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孟城址

克里孟城址

克里孟城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韓勿拉蘇木克里孟村,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城內分為東西兩城,城牆高約2米左右,夯築。

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發現克里孟古城。1994年9月,搶救清理了古城外兩座鮮卑墓葬。 至今未進行過考古發掘工作,只是多次進行過田野調查。

1964年10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會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里孟城址
  • 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
  • 文化層:厚約2米
  • 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
  • 編號:Ⅰ-37
  • 所屬時代:漢至南北朝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文物遺存,意義,保護,

歷史沿革

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在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克里孟古城。
1964年10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會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7月,在文物普查中再次對該城址進行調查。
1994年9月,搶救清理了古城外兩座鮮卑墓葬。

地理位置

克里孟古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韓勿拉蘇木克里孟營子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12054‘,北緯46005‘50“西高中低,海拔在1455至1456米,古城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白音察乾至當郎忽洞公路,自南向北穿越古城的東城而過。哈卜泉河南北流經古城的中部。古城東4公里是二蘭虎溝鮮卑墓地。

文物遺存

平面呈梯形,南北東西牆分別長1508米,1520米,328米,700米。城中有南北向隔牆,四隅有角樓基址。夯築土牆殘高約2米,基寬約8米。城外圍有壕塹。東城內西側有方形院落房址。文化層厚約2米。地表散布磚瓦建築構件,遺址內採集到灰陶盤口壺、折沿尖唇盆、侈口罐、喇叭口壺殘片。
克里孟,蒙語“城牆”之意。克里孟古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察哈爾右翼後旗西南25公里處,東鄰韓勿拉山,地處丘陵地帶。古城的南部是克里孟營。古城西面城牆清晰可辯,南北相距約500米,東西相距1300米,略呈梯形。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城內分為東西兩城,城牆高約2米左右,夯築。城內地勢為東、西高,中部低。城外四周相隔15米,有一周土梁,城外可能設有土壕溝。
哈卜泉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沖毀了東城的西牆的南段,衝出寬約150米的河床。在部分斷面上可看出約有1.5米厚的文化層。包含有大量的陶器殘塊、板瓦、簡瓦等。

意義

克里孟古城是一座具有鮮卑民族特色的南北朝時期的城址,它的上限可達東漢晚期。這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鮮卑民族歷史文化及拓跋鮮卑政權的興起和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在東城內發現大量的建築遺蹟,並圍成方形。地面散落著建築構件。東城中部還有一個直徑約20米的圓形台套。從採集和出土遺物看,為北魏時期的城址,其上限可能到東漢晚期。
克里孟古城的規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陰山北部地區很少見的,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鮮卑民族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保護

克里孟古城,1964年10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修築了一條長850米、寬2米、高1.5米的石頭防洪壩,阻止洪水進入古城。
因古城有鄉級公路南北穿越而過,1998年在公路兩側設定了2000米長鐵絲網圍欄,防止人為取土挖坑,牲畜入內。
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未進行過考古發掘工作,只是多次進行過田野調查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