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法

免耕法

保護性耕作法也叫免耕法,它是相對於傳統播耕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它的定義是:“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只要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這最後一條是錯的。免耕法與用什麼方式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無關,生物防治和自然培肥一樣適用。其實所謂免耕,本來就是讓植株爛在地里充當肥料,本身就是自然培肥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免耕法
  • 別名:保護性耕作法
相關問題,保護性耕作,耕作發展,頒布的原因,效果,

相關問題

保護性耕作

保護性耕作是否真好?在中國是否適用?採用這項技術對中國乃至世界種植業帶來什麼變化?記者在山西省臨汾市的採訪,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山西臨汾市堯都區的王老漢,這幾天圍著自家的5畝麥地轉來轉去。看著綠油油的麥田揚花吐穗,滋滋地往上長,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市里來了幾個年輕後生,說是要推廣什麼保護性耕作。收麥子只割麥穗,收玉米只掰棒子,玉米秸和麥稈全部留在地里,任其腐爛;第二年春天,地也不翻,壠也不打,松鬆土就下種。還說,這樣可以保墒、肥地、增產,還能保護環境。老百姓聽招呼,讓乾就乾唄。可是,侍弄了一輩子麥田的王老漢卻不信這個“邪”。“咋哩,秸稈不砍,土地不翻,還能增產?瞎鬧哩!”
這一年,王老漢侍弄麥地十分上心,土地翻得深,種子選得準,別人耪一次,他耪二次;別人澆一遍水,他澆二次。這一年王老漢的麥子長得的確不錯,平均畝產164公斤。
王老漢得意洋洋,到實行免耕法的農民家裡一問:“咋哩!208.6公斤?!”當科技人員告訴他:“這就是科學種田”王老漢服了:“要說科學這玩藝兒,還真管用。”如今,王老漢的5畝麥地全部採用了免耕法,他告訴記者:“如今,我們這裡都用上了免耕法,它又節水,又節約了成本,還能增產。這個法子好用得很。”

耕作發展

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種,由畜力耕作到傳統機械,農業耕作技術發生了三次重大變革。人類通過干預自然,帶來農業生產的一次次飛躍。但是,由於人類隨意改變了土地的原有狀態,嚴重破壞了對地面的保護,導致土壤風吹水蝕加劇,使土壤失去活力。其耕作強度愈大,土壤偏離自然狀態愈遠,自然本身的保護和營養恢復功能喪失的就愈多。近幾十年來,我國機械耕作活動增強,農產品產量大幅度上升,但留下的苦果就是河流泛濫、沙塵暴狂獗、土壤退化、作業成本上升。保護性耕作,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免耕法,取消鏵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蓋的前提下免耕播種,以保留土壤自我保護和營造機能,是機械耕作由單純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協調發展農業生產的革命性變化。

頒布的原因

20世紀30年代,美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黑風暴”(沙塵暴),當時,人們幾乎絕望了。後來才意識到是自己錯誤的耕作方式招來的後果。人們終於總結出保護性耕作法,它不僅成為扼制沙塵暴產生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減少徑流,減少蒸發,有效地增加土壤貯水量和肥水,成為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手段。因此,這項技術一問世,很快便風靡了世界。

效果

山西省農機發展中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保護性耕作方式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量50-60%,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土壤有機質0.03-0.06%;提高糧食產量13-16%;降低作業成本20%左右;減少大風颳起的沙塵暴60%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