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拉克現象
- 職業:長跑選手
- 出現時間 :60年代
- 所屬國家:澳大利亞
賽場現象,職場現象,
賽場現象
羅·克拉克是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長跑選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紀錄。然而,正是這位出類拔萃的優秀運動員,在他參加的兩屆奧運會上(1964、1968)均未登上冠軍的寶座,僅獲得過一枚銅牌。並且,在兩屆奧運會當年他的最高成績都大大超過了奧運會冠軍的成績。因此,克拉克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失敗者”,研究者也借用“克拉克現象”來研究最優秀選手的大賽失利問題。
由來
1956年的墨爾本,瘦高的男孩羅·克拉克舉著火炬跑進舉辦開幕式的體育館。他感到自己的手臂有點發酸,兩條健碩的長腿有些發沉。漸漸地,周圍的一切變得有些不真實——他感到自己的意志和體力在一點一點消耗掉。
之後的十多年裡發生的一切,證明這不是一個偶然的失誤——每當這位偉大的澳大利亞人踏上奧運會的環形跑道,一個可怕的魔咒就降落在他身上——他的體力和意志開始消減。不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就是因為那樣的緣故。
1956年克拉克剛剛19歲,要改變自己失敗的記錄、堵住世人的嘴巴,還有很多機會。然而,8年後,在日本東京的奧運會跑道上,一個不知名的美國人BillyMills在臨近終點時忽然加速,超過了之前一直保持領先的克拉克,在最後一刻粉碎了克拉克奪冠的夢想;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墨西哥高原2259米的海拔擊敗了他——因為嚴重的高原反應,克拉克在10000米強耗體力的比賽中忽然摔倒在地,被救護人員抬出賽場,差點喪命,心臟因此受到永久性損傷。
在世人眼中,他是天才的克拉克,在他的田徑生涯中創下過18項世界紀錄的克拉克。然而,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對這位有著輝煌歷史的天才似乎並不怎么友好。
讓我們看看這位倒霉的英雄,這位被叫做“偉大的失敗者”的人,有過怎樣驚人的輝煌歷史。
1965年是克拉克最震動世人的一年:1月,他在澳大利亞創造了男子5000米長跑世界紀錄,2月,他在紐西蘭打破自己一個月前創下的紀錄,然後他經由歐洲到達美國加利福尼亞,將這項紀錄又足足縮短了8秒——13分25.8秒。
羅·克拉克傳聖火
第二年,在瑞典,他創下5000米13分16.6秒的紀錄;
7月10日,在白城,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3英里比賽中跑出13分之內(12分52.4秒)成績的人;
4天之後,他打破了自己保持了兩年的10000米紀錄,把成績整整縮短36秒,創下了27分39.4秒的紀錄;
在這次運動會中,克拉克還創造了6英里賽跑的官方世界紀錄——26分47秒。(不久後,英國的DavidBedford在1973年跑出了更好的成績,然而沒有得到官方的承認。)直到整整7年之後的慕尼黑奧運會上,他創下的10000米紀錄才被一位來自芬蘭的選手LasseViren打破。
克拉克一度離開賽場。1966年他又回到跑道上,衛冕他在3英里“AAA”賽場上的冠軍之位,這一次,他把紀錄縮短到13分鐘。
克拉克一共參加過三屆奧運會,只獲得過一枚銅牌,那是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當時他已經27歲了。但是他的最好成績,全都遠遠超過這三屆奧運會的冠軍們。
命運對這樣一位有天分的運動員來說,確實不公。
體育界自此有了所謂的“克拉克現象”——特別指傑出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不能正常表現出應有的競技能力,比賽失常的問題。甚至,還有專門的研究者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探索最優秀選手的大賽失利問題,尋找問題的解藥。
如今,“克拉克現象”這個名詞已經被人們套用到泛濫的地步——囊括了我們人生道路上任何一場決定未來命運的重大“賽事”——奧運會,高考,職業資格測試,和別人競爭自己最心儀的戀愛對象……
多數有天分的聰明孩子都經歷過“克拉克”夢魘。你天賦異稟,你足夠勤奮,你被寄予厚望,你看起來志在必得,你似乎是那個一定會勝出的人……但是,人生是個變幻莫測的競技場,誰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呢。
沒有什麼陰影和魔咒能永遠罩住一個人,如果他有一顆熱愛生命、珍惜上蒼恩賜的心。
就讓“克拉克魔咒”見鬼去吧。
偉大的失敗者
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長跑選手,他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紀錄。然而,正是這位出類拔萃的優秀運動員,在他參加的兩屆奧運會上(1964、1968)均未登上冠軍的寶座,僅獲得過一枚銅牌。並且,在兩屆奧運會年他的最高成績都大大超過了奧運會冠軍的成績。退役後他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會計師,將自己的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他把愛迪達、耐克等著名體育品牌推廣到澳大利亞市場,還在澳大利亞和海外開了一家連鎖健身中心。他寫過12本書。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了不起的父親。
職場現象
職場也有“克拉克現象”:有些求職者在一般公司的應聘中表現優異,而在應聘外企等收入高的企業的面試中卻心理緊張,不能發揮出正常水平;有的應聘一般的職位時表現好,而應聘主管等高薪職位時卻莫名其妙地心慌……所有這些,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名人成功的案例告訴職場的人們:在應聘面試前,有些情況是不能去了解打聽的,有時模糊一些,粗放一些,大智若愚,往往能避免“克拉克現象”,從而增加應聘面試的成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