重重的,變得敏感的,多疑了。以前這個孩子挺溫和的,變得動不動就發脾氣,以前對人挺寬容,挺友愛的,變得愛計較了,甚至嫉妒別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現有些報復的心理。這是屬於性格上的變化。
行為上的變化。孩子有些外顯行為上的變化,比如說這個孩子開始變得少言寡語了,飲食上也開始出現問題,比如厭食或者食欲不振,或者有的孩子暴飲暴食。最明顯的有些問題是不願意上學,不願意和家人或者同伴交流,甚至有的孩子連出門都不願意出了,也有的孩子表現得他比過去顯得過分地好動了,有的坐臥不安,以前學習挺好,挺認真的孩子,變得注意力不集中了,學習成績有明顯的下降過程。

解決辦法

1、注意力不集中。主要體現在學習方面,譬如上課、做作業時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比較差,不聽老師的指揮。
2、性格不合群。首先體現為膽小,上了幼稚園不適應,上課不敢發言,經常被打,但又不敢喊人。另一種體現則相反,就是愛打人、撓人、咬人。
解決方法:對於膽子小的孩子,就讓他經常去蹦床,以鍛鍊膽量。對於愛打人的小朋友,就要讓他們多練習擠壓式觸覺。打人是因為他有皮膚饑渴症,在尋求一種壓力,因此很多愛打人的孩子,其實在你打他幾下後,他就不打人了,身上舒服了。因此,可以通過游泳運動,讓水的壓力來擠壓他,還可以多給他擁抱。洗完澡以後拿毛巾把他捲起來,卷完後壓他一下,這叫擠壓式觸覺訓練,把他的壓力給他傳進去。
3、語言問題上有兩個極端。一是到年齡了不說話,譬如兩歲半了還不說話,要不然就是話多,不聽別人的話,自己喋喋不休地說。還有就是抽動症,不停眨眼睛,聳鼻子。
解決方法:這些表現都與身體協調性不夠好有關。身體協調性就是大腦對自己所有肌肉的感覺傳遞進來,然後再指揮他去及時行動。而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需要多訓練身體的協調性。
4、缺乏責任心:讓孩子叫人,他偏偏不願意叫人。
解決方法: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刻意忽略他的存在,故意讓客人不理他,這時候孩子往往就會著急,他就會主動地叫阿姨好,叔叔好。這是因為孩子也有被關注的需要。這種需要,要讓他體會到,他要是不給別人尊重,別人也不會給他尊重。這份責任感的培養,一定要從小開始賦予他,讓孩子大約從五歲開始承擔家務,選定一個酬勞標準,比方說拖地板給一塊錢,倒垃圾給一毛錢。從六歲開始讓他學會上鬧鐘,上學以後鬧鐘響了,他要負責把大的家叫起來,他要不叫家長就一直躺著,讓他感覺到大家都指望著他叫起床,以此增添他的責任心。

本質特徵

童年到成年的過程是對童心的改進,而不是捨棄。只有本性(先天情感)嚮往童心的人,才能得到永久的童心。
童心的第一個典型特徵:美好。
童年到成年的過程中,負面因素會逐漸侵蝕著美好的心靈。有些人在負面因素的侵蝕下,已經喪失了美好的心靈,也就失去了童心的關鍵。
負面因素有很多:衰老和死亡,重病和殘疾,學習和工作的辛苦,考學和就業的激烈競爭,低收入和低身份的痛苦,追求女孩的激烈競爭和失戀的痛苦,被小人損害和被人誤會等。
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既有正面因素,又有負面因素。
人的情感分為強正(少數)、弱正(多數)、弱負(多數)、強負(少數),強正的人和強負的人的性格是明顯相反的,而且強正的人和強負的人彼此無法理解彼此,這是自然規律。如果極度醜惡的人(強負)理解了極度美好的人(強正),那就違反自然規律了,所以不可能發生。雖然人的情感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但是有些情感只能先天因素給予,所以世間有很多美好,醜惡的人從生到死都無法理解和感受。看似主觀的想法,其實背後受著自然規律的操縱,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才會被宇宙誕生,所有生命的一生都是在執行自然規律。
童心的第二個典型特徵:比較安心、比較輕鬆、比較自由。
成年人要考慮找好工作,乾好工作,掙到工資,養家餬口,也就是生存的憂慮和壓力,而兒童沒有這種憂慮和壓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童心的第三個典型特徵:易於滿足。
幸福的相對標準:童年剛來到世上沒多久,潛意識裡和出生前什麼都沒有的狀況做對比,所以覺得生活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方面,所以很多成年人覺得乏味的、冷漠面對的事情,小孩子卻覺得很有趣、很興奮。而長大以後,和很有錢、很有權的人做對比,就覺得自己不幸福了。
幸福的絕對標準:在正面因素與負面因素共存的現實基礎上,作為一個生命,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待遇,得到就是幸福,得不到就是不幸福。
有些兒童,不像有些成年人那樣追求富貴,只要有安全感的平凡生活就可以,而且不像有些成年人那樣追求地位和榮耀,只要不被大家歧視就可以。
人生中,90%的幸福只依賴於普通的物質條件,剩下10%的幸福才依賴於富貴的物質條件。平凡的生活中處處是幸福,幸福主要取決於感受到了多少。
童心的第四個典型特徵:深情、情感強烈,多去感受情感、容易引發情感、情感豐富。
有些人的情感像是一塊原本帶著稜角的石頭,從小到大,在負面因素的逐漸磨損下,慢慢的被磨平了,情感變得冷漠,性格變得沉穩。
童心的第五個典型特徵:思維中情感因素的比例高,而非情感因素的比例低。
非情感因素(例如邏輯思維和很多規則)會抑制情感因素。也就是說,思維中非情感因素多了,情感因素就少了,說話像是用非情感因素來講理,而不是用情感因素來抒情。
童心的第六個典型特徵:能簡單的方面就簡單,不要把該簡單的方面搞複雜。
注意:思維簡單的人不等於童心的人。醜惡、低俗、自私的人,小時候由於智力水平還較低,所以思維簡單,但是他們沒有美好的心靈,所以沒有童心。
童心的第七個典型特徵:經常顯得快樂、興奮、活潑、可愛,而不是沉穩、嚴肅、面無表情的樣子。
童心的第八個典型特徵:內心情感充分的表現出來,情感真實、自然,不喜歡裝樣子。
有些人認為成熟就要沉穩、優雅,不會把興奮、活躍之情體現出來。還有些人按照為人處事和人際交往的需要來決定顯現哪些情感,隱藏哪些情感,從而裝樣子來最大程度的適應為人處事和人際交往,給別人表現的不是完全真實的自己。
童心的第九個典型特徵:興趣廣泛,愛浪漫、愛幻想。
有些人成年以後,變得很現實,興趣就是掙錢和提高身份地位,童年時的興趣消失殆盡,尤其不再喜歡虛幻的事物(例如動漫)。
純粹的童心只適用於只有正面因素而沒有負面因素的理想世界,而現實世界是正反的統一體,既有正面因素,又有負面因素,那么與之對應的童心不是純粹的童心,而是改進後的童心。
童心的第一個改進特徵:生活中,正面因素與負面因素並存,決定了快樂與憂鬱的交織。
略帶憂鬱:“憂鬱”往往和“在意”是關聯的。因為在意,所以當在意的事物受到負面因素的損害時,或者很有可能受到損害時,就會憂鬱。
童心的第二個改進特徵:成年後,遇到的負面因素增加,所以更嚮往安心和溫暖的生活。
一、安心:有穩定的安全感,減少負面刺激。
安全感:
(1)身體健康,沒有損害健康的生活習慣。
(2)收入和福利,住房和環境。
(3)遵守:法律、道德、學校和公司的規章、為人處事的規則、生存發展的規則。
(4)人際關係的安全:
a.不得罪別人。
b.不要讓人反感。
c.不要讓人誤會。(在複雜的世界裡,容易造成誤會,這也是人脆弱的體現。說話模糊不清、不完整、不被理解的話、謊話,都容易造成誤會。)
d.不要讓人嫉妒。
e.不要讓人握住把柄。
f.換位思考,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大家的良好評價。
二、溫暖:人生的溫暖和人生的寒冷是相對而言的。
童心的第三個改進特徵:有了對比,才能看的更清楚。
成年後,走入社會中,見到醜惡的人和醜惡的現象,以及被醜惡的人和醜惡的現象所損害,在正反的對比中,才能體會美好的童心的可貴。
成年後,走入社會中,體會了生活中動盪不安的方面,在正反的對比中,更能體會安全感的重要。懂得了人生的寒冷,在正反的對比中,更能體會人生的溫暖。

相關連結

一項新調查發現,1/3的孩子還沒學會說話就已經開始玩起了Pad和手機。兒童Pad上癮既有礙身體健康發育,也影響心理健康發育。英國《每日郵報》近日載文,刊出“兒童Pad上癮的5大信號”,希望父母們對照觀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