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壓

光壓

光壓(light pressure)是指照射到物體上對物體表面產生的壓力。遠在1748年歐拉即已指出光壓的存在,並在1901年由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首次測量出來。人們可以從光的電磁理論光的量子理論推算出光壓的大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壓
  • 外文名:light pressure
  • 簡單定義:光照射到物體上產生的壓力
  • 公式:p=S/c
  • 公式:F=(1+ρ)E/c
經典理論詮釋,量子解釋,解釋天體現象,

經典理論詮釋

早在17世紀初,天文學家克卜勒就曾用太陽光壓力解釋彗星的尾巴為什麼背著太陽。到19世紀中葉,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算出:光正入射黑體(完全吸收光的物體)上所產生的壓強為:
光壓光壓
p=S/c
式中S為光的坡印廷矢量的值,c光速。由此得出,太陽光正入射到地面黑體上的光壓為p=5×10-6牛/米2。要觀察光壓,一般是觀察光對懸掛在真空中薄片的壓力。但容器中的殘存氣體分子在光照的薄片表面處熱能較大,也會對薄片有一壓力,這種效應輻射計效應。1901年,P.列別捷夫成功地消除了輻射計效應,用實驗證明了光壓的存在,他測出太陽光壓的值與麥克斯韋的計算結果符合。
光照射在物體上,把動量傳遞給物體,表現為光壓。這個光壓的大小與光的動量密度、表面的反射係數以及入射角有關。當光垂直照射於完全吸收的物體上,表面所受光壓強即等於p。當光垂直照射於一個完全反射面時,光壓等於2p。也可從光子具有動量出發得到相同的結果。由此得出,(2-ε)J=p·c,其中ε為表面輻入係數,J為黑體輻入度,p為光壓強(矢量),c為光速(矢量)。該公式由黑體輻射、衝量定理及狹義相對論得出。

量子解釋

光壓是射在物體上的光所產生的壓強,也稱為輻射壓強(輻射壓)。麥克斯韋依據經典電磁理論首先指出了光壓的存在。由於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量子光子)概念提出後,光的粒子性可以用來解釋光壓現象。光壓是光子把其的動量傳給物體的結果。由於光的粒子性,根據動量定理,光子具有動量/c,會對物體產生一定的壓力。入射到物體表面後被吸收或者反射。大量光子長時間的作用就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壓力。事實上由於光壓的作用,光子會將部分的能量以動量的形式傳遞給物體,使物體的動能發生變化,而剩餘的能量除一部分被轉化成熱能外,其餘的則以反射光的形式輻射
光壓光壓
光的粒子性被大量實驗證實。根據愛因斯坦等人的研究,電磁波遵從量子力學理論,因此光子具有表征質量。由物質波方程 λ=h/p=h/mv,可以推導出光子表征質量為m=h/λc
由此可見,光子同時具有質量與速度,或者說光子具有動量。具有動量的大量光子,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穩定的壓強即為光壓。
一般情況下,如果物體表面的反射係數ρ,則在每秒內入射的全部N個光子中,有(1-ρ)N個被吸收,而ρN個被反射

解釋天體現象

光壓在解釋天體現象中有一定的作用,因為在一定條件下(例如強光照射下)小顆粒所受的光壓可以與所受萬有引力同數量級。當彗星在太陽旁通過時,它的塵粒與氣體分子受到光壓的作用,形成彗尾
光壓的值雖然很小,但對環繞地球人造地球衛星來說,時間長了會使它逐漸偏離軌道,因此在設計人造地球衛星時就要考慮到這一點。
光壓對於恆星有重要作用。恆星大都是發光的天體,萬有引力使恆星收縮,而光壓(輻射壓)則使恆星膨脹。當萬有引力大於光壓時,恆星便會坍縮;當萬有引力小於光壓時,恆星便會膨脹。只有在萬有引力與光壓相等時,恆星才能夠處在穩定狀態,如今的太陽便是這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