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元和
- 字號:字善意
- 所處時代:北魏
- 民族族群:鮮卑人
- 出生地:河南洛陽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523年
- 主要成就:北魏宗室大臣 治理地方州郡
- 職務:太子率更令 通直常侍 涼州刺史 東郡太守
- 爵位:武昌王
- 封贈:使持節 安東將軍 相州刺史
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唐憲宗在位期間唐朝出現短暫的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元和這個年號在中國歷史上被使用過兩次。第一次是在東漢章帝執政時期,第二次是在唐憲宗執政時期。日本後水尾天皇和越南後黎朝黎莊宗時期也使用過。...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長洲縣東南部置。先是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分吳縣東部置長洲縣。至此三縣同城而治。民國在1912年時元和縣併入吳縣,東部劃入崑山縣。另...
元和是改元慶長二十年7月13日(西元1615年9月5日) 因為後水尾天皇即位與戰亂(大坂之役)等災難而改元。元和十年2月30日(西元1624年4月17日) 改元寬永。...
大坂夏之陣結束的當年(慶長二十年,即1615年)七月十三日,朝廷在幕府的授意下宣布改元“元和”,以象徵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慶長二十年就此改稱元和元年,史稱“...
元和村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虞山鎮,東與招商城相鄰,北與尚湖風景遊覽區相連,滬宜公路穿村而過。黨委下設四個黨支部,共有中共黨員145名。全村管轄12個居民小組...
元和(?~523年),字善意,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玄孫,武昌簡王拓跋平原之子。太和年間,出家為僧,讓位於元鑒。元鑒逝世後,襲封武昌王...
元和縣編輯 鎖定 清雍正二年(1724)分長洲縣南境置,與吳縣、長洲縣同治蘇州府城內(今蘇州市舊城區)。轄境有今蘇州市及吳縣東部,北起陽澄湖,東南抵甪直、陳墓、...
元和制舉案指的是發生於唐憲宗元和三年四月的制舉考試因李宗閔,牛僧孺,皇甫湜等人的策文觸怒當權者,最終導致大量官員被貶謫的案件。...
元和腳,漢語辭彙,拼音yuán hé jiǎo,意思是唐劉禹錫戲稱柳宗元的書法。後亦指柳公權書法。...
中唐時期,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等一大批詩人應運而生,其顯著特點是創新意識極強,而又具有較明確的詩派意識,並以其獨具面目的創作,在元和年間大放異彩,...
元和街道,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地處蘇州城北核心區域,是相城區委、區政府所在地。2002年將原蘇州市相城區陸慕、蠡口二鎮合併,設立元和街道,全街道轄區面積44...
元和四十八藩鎮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時期,為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節度使,賦予軍事統領﹑財政支配及監察管內州縣的...
《元和姓纂》是中國唐代譜牒姓氏之學的專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兩種。唐憲宗時宰相李吉甫命林寶修撰,元和七年(812)成書。...
蘇州元和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3月,公司位於蘇州市干將西路1067號虹橋商務樓5F,是以軟體開發、軟體銷售及維護、計算機相關產品的開發銷售一體化公司。...
元和街道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境內,該街道東鄰蓮都區,南接安溪畲族鄉,西靠白龍山街道辦事處,北至浮雲街道辦事處。浮雲溪以南,新建路以東,轄元和1個社區和古...
元和街道地處蘇州城北核心區域,是相城區委、區政府所在地。2002年將原蘇州市相城區陸慕、蠡口二鎮合併,設立元和街道,全街道轄區面積44.36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4月...
元和塘是陽澄河網一條重要排水、通航河道,南起蘇州齊門,北迄常熟南門,全程途經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相城區和常熟市。...
元和,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古城區北,是名副其實的蘇州北大門。2500年的文明史,讓這裡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厚,留下了不少范蠡、孫武、蘇秦、顧愷之、陸贄、文徵...
內蒙古元和(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 1982年,到目前為止,集團產業已涵蓋房地產、建築、裝飾、建材、商貿、金融、藥業、水業等。現在,集團擁有有形資產近7億多元,...
元和五年(810年),四月 福州復置候官、長樂二縣;建州置將樂縣。...... 元和五年(810年),四月 福州復置候官、長樂二縣;建州置將樂縣。中文名 元和五年 時間 ...
《元和篇》是清代因覺生創作的養生類中醫著作,成書於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 《元和篇》是清代因覺生創作的養生類中醫著作,成書於清光緒二十六年( ...
都元和(1930~1950) 遼寧省莊河市石山鄉李屯村人,偉大的革命烈士。...... 都元和(1930~1950) 遼寧省莊河市石山鄉李屯村人,偉大的革命烈士。中文名 都元和 國...
唐憲宗削藩之戰是公元805年(唐元和元年)到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李純為削平割據勢力,對獨立藩鎮進行一系列討伐的作戰。...
32. 《資治通鑑》卷二四○,憲宗元和十二年:辛未,李愬命馬步都虞候、隨州刺史史旻等留鎮文城,命李祐、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自與監軍將三千人為中軍,命李進...