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角化不良

先天性角化不良(DKC)是以皮膚表現為特點,可發展成骨髓再生障礙或腫瘤的多系統損害性遺連鎖遺傳綜合徵。其遺傳方式複雜,包括X連鎖隱性、常染色體顯性和常染色體隱性三種形式。從童年2~3歲時即發病,X連鎖隱性遺傳的DKC幾乎所有病人均為男性。本病有三個特徵:①甲營養不良不能形成甲板;②口腔或陰道黏膜可有白色增厚;③皮膚可有廣泛網狀色素沉著,特別是光暴露部位。臨床以對症治療為主,預後差。

基本介紹

  • 英文名:DKC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是否遺傳:是
  • 多發人群:所有病人均為男性,童年2~3歲時即發病。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

病因

先天性角化不良的發病與編碼角化不良蛋白基因(DKC1基因)、編碼端粒酶的RNA組分基因(TERC基因)和編碼端粒酶的逆轉錄酶基因(TERT基因)等基因突變有關。其遺傳方式有X性連鎖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三種形式。

臨床表現

1.甲營養不良
患者在5~13歲甲可發生營養不良,萎縮而變薄、變尖、彎曲並脫落。可有白斑點,也可變成角質栓或完全破壞。可反覆發生化膿性甲溝炎。輕症病例可見甲嵴或裂。
2.皮膚症狀
皮膚可有萎縮及色素沉著。患者一般在出生2~3年後出現色素性改變,3~5年後發展成完全型。軀幹上部、頸、面、腹等處可見細網狀灰棕色色素沉著,也可波及軀幹的大部分。皮膚萎縮及毛細血管擴張非常顯著;面部皮膚發紅、萎縮,可有不規則斑樣色素沉著;手足背則呈廣泛萎縮,透明發亮,掌跖可增厚、多汗。外傷後可形成大皰。
3.黏膜損害
黏膜損害與甲損害同時或在其後出現。舌及口腔黏膜可出現小皰及糜爛,繼以不規則紅斑、白斑,但有時也有廣泛波及呈疣狀增厚,也有牙齦炎。眼結膜也可有類似改變或形成瘢痕,致鼻淚管堵塞而流淚過多。食管可變狹窄或有憩室而致吞咽困難。直腸、肛門及尿道的白斑可致狹窄。類似改變也可見於整個胃腸道或泌尿生殖器的黏膜。
4.其它
還可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骼異常、智力障礙及脾大等。

檢查

1.血常規
血常規可發現患者全血細胞減少。
2.皮膚組織病理檢查
先天性角化不良的皮膚表皮變薄,表皮皮突變平或消失,某些皮膚基底層內黑色素增多,真皮淺層出現噬黑色素細胞。
3.基因突變分析
目前已鑑定有9種基因突變與先天性角化不良有關,基因檢測如發現致病基因可明確診斷。

診斷

1.兒童期開始發病,男童多見。
2.多發於胸前、背後、頸、顏面、亦可累及四肢,黏膜亦可累及。
3.體徵
(1)皮膚損害:為黃褐色、灰色斑,雜以色素脫失或沉著,或呈細網狀或網狀,亦有毛細血管擴張和萎縮。
(2)甲:營養不良,萎縮變薄,呈尖削或扭曲狀,輕者有嵴、溝紋。
(3)黏膜:頰、肛門、尿道等黏膜白斑,可呈疣狀增厚。
(4)其他:智力缺陷、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大皰性結膜炎、牙齦病、食管狹窄或憩室、骨骼異常、掌跖多汗等。皮膚、口腔、直腸、宮頸等處易發生惡性病變。
4.實驗室檢查
基因檢測發現致病基因突變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1.血管萎縮性皮膚異色症
本病無甲缺損及黏膜白斑,病理檢查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明顯,且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
2.先天性皮膚異色症
多發生於女童,雖有皮膚異色改變,但有光敏感、幼年白內障、先天性骨缺陷,而無指(趾)甲改變及黏膜損害。
3.無汗性外胚葉發育不良
有牙齒改變,有明顯特殊的面容,頭髮少或全無,但甲改變很少見。

併發症

骨髓衰竭、惡性腫瘤、肺纖維化等。

治療

本病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採取對症處理,同時防治併發症。
1.對範圍局限的白斑可進行局部完整的切除或電凝、雷射、冷凍等物理治療,避免惡變。
2.若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可採用睪丸酮、糖皮質激素、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方法治療。

預後

本病預後差,可發展成血液病或癌而致死,僅有營養不良及色素沉著的患者預後尚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