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會

元會

皇帝於元旦朝會群臣稱正會,稱元會。

元會也是一套計時系統的名稱,元會這一詞本身不具有具體的時間長度屬性,相當於時辰計時體系的時辰,公制計時體系的公制,是上古神話的一套記時體系;而現代網文常出現的一元會屬於現代生造詞,長度應等於一元乘以一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會
  • 外文名:yuanhui
  • 單位:元
基本信息,示例,詩詞詳述,原文,作者簡介,曹植與詩歌,記時體系,

基本信息

元會
【拼音】yuán huì

示例

魏 晉 以降因之。《晉書·禮志下》:“魏武帝都 鄴 ,正會文昌殿 ,用 漢 儀,又設百華燈。 晉氏 受命, 武帝 更定元會儀。”
宋書·禮志一》:“正旦元會,設白虎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虎,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
南朝梁武帝《罷鳳凰銜書詔》:“一日元會,太樂奏鳳凰銜書伎。”
杜審言《歲夜安樂公主滿月侍宴應制》詩:“明朝元會日,萬壽樂章陳。”

詩詞詳述

原文

元會
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尊卑列敘,典而有章。]
衣裳鮮潔,黼黻玄黃。
[清酤盈爵,中坐騰光。]
珍膳雜遝,充溢圓方。
[笙磬既設,箏瑟俱張。
悲歌厲響,咀嚼清商。]
俯視文軒仰瞻華梁。
願保茲善,千載為常。
歡笑盡娛,樂哉未央,
皇室榮貴,壽考無疆。

作者簡介

作者:曹植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占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曹植與詩歌

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族王子的優遊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後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願望。今存曹植比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首先,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髮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它的藝術功能。曹植還是建安文學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南朝大詩人謝靈運更是讚許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記時體系

無極化生天地萬物,其時間與空間原是無窮無盡,空間的總集稱為「宇」;而時間的總集則稱為「宙」。
為便於紀元,乃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巡,稱為「元」,以「元」作為計算時間的最大單位。其下又分有「會」、「運」、「世」、「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
其關係如下:
(見上表)
1日 = 12時(辰),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運 = 12世,
1會 = 30運 = 10800年,
1元 = 12會 = 129600年,
眾所周知,六十秒為一分鐘;六十分鐘為一小時。然而中國人原來所稱的「時」乃是指「時辰」,而不是「小時」。
古人依八卦的觀念,將一時辰刻劃為八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刻」,約有十五分鐘。所以一時辰合計為一百二十分鐘。日後為與時辰有所區別,乃將西洋合六十分鐘的 「Hour」稱為「小時」,因此一時辰即二小時。
一日:地球自轉顯示著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晝、夜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單位——日。一日之中分為十二時辰,依地支定名而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時辰。亦即合二十四小時
一月:以月球一次盈虧,約三十日為一月。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曆月的開始,當月球繞到距日180度時,受光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可見一輪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平均約29.5日稱為朔望月,此為陰曆月的長度。
一年:以十二月為一年。然而月份因以月球周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加上閏月的設計。稱為「陰陽合曆」。農民依照這種曆法進行農事,所以稱為「農曆」;因為緣自夏朝,所以又稱為「夏曆」。
積三十年為一世;積十二世為一運;積三十運為一會。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會。 一元結束後,接著下一元的開始,宇宙中又開創新天地。謂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計算,則「一會」計有一萬零八百年,如下式:
1會 = 30運
= 30(運)x12(世)x30(年)
= 10800年(見時運對照表)
「一元」即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下式:
1元 = 12會
= 12(會)x30(運)x12(世)x30(年)
= 129600年(見時運對照表)
天地履一元會,其循環轉變如下圖(暫缺):
兩儀:子至巳,為六陽;午至亥,為六陰。
天地萬物生於子會,極於巳會;衰於午會,而終於亥會。這是陰陽兩儀互為消長的關係。
當陽升時,自無入有,而化生萬物;在陰升時,則自有返無,萬物返還無極,如此循環不已。
四相:天地循環分「四古」:
太古、上古、中古、下古
亥、子、丑三會為太古,是天地之「分」。
寅、卯、辰三會為上古,是天地之「化」。
巳、午、未三會為中古,是天地之「關」。
申、酉、戌三會為下古,是天地之「合」。
自太極生陰陽兩儀,天地為兩儀之大者。天地間的萬物無一不是兩儀所生,無一不是負陰抱陽,四象變通,八卦成形。
如一日之中,自子時到午時謂之上午,為陽;從午時到子時謂之下午,為陰。其中又分晨、午、夕、夜,為一日之四象。
又如一年中,自冬至後的春生、夏長為陽;夏至後的秋收、冬藏為陰。而春、夏、秋、冬即為一年之四象。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當一元會數盡,天地結束,大混沌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子會再開天,醜會再闢地,寅會再生人,又開創新紀元。如此周期性之循環,乃是宇宙間自然規律的功能。
而今正是午未交替,為天地之關,如四季之末三秋,如一日之夕陽黃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