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延反應

光延反應

光延反應是一種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反應)。由日本化學家光延旺洋(Mitsunobu, O) 等人於1967年發現,是現代有機合成中常用的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延反應
  • 外文名:Mitsunobu reaction
  • 發現:日本化學家光延旺洋
  • 時間:1967年
  • 作用:改變手型碳原子的其立體化學構型
  • 套用:現代有機合成中常用的反應
簡介,總反應,反應機理,用途,重要合成反應中的作用,

簡介

由日本化學家光延旺洋(Mitsunobu, O) 等人於1967年發現,是現代有機合成中常用的反應。 該反應能將醇通過與三苯基磷偶氮二羧酸二乙酯DEAD)反應轉化為多種化合物,比如酯。此反應的特點是條件溫和,產率高並帶有構型翻轉。

總反應

羥基偶氮二羧酸二乙酯(DEAD)和三苯基膦的作用下被親核試劑取代,同時跟羥基所連的碳原子構型發生翻轉(瓦爾登翻轉)。總反應方程式如圖一。
反應圖片一反應圖片一

反應機理

上述反應的反應機理,見圖二。
反應圖片二反應圖片二

用途

在有機合成中常用來使一個帶羥基的手型碳原子在溫和的條件下發生構型翻轉,以改變其立體化學構型。
此外選用不同的親核試劑可以生成C-O鍵,C-N鍵,C-S鍵,C-C鍵等等。
反應圖片三反應圖片三

重要合成反應中的作用

2015年,北京大學余志祥教授發展了使用銠催化的乙烯基環丙烷環加成反應作為關鍵步驟來構建cis-四氫苯並呋喃骨架。其合成路線以鄰甲氧基苯酚為起始原料,先後通過光延反應、克萊森重排、乙烯醚化反應和銠催化的環加成反應構建了cis-四氫苯並呋哺骨架。然後再採用新戊二醇保護羰基,隨後氧化伯羥基成醛,採用自由基引發的溴代丁二醯亞胺體系將醛轉化為醯溴(胺),進而用Pictet.Spengler反應構建環己胺結構,同時脫除羰基保護,再採用文獻報導的方法完成外消旋加蘭他敏的形式合成。余等發展的這種新穎的銠催化策略,採用乙烯基環丙烷的底物結構順利通過[(3+2)+1]環加成反應,從易得的原料出發以四步反應構建加蘭他敏特色骨架——順式四氫苯並呋喃,這也是首次採用一氧化碳參與的銠催化體系合成加蘭他敏。
銠催化體系合成反應銠催化體系合成反應
試劑與條件:(a)PPh,DIAD,THF,rt.71%;(b)Naphthane,reflux,3 h,89%;(c)O’Shea’s reagent,Cu(OAc)2,Py DCM,rt.24 h,88%;(d)1 atm CO,10%(摩爾分數)[Rh(CO)2CI]2,PhH,80℃,4 d,80%;(e)Nephent,glycol,TsOH,PhH,reflux,3 h,95%;(f)1.BH;2.H2O2,NaOH,THF,0℃ to rt.56%;(g)PDC,4AMS,CH2Cl2,rt.1 h,82%;(h)1.AlBN,NBS,CCl4,95℃,30 min;2.MeNl-12,0℃ to rt.56%;(i)(HCHO)nTFA,DCE,rt 3 h,7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