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沿革
政區沿革與下坑同,1964年9月始分為下坑,先鋒二大隊,即後來的下坑、先鋒二村。先鋒村轄先鋒、石蛇尾、雞母窩3社。全村有520戶,2000人,其中先鋒社210戶,830人;石蛇尾260戶,980人;雞母窩山頂50戶,190人。先鋒村村民大都為世隆公(楊盛)派下長房後裔。
基本設施
全村有耕地847畝,其中水田360畝,農地487畝。十字路口場240畝農地由村民承包種植龍眼等果樹。經濟以漁業為主,有近海捕撈船200多艘;有灘涂1200畝,蝦池800多畝,並有淡水養魚業。
有自來水設施,家家戶戶飲用自來水。95%以上家庭已安裝電視機、電話機。沿鴻儒江北岸建成一條村道。與岸頭村共建中心國小,學童到蓉山國小就學。
名勝古蹟
每年端午節聯合各村舉行龍舟競賽,並演戲,還要到鴻儒江中的小礁向“屈原公”致祭。
芙蓉山有多處石刻,山頭大石如佛頭,照映潭中,為“佛潭”得名的由來。“佛頭倒影”為佛曇八景之一,今潭已堙。
“佛頭倒影”,俗稱“佛頭山”,址在芙蓉山上。山上有塊巨石似“佛頭”,倒影于山下水潭中形象逼真,為佛曇得名的由來。“佛曇倒影”遂為佛曇八景之一。山上還有“薌林”、“樵雲徑”、“華嚴池”等多處石刻。
“屈原公嶼”,位於村境東面鴻儒江下游-小峙港灣中,每年端午節佛曇各村社龍舟在鴻儒江競渡,首先都要登嶼祭拜屈原公而得名。現嶼上有一尊形神兼備的優質石雕屈原公神像。神像背後有座別具一格的“忠烈亭”。“屈原公嶼”成為佛曇鎮一大人文景觀和海上遊覽勝地。
先鋒“仰迎宮”(關帝君廟)祀“山西夫子”關帝君。2002年5月重建。
“玄天上帝公廟”,址在石蛇尾,1996年2月重建。
“仰蓉宮”,祀山西夫子、二關帝、周倉、關平等。建於清康熙年間,1990年重修。
“上帝公廟”,祀玄天上帝、佛祖、諸生娘娘等。建於明成化年間,1980年重修。
古代人物
楊守伯,萬曆三十四年舉人,任山東德州知州。
楊學皋,起兵抗清,後降清,康熙元年升為左都督。
華僑人物
楊達仁,印尼萬隆“佛曇楊氏聯誼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