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元宵米塑是湖南安仁人民用來慶祝節日或喜事的傳統工藝美術品。做元宵米塑,俗稱“琢雞婆糕”,是千百年來,安仁人們自發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鄉土文化習俗。2012年,元宵米塑被列為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宵米塑
- 分類:手工藝品
- 產地:湖南安仁
簡介,歷史淵源,主要內容,傳承價值,
簡介
每年元宵節期間,安仁縣無論城鄉,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動手做米塑慶賀節日,主要表現用來祭祀始祖神農氏,供小孩娛樂,市場交易,小吃,收藏等;閒時,人們結婚嫁女、做壽、小孩子月滿也要做元宵米塑祭祀諸神或作為禮品贈送親鄰好友以示慶賀。久而久之影響周邊縣市也形成這一習俗。
歷史淵源
元宵米塑歷史淵源久遠。一是相傳遠古時期,安仁的祖輩們為紀念始祖炎帝神農發明農耕文明的聖德,在元宵節始發興起;二是據《安仁縣誌》記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俗稱‘正月半’,是日,家家興吃元宵,用米粉‘琢雞婆’(將米粉特殊加工後,塑成各式各樣的禽獸)供‘三寶老爺’,以祈六畜興旺。”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文化習俗。後來逐漸由單一用來祭祀,變成用來市場交易,相親、饋送親朋好友,孩子娛樂,飲食的佳品。
主要內容
“元宵米塑”具有取材範圍廣、涵蓋面寬,全民性、實用性、娛樂性、藝術性渾為一體,造型七分塑、三分彩的基本特徵。做工工藝大眾化,所用器具和原材料簡單,各家各戶都有,主要為優質晚稻秈米、糯米,食品顏料,石磨(現在改為機器粉碎),工作檯、團箕、米篩、筷子、刀、剪、碗、鍋、蒸籠等。
製作流程細而不繁:一是挑選上等晚稻秈米和一定比例糯米;二是將米碾成粉末再過篩;三是將少量過篩的米粉加水蒸熟,然後與乾米粉加水混合反覆搓,製成粉坯;四是將粉團塑成各種動物或植物形狀;五是上色,又叫“畫龍點睛”;六是用蒸籠或鼎鍋蒸熟即成。可即時吃,冷卻後加熱,可蒸可油炸可火烤,味道好吃了,既可飽口福又可飽眼福。
傳承價值
元宵米塑歷經滄桑歲月,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身具美學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民俗學價值等。對挖掘和研究傳統工藝美術有著非常重要的、科學的參考價值。它孕育了安仁一代代藝術家,其中著名動物雕塑藝術家周輕鼎與國際陶藝大師周國楨、著名畫家東方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們的藝術起步都源於少時與其父母親學琢雞婆糕,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飲食文化生活,為節日增添了喜慶。
元宵米塑與其說是一種藝術,不如說是一種情感。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至善至美藝術的追求。不愧是安仁民間藝術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