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苣苔

光葉苣苔

光葉苣苔(學名:Glabrella mihieri (Franch.) Mich.Möller & W.H.Chen)是苦苣苔科、光葉苣苔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0.8-3厘米,直徑約3毫米。葉片革質,狹倒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圓鈍,基部楔形;聚傘花序2次分枝,腋生,1-6條,每花序具1-4花,花冠粗筒狀,下方腫脹,藍紫色或淡紫色;蒴果倒披針形,長3.4-7厘米,直徑3.5-4毫米,近無毛。花期10月,果期11月。分布於中國四川南部、貴州、廣西隆林。生於陰濕岩石上,海拔650-1710米。

光葉苣苔全草入藥,治跌打損傷。列入《中國紅色名錄》——無危(LC)。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據文獻Briggsia mihieri(Frahch.)Craib和Briggsia fritschii(Levl.)Craib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葉邊緣具不整齊圓齒或稍鈍的鋸齒,後者葉邊緣具波狀齒,《中國植物志》編委研究了這一類群的標本,認為葉緣鋸齒存在作明顯的過渡現象,不足以作為分種的依據,因此《中國植物志》編委把他們並為一種。
2014年,M. Möller等人發表“A new genus of Gesneriaceae in China and the transfer of Briggsia species to other genera”,將Briggsia mihieriBriggsia longipes分類遷移到該文發表的光葉苣苔屬,Briggsia mihieri(Frahch.)Craib也作為異名併入正名Glabrella mihieri (Franch.) Mich. Möller & W. H. Chen中,該種中文名也從革葉粗筒苣苔改為光葉苣苔。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0.8-3厘米,直徑約3毫米。葉片革質,狹倒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10厘米,寬1-6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楔形,邊緣具波狀牙齒或小牙齒,兩面無毛,葉脈不明顯;葉柄盾狀著生,長2-9厘米,無毛,乾時暗紅色。
聚傘花序2次分枝,腋生,1-6條,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長8-17厘米,無毛或被疏柔毛;苞片2,長1-2毫米,近無毛;花梗細,長2-3厘米,疏被短腺毛或脫落至近無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長圓狀狹披針形,長4-6毫米,寬1.5-2毫米,頂端短漸尖,全緣,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具3脈。花冠粗筒狀,下方腫脹,藍紫色或淡紫色,長3.2-5厘米,直徑1.5-2.6厘米,外面近無毛,內面具淡褐色斑紋,筒長2.1-4厘米;上唇長8毫米,裂片半圓形,長5毫米,下唇長1.4厘米,3淺裂,裂片近圓形,長6-7毫米。上雄蕊長約1.6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8毫米處,下雄蕊長約1.7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2厘米處,花絲疏被腺狀短柔毛,花葯卵圓形,長約1.5毫米,藥室不匯合;退化雄蕊長1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2毫米處。花盤環狀,高約1.2毫米,邊緣波狀。雌蕊被短柔毛,子房狹長圓形,長1.2-1.4厘米,直徑1.1-1.3毫米,花柱長1.5-2毫米,柱頭2,長圓形,長約2毫米。蒴果倒披針形,長3.4-7厘米,直徑3.5-4毫米,近無毛。花期10月,果期11月。

近種區別

在葉片的形狀、聚傘花序和花絲特徵上,光葉苣苔在形態上與伯高光葉苣苔最相似,但莖長不同,大約長5厘米(相對於長5-30厘米),花梗長(5-)8-17厘米(相對於長2.5-8.5厘米),花萼裂片窄卵形到窄三角形(相對於卵形),長4-7×1.5-3毫米(相對於長6-8×3-4毫米),展開(相對於貼在花冠基部),花冠外面藍紫色或淡紫色到淡黃色(相對於白色),和花柱被脫落到疏生短柔毛(相對於腺狀短柔毛)。下表是光葉苣苔屬4種的詳細比較。
光葉苣苔
該屬四種圖片對比
該屬四種詳細比較
特徵
光葉苣苔
莖高
不明顯,或長至5厘米
5-30厘米
不明顯,或長至6厘米
不明顯
葉片邊緣
不規則圓齒或鋸齒狀的
不規則圓齒或鋸齒狀的
全緣或淺鋸齒
全緣
葉片形狀
狹倒卵形到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近圓鈍,稍彎曲,基部楔形,不延伸
狹倒卵形到倒卵形或長圓形;先端近銳尖,稍彎曲,基部狹楔形到寬楔形,不延伸
狹倒卵形到橢圓形到寬卵形;先端鈍至銳尖,基部盾狀或圓形甚至幾乎楔形,不延伸
披針形,窄倒卵形或倒卵形、長圓形至圓形;先端銳尖至鈍或圓形,基部楔形,延伸
單個花序的花量
1-4花
1-7花
1-5(-7)花
1花,很少2
花梗(厘米)
(5-)8-17
2.5-8.5
(7-)14-23
5-9厘米或更長
花萼
裂片通常等長,狹卵形到狹披針形,4-7×1.5-3 毫米
裂片等長,卵形,6-8×3-4毫米
裂片通常相等,卵形或倒卵形,8-11×2-5毫米
裂片不等長,披針形,頂部中央一長約6 毫米,基部寬約1.5毫米,其餘長約6毫 米,基部寬約2毫米
花冠
藍紫色、淡紫色或淡黃色
白色
淡紫色
淡黃色至亮黃色
花絲
疏生腺狀短柔毛
疏生腺狀短柔毛
無毛
無毛
花柱
毛脫落或疏生腺性短柔毛
密被腺性短柔毛
無毛
密被腺性短柔毛

產地生境

光葉苣苔分布於中國四川南部、貴州、廣西隆林。生於陰濕岩石上,海拔650-1710米。

繁殖方法

扦插材料: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生長較一致的光葉苣苔植株葉片作為扦插材料。
扦插介質:所用的基質為由自然土、泥炭土、蛭石(體積分數)=1:1:1組成,用5%高錳酸鉀溶液對配好的基質進行消毒,7天后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花盆中,壓實平整,待用。
插穗處理:摘取葉色均一、無病蟲害的光葉苣苔植株成熟葉片,洗淨,在葉片背面距葉柄上端1-3厘米處,沿葉柄上端向葉柄下端方向斜剪。
生根劑處理:將插穗分別放入0.2%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20分種,再100毫克/升IAA濃度的生根劑處理1小時。插穗均以清水浸泡2小時處理3個重複,重複19片葉。經處理後,光葉苣苔葉片插穗成活率高達93.86%、生根數平均為4.40、根的生長長度平均為2.31厘米;如果採用200毫克/升的IAA處理其葉片插穗的成活率為62.28%、但生根數平均為6.63、根的生長長度平均為3.32厘米,生根數顯著高於前者。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生根劑處理。
扦插與管理:先用小木條撬開基質,將待扦插葉片的葉柄插入基質中,插後壓實,使入土葉柄與基質充分接觸。扦插距離以葉片不能相互接觸為度。扦插完成後澆透水,並搭設拱棚,拱棚內層覆蓋塑膠薄膜,外層覆蓋遮陽網,保持拱棚內濕度。冬季在塑膠薄膜外搭2層厚塑膠膜,拱棚兩端各留一通風口,用枝條遮蓋。

主要價值

光葉苣苔全草入藥,治跌打損傷。
光葉苣苔
光葉苣苔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紅色名錄》——無危(LC)。
中國地區等級:廣西(易危/VU) ,重慶(無危/LC) ,湖南(近危/NE) ,湖北(無危/LC)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