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白瓷小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青白瓷小碗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元代
- 類別:瓷器
- 規格尺寸:高3.5cm;口徑11cm
- 質量範圍:0.01-1kg
- 材質:瓷
- 藏品編號:2652
- 文物級別:一般
- 文物來源:移交
- 完殘程度:殘缺
- 入藏時間:1949年10月1日-1965年
元青白瓷小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元青白瓷小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43.元青花鹿紋人物紋玉壺春瓶 44.元青花高士圖雙耳瓶 45.元青花訪賢圖盤口雙耳瓶 46.元青花鳳紋油瓶 47.元青花龍紋盤 48.元青花人物紋束腰小梅瓶 49.元青花荷塘鴛鴦紋侈口束腰小梅瓶 50.元代青花人物紋梅瓶 51.元青花魚紋小梅瓶 52.元青花人物紋小杯 53.元青花蓮池紋小碗 54.元青花一束蓮紋梨形執壺 ...
還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爐、脈珍、花觚等。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渾。但也有超出想像精製到薄如蛋殼,光照見影的小碗等。由於古代制瓷是師徒授受,代代相傳,注重器型的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贗品器型表現:整體感覺不諧調、不規矩、僵硬、缺少匠氣...
劉家塢的堆積除卵白瓷外,還有大量黑釉器。明代遺存以湖田村北為突出,這裡保留了一高出地面十餘米的窯業堆積,有大量的青花小碗及碗心書“福”、“善”等字的標本。另外清理出殘窯四座。1972年、1977年,清理出來的明代葫蘆窯與馬蹄窯,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另兩座則未能保留下來。一為南方常見的龍窯,位於...
3.宋定窯白瓷“尚食局”“尚藥局”銘文 057 4.宋定窯白瓷“五王府”銘文 057 5.宋定窯宮廷用瓷銘文 057 6.宋定窯白釉“太平興國二年”紀年銘文 057 7.宋定窯白瓷盤“定州公用”銘文 057 8.宋定瓷“長壽酒”銘小瓷杯 058 9.宋耀州窯青瓷小碗“三把蓮”銘文 058 10.宋彭城窯四系瓶銘文 058 11.宋磁...
1999年,一次大雨過後,在一個叫大雁條(音)的地方,山體發生了滑坡,村民王六四、康傑、李才在滑落的山體下發現了幾個古代的小碗、小碟。訊息傳出,外面的文物販子蜂擁而來,都找當地村民購買古瓷器。甚至,有的人出錢雇當地農民到山坡上挖掘古瓷器,隨即,渾源古瓷窯由此在北方聲名鵲起。古瓷窯窯址面臨萬劫不復的...
萬曆靈芝紋小碗 萬曆雜寶紋菱口盤 天啟異獸紋水注 崇禎牡丹湖石圖觚 崇禎賞鵝圖執壺 崇禎百花齋小碟 順治雜寶紋爐 順治花鳥圖筒瓶 順治荷塘清趣圖觚 順治雙龍紋爐 順治教子圖臥足碗 康熙海馬花口小碟 康熙雙龍紋三足爐 康熙花籃圖碟 康熙纏花樹圖瓜棱蓋罐 康熙纏枝牡丹將軍罐 康熙仿成化花樹圖碗 康熙人物故事...
再現明朝風範的康熙仿古瓷 尊崇各朝各代的雍、乾仿古瓷 別有新意的晚清仿古瓷 五光十色的民國瓷器 【明·永樂仿宋影青釉刻花碗】【明·永樂仿宋龍泉釉高足碗】【明·宣德仿宋哥釉雞心碗】【明·宣德仿宋汝釉盤】【明·永樂青花纏枝花花澆與明·宣德青花纏枝花花澆】【明·成化仿宋哥釉葵瓣小碗】【明·宣德...
一隻看似普通的小碗,如果你只把它看作是飯碗可就錯了,其實這種小碗可以一品多用,既可作飯碗,又可作湯碗,還可用以在微波爐內烤蛋。類似這樣的多功能產品,是新式餐具的一大特點。再比如,一個高溫瓷甜點盤,還可以做乾果盤、水果盤,甚至在微波爐內加熱烤雞翅,焦嫩香脆,效果極好。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景德鎮落馬橋窯】元代瓷窯。窯址在景德鎮市中山南路紅光瓷廠院內。1980年基建時發現,並進行了發掘。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還有少量的卵白釉瓷、釉里紅以及釉上彩瓷,和青花堆積在一起的還有褐胎實足小碗一青白釉器有雙耳瓶、葫蘆形小注子、小足盤、高足杯、八角杯、觚及人物塑像等。裝飾手法除葫蘆形小注子...
泰寧窯,位於閩西北泰寧境內,已發現窯下、東窯、西窯、燈盞窯等,為宋、元時期的瓷窯。主要生產青白瓷、青瓷及黑瓷。青瓷中有內飾劃花間篦劃紋、外刻複線紋的球光青瓷和仿龍泉窯香爐;青白瓷有菊瓣盤、高足杯、香爐、燈等,爐中有的飾刻花,有的盤、碗裡印“壽”、“用”等字;黑釉器物有小碗、白口碗...
白瓷深腹碗 白瓷盆 白釉缽 白釉盞 白瓷花口執壺 灰陶壺 綠釉陶盆 白釉綠彩陶盆 白瓷小碗 白瓷小碗 仰蓮紋白瓷碗 印花白瓷碗 篦齒紋陶罐 篦齒紋陶壺 篦齒紋陶罐 第二章 金屬器 金手鐲 鸞鶴紋銅鏡 海獸葡萄鏡 銀鎏金手鐲 金戒指 黃金面具 花口銀盞 花口銀盞托 銀筷子 花口銀盞 青銅雙魚佩飾 鎏金銅...
他變戲法是為了吸引孩子們來買糖,戲法十分簡單,俗稱“小碗扣球”。一塊絹子似的黃布鋪在地上,兩隻白瓷小茶碗,四隻滴溜溜的大紅玻璃球兒,就這再普通不過的三樣道具,卻叫他變得神出鬼沒。他兩隻手各拿一隻茶碗,你明明看見每隻碗下邊扣著兩隻紅球兒,你連眼皮都沒眨動一下,嘿!四隻球兒竟然全都跑到一隻...
40.鈞窯小碗(宋)41.定窯盞托(宋)42.紫定盞托(宋)43.定窯白釉瓜棱形壺(宋)44.哥窯輪花碗(宋)45.灰青釉瓷杵(宋)46.羚羊角茶荷(宋)47.素色漆盞托(宋)48.銀執壺(遼)49.綠釉雞冠壺(遼)50.樞府(卯白釉)碗(元)四、明、清茶藝 51.甜白僧帽壺(明)52.釉里紅碗(明)53.青花...
西安大曆元年 (766)曹惠琳墓已出白瓷盞托。1957年陝西西安和平門外出土了 7件銀質鎏金茶托,鑄造的時間為大中十四年 (860),刻銘中自名為“渾金塗茶拓子”。這些茶托上的托圈較低。晚唐時茶托上的托圈已增高,有的象是在托盤上加了一隻小碗湖南長沙銅官窯、浙江寧波和湖北黃石的唐墓中均曾出土這類茶托。托...
一種是在 《中國茶葉大辭典 》中的定義為:蓋碗,飲具 。多見瓷質 。上配蓋下配茶托 ,茶托隔熱便於持飲這是一類由碗、蓋、托三件組成的蓋碗,是現代茶館中最常見的標誌性蓋碗茶具 ,被茶人們稱 為 “三才碗 ” 。另一種是在《中國古陶瓷圖典 》中的說法是:蓋碗,帶蓋的小碗 ,茶 具 ,流行於清...
[明]德化窯白瓷套杯 [明宣德]菱花邊形青花大盆 [明]青花蓋罐 [明]黃綠紫釉陶虎枕 [明]回青盤口瓶 [明萬曆]青花瓷筆桿 [明萬曆]青花草叢小碟 [明天啟]青花嬰戲小碗 [清康熙]青花三足爐 [清康熙]青花山水瓶 [清康熙]青花鬥彩海水龍紋盤 [清康熙]祭紅七寸盤 [清康熙]白瓷人像 [清康熙]五彩筆架 [清...
建窯——宋代名窯 所燒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為“兔毫盞”。有的器底刻有“供御”,“進琖”等字樣。福建省陽縣池墩村。吉州窯 吉州窯(又稱永和窯)——宋代著名南方民窯。起於五代,盛於宋,衰於元。有青釉、綠釉、白釉、黑釉、彩繪瓷...
江山窯: 在今浙江江山,故名。燒瓷從宋代到清代,因地距江西較近,受景德鎮、南豐兩窯一定影響。宋元時期以青白瓷為主,造型紋飾與江西有近似之處,同時兼燒少量青瓷、黑瓷。元末以至明清兩代燒青花瓷,經過測定分析,所用鑽礦與江山縣產者近似。其它地區 蘭州窯: 在今甘肅蘭州,故名。最早見於《元一統志》,...
高三角支架從上至下有青黃色流釉。小碗施半釉,釉色青綠,光澤差,釉色與村南北朝北齊窯址的物件旋釉相同,只是因燒成溫度較低一些,釉面開化不夠均勻,這是因開始燒造技術尚未掌握好的緣故。從窯爐的造型看,這些窯是挖掘而成,無任何壘砌的痕跡,1976年對村南的窯爐試掘時發現的殘窯是用耐火材料所做的磚砌成...
建窯——宋代名窯 所燒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為“兔毫盞”。有的器底刻有“供御”,“進琖”等字樣。 福建省陽縣池墩村。德化窯——明代著名瓷窯。始於宋代。 此窯以燒制白瓷而著稱。宋元時期燒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渾然一體,如同白玉...
宋末元初所燒器物較小,胎體輕薄,元代至明代中期胎體厚重而器形變大,進入明代晚期,碗、盤、杯等器物趨向小巧而胎體變薄,與景德鎮晚明民密生產的小盤小碗等器物的工藝接近。宋元時期釉面厚薄均勻,較為滋潤,釉色主要有青白釉、天青釉、粉青釉等,明代中前期釉汁有厚有薄,厚者晶瑩透亮,有玻璃質感和開冰裂紋,...
安陽館藏青釉刻花高足盤中心有七個支燒痕,小碗中也有三個支燒痕。這是怎么回事呢?“安陽窯址的發掘中,出土過很多支燒具。這證明當時是使用支燒。也就是說,無論盤、碗,都是層層相疊,墊以支釘,然後入窯燒制。燒成再把支釘敲掉。這樣,盤和碗心裡會留有數目不等的支燒痕。根據安陽窯試掘情況,人們發現...
南宋梅子青雙魚紋洗 南宋龍泉琮式瓶一對 南宋龍泉鬲爐 元青花螭龍花卉紋長頸瓶 明洪武釉里紅花卉紋玉壺春瓶 明弘治甜白瓷盤 明萬曆青花五彩龍紋印盒一對 明萬曆青花五彩八仙龍紋碗 清雍正青花梅竹雙清紋小碗一對 清雍正霽藍釉雙耳銜環尊 清雍正仿哥窯八卦紋琮瓶 清雍正豆青釉葵口斗笠碗 清雍正甜白瓷碗一對 ...
南宋 官窯小碗 元 樞府窯大碗 元 青花魚紋罐 明 青花龍紋筆筒 明 青花筆架 明 萬曆五彩棒槌瓶 明 德化窯白釉壺 清康熙青花人物瓶 清 康熙青花山水將軍罐 清 雍正仿哥窯水盂、筆舔三件 清 乾隆青花海水龍紋印泥盒 清 乾隆青花調色盒 清 嘉慶青花花鳥大碗 清 鹹豐青花梅瓶 清 光緒窯變釉貫耳瓶 清 光緒青花...
桔羹湯圓中糯米丸子晶瑩雪白,如顆顆珍珠,在鮮艷桔羹中,綺麗悅目,盛入淨滑白瓷小碗中,更是美不勝收,輕咬一口,糍粘滑爽,桔肉甘甜略酸,清香無膩,乃筵席中佳品。營養價值 朱橘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朱橘內側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