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毛光葉苣苔

無毛光葉苣苔

無毛光葉苣苔(學名:Glabrella leiophylla (F. Wen & Y. G. Wei) F. Wen, Y. G. Wei & Mich. Möller)是苦苣苔科、光葉苣苔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圓柱形,無毛,有明顯節間,間距不規則,葉5-8枚或更多,經常聚集在延伸的根狀莖的頂部,或者不規則交替著生於根狀莖。葉片的形狀富有變化,披針形、窄倒卵形或倒卵形、橢圓形,圓形,偶爾匙形,無毛,深綠色,薄革質,先端富有變化,急尖、近急尖、鈍、圓形、短凸尖或偶爾微凹,邊緣全緣;聚傘花序僅有1花,明黃色近無毛的花冠和花葯囊匯合。蒴果未見。花期12月到翌年1月。僅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南部惠水縣端山鎮,所有植株都生長在都生長在一個大洞穴里的潮濕的石灰岩上。

無毛光葉苣苔是中國第3種發現的光葉苣苔屬植物,根據IUCN紅色名錄3.1版的分類和標準(IUCN2001),該種被評估為極危(C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毛光葉苣苔
  • 拉丁學名:Glabrella leiophylla (F. Wen & Y. G. Wei) F. Wen, Y. G. Wei & Mich. Möller
  • 國際瀕危等級:極危(C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苦苣苔科
  • 光葉苣苔屬
  • :無毛光葉苣苔
  • 命名者及年代: (F. Wen & Y. G. Wei) F. Wen, Y. G. Wei & Mich. Möller,2015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2009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的溫放等研究人員在中國貴州喀斯特地區的一個石灰岩洞穴中收集了一種未知的光葉苣苔屬標本。只有30多個個體生長在一個大洞穴里潮濕的石灰岩表面上。後5年,研究人員對該地區的植物進行了野外監測和生態調查。在全面比較了來自中國的Briggsia標本的診斷特徵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它是一個未被描述的物種。2015年,該種以“Briggsia leiophylla,anewspecies of Gesneriaceae from southern Guizhou,China”一文被命名,該種的種加詞“leiophylla”是指其無毛葉片。之後,該種被歸入光葉苣苔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圓柱形,無毛,有明顯節間,間距不規則,長2-8厘米,直徑0.3-0.5厘米。葉5-8枚或更多,經常聚集在延伸的根狀莖的頂部,或者不規則交替著生於根狀莖。葉柄長1-4厘米,直徑2-4毫米,無毛;葉片的形狀富有變化,披針形、窄倒卵形或倒卵形、橢圓形,圓形,偶爾匙形,無毛,深綠色,薄革質,長3.5-15.5厘米,寬1.5-10厘米;先端富有變化,急尖、近急尖、鈍、圓形、短凸尖或偶爾微凹,邊緣全緣;側脈3,罕見4,無毛,葉脈在葉的兩面均明顯。
聚傘花序1-2條,每條1朵花,很少2朵,腋生;花序梗長5-9厘米或更長,直徑0.9-1.1毫米,綠色,細長,被稀疏的直立腺毛,腺毛長0.3-0.5毫米。苞片2,對生,微小,綠色,窄三角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邊緣全緣,尖端急尖,外面被稀疏短柔毛,早落或在花完全盛開前凋落。花梗長9-11毫米,直徑0.8-1毫米,毛、顏色與花序梗相同。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披針狀,上面中間的一枚長約6毫米,基部寬約1.5毫米,其餘的長約6毫米寬,基部寬約2毫米,先端急尖,外面有不明顯的棕色泡狀隆起,裡面無毛,邊緣全緣。花冠淡黃色至亮黃色,長4-4.5厘米,口部直徑1.4-1.7厘米,花冠最粗的部位直徑約2厘米,外面無毛,偶爾有非常稀疏的柔毛,內部無毛。花冠管鐘狀,外部淺黃色,有淺棕色斑點,內部有深棕色斑點,背面凸起,長3.8-4.1厘米。檐部明顯分為2唇,亮黃色;上唇2裂至基部,裂片半圓形,先端微凹,長約1.1厘米,寬約0.5厘米;下唇3裂至近中部,兩側裂片不明顯地斜卵圓形或卵形,先端圓形,中間的裂片心形,先端急尖,長約0.7-0.9厘米,寬約0.6厘米。雄蕊4枚,全部連在一起,較短的一對著生在上(後)方,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12毫米處,長10毫米,較長的一對著生在下(前)方,著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8毫米處,長14-15毫米;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藥室融合,無毛;退化雄蕊1,著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9毫米處,長約0.5毫米。花盤環狀,高約1.8毫米,無毛,邊緣近全緣。雌蕊長約2.7厘米,子房被稀疏腺毛,窄長圓狀卵形,呈紫褐色,長約10毫米,直徑約1.8毫米,1室;胎座2,側膜胎座。花柱白色,長約12毫米,直徑約0.8-1毫米,具短腺毛;柱頭2,等大,舌形,長3-4毫米,寬1.5-1.8毫米,尖端鈍,邊緣不規則波狀。蒴果未見。花期12月到翌年1月。

近種區別

在該屬的其它3個物種中,無毛光葉苣苔與盾葉光葉苣苔最為相似,主要是通過其花序的形態來區別。無毛光葉苣苔單個花序一般為1花(相對於1-5(-7)花),花冠淡黃色至亮黃色(相對於淡紫色)。以下是該屬4種的詳細比較。
四種詳細比較
特徵
無毛光葉苣苔
莖高
不明顯
不明顯,或長至6厘米
不明顯,或長至5厘米
5-30厘米
葉片邊緣
全緣
全緣或淺鋸齒
不規則圓齒或鋸齒狀的
不規則圓齒或鋸齒狀的
葉片形狀
披針形,窄倒卵形或倒卵形、長圓形至圓形;先端銳尖至鈍或圓形,基部楔形,延伸
狹倒卵形到橢圓形到寬卵形;先端鈍至銳尖,基部盾狀或圓形甚至幾乎楔形,不延伸
狹倒卵形到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近銳尖至圓形,稍彎曲,基部楔形,不延伸
狹倒卵形到倒卵形或長圓形;先端近銳尖,稍彎曲,基部狹楔形到寬楔形,不延伸
單個花序的花量
1花,很少2
1-5(-7)花
1-5花
1-7花
花梗(厘米)
5-9厘米或更長
(7-)14-23
(5-)8-17
2.5-8.5
花萼
裂片不等長,披針形,頂部中央一長約6毫米,基部寬約1.5毫米,其餘長約6毫米,基部寬約2毫米
裂片通常相等,卵形或倒卵形,8-11×2-5毫米
裂片通常等長,狹卵形到狹披針形,4-7×1.5-3毫米
裂片等長,卵形,6-8×3-4毫米
花冠
淡黃色至亮黃色
淡紫色
藍紫色、淡紫色或淡黃色
白色
花絲
無毛
無毛
疏生腺狀短柔毛
疏生腺狀短柔毛
花柱
密被腺性短柔毛
無毛
毛脫落或疏生腺性短柔毛
密被腺性短柔毛

產地生境

無毛光葉苣苔僅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南部惠水縣端山鎮,所有植株都生長在都生長在一個大洞穴里的潮濕的石灰岩上,海拔約1000米。

主要價值

無毛光葉苣苔是中國第3種發現的光葉苣苔屬植物,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

保護現狀

2009-2014年間,研究人員多次仔細調查了類型地點和鄰近地區,發現只有一個有30-40個個體的在石灰洞穴的小種群,該種群植株生長年限都小於30年。根據IUCN紅色名錄3.1版的分類和標準(IUCN2001),該種被評估為極危(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