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孟古城

克里孟古城

克里孟,蒙語“城牆”之意。克里孟古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克里孟營子北部。南北相距約500米,東西相距1300米,略呈梯形。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城內分為東西兩城,城牆留跡高約2米左右,夯築。城內地勢為東、西高,中部低。城外四周相隔15米,有一周土梁,城外原設有土壕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克里孟古城
  • 地理位置察哈爾右翼後旗韓勿拉山脈西緣中段
  • 景點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簡介,古城遺蹟,保護措施,

古城簡介

古城遺址占地75萬平方米,東窄西寬呈梯形狀,南北兩邊都長於東西兩邊,東城牆中間突出折角,城內分東、西兩城。土層內夾雜有灰陶片,地表曾採集過繩紋陶片。城外四周30米處,築有圍繞整個古城的土梁,土梁寬約4米,殘高0.8米,為該城的第一道防禦設施。古城東牆寬8米,殘高1.5—1.7米;南段長160米,自南向北357度;北段長168米,自南向北345度;南北兩面接合處形成168度的夾角,形似橢圓;南牆長1508米,自東向西26度,寬8—9米,殘高1—1.5米;北城牆長1520米,自西向東95度,牆寬8—9米,殘高1—2米。城牆為夯土築,夯層厚12—15厘米,土質為粗砂黃褐土,質地堅硬。在距東牆557米處,築有隔牆,把古城分為東西兩城,隔牆北端突出北牆4米,形成馬面。古城四角設有角樓,東、西城牆保存較好,東城牆無設城門的跡象,西城牆北端有寬4米的缺口,南、北城牆的中段因破壞較重,形成許多缺口而無法斷定城門的位置。
克里孟古城東北角樓克里孟古城東北角樓

古城遺蹟

遺蹟和遺物主要分布於東城內,西城內只發現有少量的磚、瓦、陶片等。東城的南牆長600米,面積約32萬平方米,東城內距東牆200米,距南牆192米處,築有直徑31米的圓形土台。土台依坡而築,台面平整,土台東面距地表1米,西面距地表1.7米,建築遺蹟主要分布在東城的西部。在東城西部距南牆92米處,有一條東西方向的土牆,長168米,寬3米,高0.5米;在土牆北50米處,有建築群痕跡。該建築群依東城西牆,距北牆84米,築成一個邊長160米的方形圍院,建築堆積寬2米,高0.8米。堆積中包含有大量的磚、板瓦、筒瓦、瓦當等,方形院內地勢較為平整。東城文化層厚40—60厘米,灰褐色土內包有大量的素麵布紋瓦片及瓦滴水等。
克里孟古城城內圓型土台克里孟古城城內圓型土台

保護措施

文物考古部門根據板瓦、罐、壺形制,推斷該城建於北魏遷都洛陽前後,應為《魏書·源懷傳》所言的北鎮諸戍東、西九城之一。該古城遺址1964年10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未進行過考古發掘工作,只是多次進行過田野調查工作。克里孟古城的規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陰山北部地區很少見的,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鮮卑民族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
克里孟古城是一座具有鮮卑民族特色的南北朝時期的城址。這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鮮卑民族歷史文化及拓跋鮮卑政權的興起和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