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恢1069,秈型常規水稻,江西省種子公司選育。
先恢1069,秈型常規水稻,江西省種子公司選育。
先恢1069,秈型常規水稻,江西省種子公司選育。江西省種子公司以自育的恢復系中間材料763662為母本,與明恢63單交,再和多系1號復交後定向選育而成(鐘家富等, 2008)。1...
Ⅱ優1069選育單位:江西省種子公司,品種來源:Ⅱ-32A×先恢1069,審定編號:國審稻2007021。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3.8天,比對照Ⅱ優838遲熟0.1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6.8萬穗,株高122.7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
公元1069年,己酉年(雞年);北宋熙寧二年;遼鹹雍五年;西夏天賜禮盛國慶元年;越南天貺寶象二年,神武元年;日本治歷五年,延久元年。大事年表 熙寧置義倉 熙寧二年(1069)正月,知同州 (今陝西大荔)、知齊州(今山東濟南)王廣淵、知唐州 (今河南唐河)高賦等地方官向宋神宗建議恢復義倉制度,並總結設定...
齊恢(約1004~1069年),字熙業,祁州蒲陰縣(今河北省安國市)人。北宋大臣,大唐宰相齊映的後裔。進士及第,授陳州通判,歷任成都府、河東路提刑官,入為戶部判官,遷昭文館直學士、太子左諭德。宋神宗即位後,拜天章閣待制,累知審官西院,為官清廉儉樸,頗有治績,卒於任上,贈工部侍郎。人物生平 第進士...
先農123號是東B11A×先恢1069江西省種子公司選育的雜交品種。品種來源 東B11A×先恢1069(明恢63/多系1號定向選育)雜交選配的雜交一季稻組合 特徵特性 全生育期129.6天,比對照II優838遲熟3.2天。該品種株型適中,葉色濃綠,長相清秀,分櫱力一般,稃尖紫色,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千粒重大,熟期轉色好。...
新舊黨爭是北宋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新政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新政雖切中時弊,然朝中守舊派大臣極力反對,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變法派則有王安石、呂惠卿、曾布、章惇及韓絳等。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
熙寧二年(1069年)五月,韓維以龍圖閣直學士兼充宗正寺修玉牒官。六月,判吏部流內銓。八月,任翰林學士。九月,權知開封府。熙寧三年(1070年)四月八日,韓維仍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馮京知開封府。四月十七日,韓維復權知開封府,馮京權御史中丞。九月,任制科詳定官。熙寧四年(1071年)四月十八日,韓維自...
2009年5月30日:由花蓮開往台北的1069車次太魯閣號,才出發沒多久,就在豐川路段撞上疑似穿越鐵軌的男子,男子當場死亡。2010年9月20日:1087車次南下太魯閣號列車,從台中豐原站出發後不到3分鐘,在丰南段撞上1名林姓女子,女子當場死亡。2010年12月22日起,新時刻表標示變更為太魯閣列車。2011年10月10日:第282...
北宋熙寧二年至元豐二年(1069~1079)形成放淤高潮,引黃、汴、漳、滹沱、胡盧等河水以及山地溪澗濁水為水源。當時上報淤田數近 7萬頃(有重複和失實),質量較好的可提高農田產量三五倍。工程建築物有斗門、涵洞、溢流堰、引水渠、排水溝等。並由大面積漫灌改為方格放淤。②山區雨洪淤灌,陝西相傳先秦時已有;...
黃龍派開宗者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學雲門宗,後從臨濟宗。在臨濟祖庭黃檗寺不遠的江西銅鼓縣福惠寺有“臨濟始祖墓”,墓碑中間有“臨濟始祖壽墓”,右邊有“道孫月朗修造”字樣。在此墓百米處有“圓寂師月朗派心智和尚墓”,和眾多符合臨濟宗僧譜排列的和尚...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歷時149年)(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滅北宋,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趙構於同年登上皇位,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歷時97年)(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
唐、宋時,樂陵縣城在故黃河鬲津河南岸,宋熙寧二年(1069年)河決,倉卒遷此,草草創城。城辟三門而無南門,原城牆內至今存一高丘,是南宋副相呂頤浩讀書處“萃賢亭”遺址。 清鄉人張鏐有《呂相·“萃賢亭”》詩。至元,平章余潛曾重修城池,於北郊(今舊樂陵村後)築“看花台”,台高丈余,可容百人,為觀花飲宴...
熙寧二年(1069)二月,蘇軾四川居父喪還朝時,正碰上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開始變法。他立即站在保守派一方,接連上疏,竭力反對王安石的做法。照寧四年二月,他兩次上萬言書,對新法進行了全面的非議。因為無效,就自請出任地方官。他先到杭州任通判,後調任密州、徐州、湖州的知州。值得注意的是,蘇軾雖然反對新...
《送蔡元振序》大約為嘉祐六年(1061年)至熙寧二年(1069年)作者在史館任職期間作。當時好友蔡元振任“從事”之職於汀州,上任前,曾請作者為其留言贈別。作者於是寫了這篇文章。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段評論古今之州從事任命制度的不同與其影響。作者採用對比手法,讓讀者在比較中認識兩種任命制度的優劣,因此,...
熙寧二年(1069年),被任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1070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積極推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年)罷相後退居江寧。封荊國公,世稱荊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集》。作品相關 王安石作這首詩時, “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了十...
熙寧二年(1069年),在京歷任殿中丞、直史館和差判官誥院等職。當時,宋神宗趙頊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相繼推行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稅等新法。蘇軾認為,設立制置三司條例是侵犯戶部、度支、鹽鐵三司的權,免役法是加重市民和農民的負擔,青苗法也是放債取利...
大鬍子戈特弗雷德三世 (1065–1069)(也作為上洛林公爵,但不是同時兼任)戈策洛一世之子。戈策洛一世死後,皇帝亨利三世把下洛林給了其兄弟,上洛林給了他。直到盧森堡的弗里德里希死後才把下洛林給了他,但卻失去了上洛林。戈特弗雷德四世 (1069–1076),前者之子。父親死後繼承。他死後只有一個女兒。他曾指定侄子...
廬陵王鷙(994-1069)至崇寧甲申(1104年)——據米芾《畫史》。周必正(1125-1205年),南宋淳熙15年(1188年)時——據畫卷後周必大跋文及其《益公題跋》。南宋內府(有“中書省”印)。元內府,1276年由南宋內府收穫——據王揮《玉堂嘉話》。明文淵閣——據楊士奇等《文淵閣書目》(1441年成書)。李吉安梅...
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設“東府”以居執政。王安石始終把財政問題視為首要問題,主張在不加重百姓負擔的前提下發展農業生產,並把富豪兼併的部分剝削收入收歸朝廷以增加國用。針對時弊,制定了一系列新法,自這年七月起陸續頒行。史家所稱的“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
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呂公著奉命編修《英宗實錄》。六月,任御史中丞。熙寧三年(1070年),當時王安石正頒行青苗法,呂公著極言道:“自古以來有作為的君主,沒有失去人心卻能圖治,也沒有能脅之以威、勝之以辯卻能得人心的。過去所謂的那些賢能之人,現都認為青苗法是不對的,但發出議論的人把這一切詆毀...
北宋初年至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奉天縣仍隸屬乾州,好畤縣仍歸京兆府,陝西路統管。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乾州廢,奉天、好畤均隸永興軍路。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於奉天縣置醴州,領一縣,好畤縣改隸鳳翔府。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醴州廢,奉天還隸京兆府。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復置乾州...
秦晉國妃蕭氏(1000——1069),父為樞使北宰相駙馬都尉曷寧,母為魏國公主長壽奴(即景宗皇帝之次女,聖宗皇帝之妹)。開泰五年(1061年),嫁給了舅舅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為秦晉國妃。時年十六歲。隆慶薨,奉聖宗之命,嫁隆慶長子魏王耶律宗政,不詔,又嫁曾國公劉二玄。鹹雍五年(公元1069年)七月二十二日薨...
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施行新政,即“熙寧變法”。熙寧七年(1074年)辭相,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元祐元年(1086年)卒,時年六十六,贈太傅,謚“文”。散文多為政治、學術論文,雄健峭扳,遒勁老到,簡潔精整,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已體現...
熙寧二年(1069年),父親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因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並非完全不同意,還是有部分認可的,前期反對,後期深入民間,了解到新法的好處,轉而贊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再遷至密州(今山東諸城),移至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台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