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種原因尚未明確的較少見的無自覺症狀的慢性炎症性丘疹性皮膚病。具有特殊的臨床和組織病理學特徵。各種族均可發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性別無明顯差異或男性略多見,家族性發病少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lichen nitidus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兒童和青少年
- 常見發病部位:陰莖、龜頭、下腹部、前臂、胸部、大腿內側、肩甲部
- 常見症狀:針尖至栗粒大的圓形或平頂的堅實發亮的丘疹、偶有瘙癢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其組織變化有類似結合樣結構,病程慢性,故認為與結核有關。但皮損內未找到結核桿菌,動物接種陰性,抗結核治療無明顯療效。臨床、組織病理及免疫組化均表明該病與扁平苔蘚是不同的疾病。然而,有報導稱患者可同時或先後患這兩種疾病,提示兩者在發病機制上有相關性。免疫病理研究顯示光澤苔蘚的浸潤細胞主要是CD68染色的T淋巴細胞混雜著組織細胞-巨噬細胞和表達S-100蛋白的朗格漢斯細胞和未定類細胞。CD4+細胞明顯多於CD8+淋巴細胞。浸潤細胞中許多細胞表達人白細胞抗原(HLA)-DR抗原,表明這些細胞為抗原提呈細胞。
臨床表現
皮損多呈一致性針尖至栗粒大的圓形或平頂的堅實發亮的丘疹。呈正常皮色、淡白色、銀白色、粉紅色或淡黃色,閃爍發光,孤立存在,從不融合,覆有少量的細小白色鱗屑。好發於陰莖、龜頭、下腹部、前臂、胸部、大腿內側、肩甲部,陰囊及陰唇也可發疹,甚至可播散至全身,稱為泛發性光澤苔蘚。有時可見微小丘疹排列成線狀,即同行反應。
光澤苔蘚通常無自覺症狀,偶爾有瘙癢。病程呈慢性,損害可在幾周內消退,亦可持續數年,最後自然消失,但有時可再發。愈後不遺留瘢痕或色素異常。
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具有診斷意義。每個丘疹損害處可見真皮乳頭變寬、真皮乳頭部局限性球形緻密浸潤灶。主要為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有少數上皮樣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載黑素細胞,偶見多核巨細胞,呈肉芽腫性改變或結核樣結構,但無乾酪樣壞死。浸潤灶兩側的表皮突延伸,環抱著浸潤灶而呈抱球狀。灶內毛細血管擴張,浸潤灶上方表皮萎縮,角化不全,基底細胞液化變性,或表皮下有空隙。在紫殿型損害中,除紅細胞滲出外,還可見到血管增多、血管壁增厚及玻璃樣變。
診斷
根據皮疹形態、好發部位、無自覺症狀及組織病理變化的特點,可以確診。
鑑別診斷
1.扁平苔蘚
微丘疹性扁平苔蘚通常合併有大的丘疹或斑塊,瘙癢明顯。組織病理改變有特徵性。
2.瘰癧性苔蘚
兒童多見,好發於軀幹部。為成片的毛囊性丘疹,頂端覆少量鱗屑,呈正常皮色或棕紅色,無光澤。組織病理改變兩者不同。
3.陰莖珍珠狀丘疹
發於冠狀溝邊緣,為珍珠狀大小一致的小丘疹,白色或膚色,圓形,孤立散在。多見於成人。
治療
皮疹有自限性,故通常可不必治療。但病程很長,瘙癢嚴重,局部可外塗超強效或強效糖皮質激素製劑。泛發嚴重的病例可內服抗組胺藥或維A酸類藥物。用PUVA、UVA/UVB光治療,口服糖皮質激素、小劑量環孢素、左旋咪唑等均有成功治癒的病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