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是2012年7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許建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 作者:許建良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544 頁
- ISBN:9787010106632
- 定價:88 元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是2012年7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許建良。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是2012年7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許建良。內容簡介《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以一個由表及里的向度對法家的一些基本概念進行了梳理和辨析,指出“理”是法家道德哲學的最高範疇,並重點通過對法家的代表人物——管...
法家,先秦諸子百家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法家所謂法治其實是人治;法家所認定的是等級法,沒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王”與“霸”相通,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
《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建良。內容簡介 諸子百家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道家,是中國道德哲學的源流,最早最詳盡地演義了中國“道”、“德”的哲學,而有“道德家”的別稱。道家的標誌性概念不是“道”,而是“自然”、“萬物”。“自然”具有四維的意義:在生成論上,...
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思想來源 在中國傳統法治文化中,齊國的法治思想獨樹一幟,被稱為齊法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學者一致認為其為道家分支。齊國是“功冠群公”的西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太公的封國,姜太公...
不僅如此,法家還認為道德觀念會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變化而變化。韓非在《五蠹》篇中論述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
第六章 先秦法家的道德文化體系 第一節 關於法家的道德起源論 第二節 關於法家的道德價值論 第三節 關於法家的道德條目論 一、關於法家獨創的德目 二、關於法家借用與改造儒家的德目 第四節 關於法家的道德評估論 一、提出了考察社會後果的評估方法 二、提出了評估的客觀標準 第五節 關於先秦法家德育方法論概述...
《先秦法家在秦漢時期的發展與流變》是2017年11月1日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玲。內容簡介 無論在中國學術思想史還是政治史上,先秦法家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學派,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學派。它助秦國走向強大、統一六國,同時又被視為秦代短暫而亡的罪魁禍首。有漢一代,出於建立新王朝合法性和反省秦亡教訓...
商鞅(約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
《先秦八家學述》是現代田鳳台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從先秦諸子中選擇了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苟子,道家的老子、莊子,墨家的鉅子,法家的管子和韓非子,分別探其奧義,重在析其學而不考其人。由於八家之學都是。探天道性命之奧,人生道德之倫,治人理政之本,成人化材之教”因此在要詣上基本相同。...
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概況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又稱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
在秦文化的發展中,真正與周文化發生重大偏離的是在戰國中晚期,即秦孝公以後到始皇帝的這一時期,法家思想在秦得到貫徹和施行,秦國政、俗為之一大變。尤其是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形成了和周文化傳統截然不同的一種全新法家文化體系,人們所說的秦“刻薄寡恩”、“尚首功”、“虎狼之國”、“貪狼強力,寡義而趨...
因此,先秦時期的諸子超過百人是沒有問題的。2,最重要的六家:漢初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分出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六個最重要的學派。成就影響 (一)建構了中國學術思想的根本精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在經濟、政治、法律、哲學、軍事、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中形成的思想理論,對後世...
第一章 法家與禮法之爭 第一節 法與法家 第二節 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三節 先秦的禮法之爭 第二章 人性之辯——法家的教育作用論 第一節 人性之辯的緣起 第二節 人性“趨利避害”說 第三節 “因人情”、“反民性”的教育作用論 第三章 以“公”定德——法家的道德及道德教...
全書縱論先秦法家思想的脈流。將管仲、子產、鄧析、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皆列入法家的流派中,簡述各家生平、思想體系、及其對法、道、術的實踐。並重新檢討比較近代學者對先秦法家諸子的看法、大致而言,法家在春秋時期尚未提出變古的理論,但已有「變古」的實踐,如管仲、子產;至戰國時期韓非對...
《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是2008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建良。內容簡介 儒學作為歷史上曾經一統中國的意識形態,人們對此情有獨鐘也是常理,相應的研究雖有觀點之爭,但在褒貶的坐標里,褒是絕對的。先秦儒家道德哲學顯示的是以人為中心的價值系統,人對萬物具有支配的地位;其結果之一,是使人太多...
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
老子(春秋前期或中期)《老子·道德經》莊子(戰國中期)《莊子·南華經》法家 申不害(戰國中期)《申子》(大多散佚)商鞅(戰國中晚期)《商君書》韓非(戰國晚期)《韓非子》墨家 墨子(春秋中後期–戰國前期)《墨子》經典作品 《國語》:傳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傳》:左丘明所著 孔子所著的《春秋》為...
《中和與絕對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較研究》是2007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玲。本書主要講述了齊文化和晉文化比較、齊文化與晉文化成因分析、經濟思想對政治理念的影響、法要因人情而立、法要量民力而立、晉法家對儒家德治的反駁、齊法家對道德與法律關係的認識等方面的內容。內容簡介 《中和與...
《先秦法家與中國政治》是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從法家的緣起談起,進而總結了法家的傳統、特徵、師承,以及先秦法家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和巨大貢獻。本書可說是一部有關法家文化的大而全的著作。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法家的淵源 第二章 法家之催生 第三章 春秋時期的法家 第四章 《管子》:春秋...
法家是暴力論的擁護者,主張通過兼併戰爭和法治,清除舊勢力,建立新秩序。儒家則提倡德政或德治,不贊成暴力論。孔子依西周的明德保民說,提出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反對用刑殺的辦法統治百姓。他說:“子為政,焉用殺。”(《論語·顏淵》)又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
《先秦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就試圖通過揭示先秦諸子德育方法思想,為當代德育教育提供借鑑路徑。作品鑑賞 一、該書概念清晰。例如,關於“德育方法”的概念,作者先把“德育”釋為“思想道德教育”,然後進一步指出:“德育方法,就是關於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具體說來,就是指教育者在對受教育者實施世界觀、人生觀、...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社會道德規範的建立,以加強對社會的內在控制。“三綱五常”道德論的構建,正是這一政治目標的實現。目錄 “三綱五常”的文化闡釋(代序)引言 第一章 漢代名教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正名說 一、先秦儒家的“正名以正政”思想 二、先秦法家的“立法明分”思想 三、名家與墨家的邏輯“正名”思想 四...
後者的推論一般是,先秦法家既不相信人性本善,更不相信禮教道德可以收到改善人性而天下大治的功效;法家以為人性是惡的,所以現實中的人總是貪生怕死、趨利避害,因此為維持社會秩序必須對人性加以利用,表現在政治態度上應該取法而排禮,具體到刑事政策上便是以惡制惡、以殺去殺、刑期無期的重刑主義,而刑只可由...
楊朱學派和《心術》、《白心》的作者,作為一個一脈相承的流派或兩個有一定聯繫的流派,他們都在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中國先秦時期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實踐範例 舜無為而治 古時,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都原始於道德的理論,而老子的思想理論就深邃曠遠了。作品賞析 先秦諸子百家裡頭,能被太史公選中立傳的並不多,列子、慎子、許行、惠施、鬼谷子、楊朱加之黃老、儒教等家,甚至戰國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李悝都沒有立傳。莊子能和老子、韓非子並列,足見其地位。這是一篇關於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傳記。太史公將...
1.《關於“思想道德修養” 課貫徹精神的教學建議》(12000字,合撰,教育部社政司組織),《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年第3期;2.《“立公廢私”——先秦法家公私論的道德價值取向》(10000字),《倫理學》(人大報刊複印資料)1999年第7期;3.《儒墨經權論之比較》(11000字),《中國哲學》(人大報刊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