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含義
先鋒村是由十個自然村構成的行政村。1956年“四社半”,即西龍、丁龍、前亭、前厝、前埔山<半社>五個自然村的初級社欲合併成立高級社,便取在當時被認為較有“革命性”的先鋒一詞為社名,稱“先鋒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實行“並社”,先鋒高級社周圍原本分屬不同高級社的楓厝、劉厝、後坑仔、林頭、港墘五個
自然村與“先鋒高級社”合併,成立生產大隊,沿用舊名稱“先鋒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社隊建制,改稱先鋒村委會。因先鋒村以舊“四社半”為主,還有人習慣稱先鋒村為“四社半”。村落緊依福建石化聯合公司。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投產與輻射,我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將是商家必爭之地。
歷史沿革
據有關史書記載,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現先鋒村的前亭、登龍(今丁龍)、西林(今西龍)、方厝(今楓厝)、後坑仔(原名後坑店仔,因煉油廠建設而搬遷,現名新村)自然村,屬惠安縣光德里九都峰前鋪;前埔(今前埔山)、港墘自然村屬十都仙塘鋪;林頭自然村屬十都東林鋪;劉厝、前厝在當時尚未有村落。清代,以上自然村又分屬九都梅峰鋪(即明代峰前鋪),十都仙塘鋪和東林鋪。民國時,隸屬梅東鄉管轄(鄉公所曾駐於本村西庵)。民國36年(1947年),今先鋒村的幾個主要村落合稱梅東鄉青龍保。解放初期,今先鋒村的幾個主要自然村先後隸屬忠孝鄉和忠青鄉。1956年成立“先鋒高級社”;1958年成立“先鋒大隊”,隸屬於南埔公社;1984年改稱為“先鋒村”,先後隸屬於惠安縣南埔鄉、惠安縣肖厝鎮南埔辦事處、泉港區南埔鎮。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先鋒村位於南埔鎮東北面,政府駐地東4.7公里,北面毗鄰沙格、肖厝自然村,東至岩山西麓,西隔通港路與邱厝村、柯厝村接壤,南面為煉化公司。轄區里所有自然村的土地皆不同程度地被徵用,後坑仔自然村全村搬遷。
先鋒村距萬噸雜貨碼頭,十萬噸油碼頭均約一公里,距福煉生活區一公里,距324國道和福泉高速公路出口處、區政府均約十公里。泉州沿海大通道、泉二路、通港路、疏港路均通過先鋒村;泉港第五路公車途經先鋒村。
人口、土地面積
先鋒行政村轄十個自然村,分別是劉厝、前亭、丁龍、西龍、楓厝、新村(原後坑仔村)、前厝、前埔山、林頭、港墘自然村,共分21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6752人。旅居港澳台海外同胞千人以上,及外地務工人員千人以上,外來人口數百人。全村原有耕地1200畝,被徵用700畝,現存耕地約500畝,山地約400畝,村民年均收入3600元。
村容村貌
先鋒村2004年度被評為經濟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度被評為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先鋒村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評為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
氣候與物產
本村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秋冬多東北風,春夏多東南風,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先鋒村早先臨海,先鋒大隊建制時,曾有先鋒大隊海帶場,養殖海帶和紫菜;港墘等村落曾有海蠣養殖及少量船隻從事海上營生,但因海域被徵用而不復存在。農地原多種植水稻、地瓜、大小麥等糧食作物,兼種花生、大豆、甘蔗等經濟作物。近年,因土地被大量徵用,民眾少種糧食作物而改種蔬菜。
交通運輸
舊社會,民眾於當地海邊下帆船往台灣,只需一晝夜便可到達台中的港口,與台灣往來頻繁,故本地旅居台灣的同胞眾多。本村距貨運碼頭、原油碼頭、鐵道終點站福煉生活區均約一公里,距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泉港出口、高速鐵路、區政府均約十公里。泉港第五路公車途經本村。泉州沿海大通道、泉二路、通港路、疏港路均通過本村。
文化、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設施
一、 文化 本村與莆田隔水相望,與莆田歷史淵源深厚,民間往來頻繁,民眾(尤其是中老年人)多喜愛莆仙戲。每個村落每逢節慶,皆要僱請莆仙戲班前來演出。
二、 衛生 本村有林永保、林金興、林國貴、陳榮玉、劉興元五位醫生開辦的五個醫療點。
三、 教育 先鋒國小,為南埔鎮先鋒片區中心國小、公辦國小,先鋒國小辦有“博士娃幼稚園”為私立性質幼稚園。
四、 老年組織 村老年協會、老年人活動中心,成立於1992年,位於舊村部,有老年成員500多人。先鋒村老幹部活動中心成員為退休幹部職工,位於先鋒新村部。
五、 文物 前清宮,位於村老協會旁邊,歸村老協會管理。約始建於清代中期,歷經修繕,是本村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
企業
先鋒村轄區內有三和石業、創世紀糧油、方正公司、東鑫己內醯胺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